乾隆說我45歲,屬馬;劉墉說咱倆同歲,我屬驢。乾隆愣了,劉墉說了什麼話讓乾隆很高興?

秉燭讀春秋


這只是一段並不靠譜甚至很假的謠傳罷了,甚至連野史都不算,畢竟野史的記載也有兩三分真,而這一段卻是百分之百的假。



很多人都是從《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中瞭解到劉墉這個人的,但這部劇並不是一部正劇,所以歷史上劉墉的形象並不能通過這部劇而得到完美的展現。

劉墉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乾隆中前期朝廷重臣,曾累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死後被乾隆皇帝追授太傅,諡號文正,而劉墉也是在父親的庇廕下得以出仕為官的,劉墉與他的父親一樣,學識淵博且為官清廉,但也有不同之處,劉墉並不像他的父親那般剛正不阿,而是為人處事圓滑,當然了,這也符合當時的大環境。

真實的劉墉並不是“劉羅鍋”,但確實有點駝背,而且劉墉與和珅也不是死對頭,畢竟劉墉比和珅大三十歲,兩人其實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和珅在乾隆朝後期的官職比劉墉要高很多,且身兼很多要職,屬於後起之秀,所以在和珅眼裡,劉墉已是垂垂老矣,根本就不會把劉墉當成自己的“敵人”,而劉墉也不會刻意去與權臣和珅結仇。


那麼這裡為何要提到和珅這個人呢,因為題主所問的問題就與和珅有關。

話說某一日,乾隆不知什麼時候聽了和珅的餿主意,便問劉墉:“劉愛卿,朕今年45,屬馬,不知愛卿屬什麼啊?”

劉墉聽後,暗忖道:“自己也屬馬,但若回答‘與陛下一樣’,一定會招來皇帝不悅,而和珅等人也可以趁機誣陷自己,最終給自己安上‘大不敬’之罪”。所以劉墉略微思考後便答:“回陛下,臣屬驢的”。

乾隆聽後,心中不解,便問到:“劉愛卿,這十二生肖中有驢嗎?朕屬馬,愛卿也當屬馬啊?”

劉墉聽後回答:“回陛下,陛下屬馬,臣不敢屬馬,只好屬驢,若陛下覺得臣這個屬相不好,便請陛下賜臣一個屬相,如此一來臣也能光宗耀祖了”。

乾隆聽後,隨即一笑,他心裡也清楚,這只是一段君臣之間的玩笑話而已,不必當真,所以最終乾隆也沒有給劉墉任何賞賜,劉墉也巧妙的躲過了和珅的一次算計。


但前面說過了,這段記載只是謠傳,完全經不起推敲。

首先,和珅與劉墉沒有矛盾,以劉墉的為人是不會主動惹和珅,而和珅也不會將劉墉當作政敵,更不會費盡心思的以這種低級手段去給劉墉挖坑。

其次,乾隆與劉墉根本就不同歲,乾隆生於公元1711年,那一年是兔年,劉墉生於公元1719年,那一年是豬年。

所以關於這次君臣的對話,大家只當做一個笑話來看就好了,不必當真。


鹹魚閒聊


某次閒談,乾隆忽崩出一句,說“我45歲,劉愛卿你多少歲?”劉羅鍋呆說,“巧了皇上,我也是45歲。”乾隆繼續說:“十二生肖我屬馬。”劉羅鍋還屬馬,敢嗎?



他會意,“我屬驢……”十二生肖中有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乾隆好奇,就問他,“為何你屬驢,而我屬馬?”劉羅鍋絕了。

他說:“陛下你不光是馬,還是馬中的上等駿馬,體魄矯健,開拓奮進,創下千古不曾有過的赫赫十全武功,龍馬精神,千古一帝。

而臣則是驢,似田中常年耕種的牛,指哪兒,耕哪兒,忠心耿耿。驢來自馬,馬是吾皇,臣受命於君,指哪兒,打哪兒。平時我也有點臭脾氣,跟驢一般倔。”

乾隆屁股上“啪啪……”聲不斷,他哈哈大笑。顯然是舒服極了!



這是一個段子,或者說是民間故事,當不得真,但也有些諷刺。劉墉出生於1719年,而乾隆是1711年,劉墉小乾隆八歲,為什麼他敢說同歲?是同歲為何屬相不同?

拍馬屁,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乾隆一朝無名臣,只有聖主,乾隆是極為自大的,志得意滿,他需要的是忠心辦事而唯他是瞻的奴才。劉墉為漢臣,比不上出生滿洲正紅旗的和珅,該進該退,生死一線。伴君如伴虎!



《宰相劉羅鍋》就是這樣一部劇,民間傳說的故事,荒誕喜劇劇情,卻意味深長。

而劉墉並非羅鍋,家父名臣劉統勳,家族世代為官,名門望族,他也是進士出生,怎會是羅鍋呢?嘉慶皇帝曾稱年邁的劉墉為“劉駝子”,加上他一米九高個子,伏案用功讀書,難所彎腰駝背。

在劇中,劉墉幾分智慧,幾分狡黠,真是深諳官場之道。歷史上也是!他是猶如‘羅鍋’形象,背彎人不弓。



值得一說,劉墉是和珅的主審官之一。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在很多人印象中,清朝天地朗朗日月昭昭,乾隆皇帝更是英明神武氣宇軒昂。乾隆朝,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

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中,乾隆在位60年,總共搞出了120多次文字獄,但凡是會說電話的人,全被乾隆弄死了。在乾隆朝,無論朝野大官小官,全部都成了拍馬屁的馬屁精。就連最為桀驁不馴的劉墉也不例外。

在相聲《君臣鬥》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一天,乾隆和劉墉閒聊,就問:

“我45歲,劉愛卿你多少歲?”

劉墉害怕有坑,小心翼翼回答

“巧了皇上,我也是45歲。”

乾隆繼續問:

“十二生肖中,朕屬馬。你屬什麼?”

劉墉哪敢和皇上一個屬相只好小心翼翼說“我屬驢。”

乾隆繼續問“我們同歲,為什麼我是馬,你卻是驢,十二生肖也沒有你這個啊!”

劉墉接下來就輸出了最經典的這句話:

皇上,我們倆雖然是同歲,可是區別太大。皇上英俊非凡、器宇軒昂,自然是千里馬;而我彎腰駝背、醜陋不堪,能在千里馬旁邊當一個拉磨的蠢驢就行了。

多聰明的人都經不起拍馬屁,乾隆被拍的舒舒服服,一面笑著說“劉羅鍋你可真會開玩笑”。劉墉直接跪倒在地,請求皇上賜他姓驢。

站在旁邊的和珅,偷偷羞紅了臉——看來拍馬屁的功夫,還是要向劉羅鍋學習學習啊!

《君臣鬥》裡面的真事和假事。

真實的歷史中,乾隆生於1711年,劉墉出生於1719年,他倆年齡相差8歲,一個屬兔,一個屬豬。根本不存在屬馬屬驢的問題。

乾隆和劉墉的年齡相近,但是地位差距太大,乾隆那樣讓人做驢的做派,還真是有可能。

真實的歷史中,劉墉並不是羅鍋和駝背,相反長得相貌堂堂、臉皮白淨。之所有有羅鍋這個稱號,其實是因為劉墉長得比較高大,和別人聊天總要彎著腰才行,顯得整個人精神不好。乾隆為了取笑他,直接給他取名“劉羅鍋”。

劉墉和和珅,也絕無可能成為龍爭虎鬥鬥智鬥勇的兩個人,因為劉墉出身官宦世家,劉墉曾祖父是順治年進士,劉墉祖父劉棨是曾是四川布政使,劉墉父親劉統勳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墉這樣的出身,絕無可能和乾隆面前的第一紅人和珅鬧矛盾。

從乾隆給劉墉取名劉羅鍋這件事,滿清統治下的中原王朝,漢人不管官做得多大,都永遠只是滿人的狗,和珅這樣的奴才才是真正的貼心人,漢人們只能做奴下奴。這一點,直到清朝滅亡都不曾改變。

所以,劉墉屬驢這件事,雖然不是真事,可是道理卻是真理。這是清朝尤其是乾隆朝畸形君臣關係的真實寫照。

劉墉在歷史上的評價。

劉墉1751年考上進士,當時年齡31歲,之後先後做了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位。劉墉50歲之後,仕途開始走上坡路,山西太原知府、江寧知府任上,聲譽相當好,嘉慶初年的彈詞《劉公案》其實就取自劉墉這段時間的作為。

劉墉的仕途在1781年之後走上了頂峰,都察院左都御史、南書房行走讓他實際上擁有了宰相般的權力。當時和珅正式炙手可熱的溼氣,劉墉只能“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對於和珅的胡作非為,劉墉也只能聽之任之。

劉墉活到80歲以上,終於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那就是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用確鑿的證據促使嘉慶最後處死了和珅。

如果不談劉墉在朝中對和珅和乾隆委曲求全的事情,劉墉幾乎可以說是封建時代完美的一個官。


歷史知事


乾隆屬馬,劉墉屬驢,這件事可鬧大了,劉墉差點被乾隆逼死。

民間有個傳說,叫做“以鳳換龍”。據說雍正的妃子鈕祜祿氏,本來生了一個女兒,她聽說陳中堂同時得了一個兒子,就私下跟陳中堂的兒子調換了。那個被調換的陳中堂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大清皇帝乾隆。

乾隆手下有兩位著名的中堂,一位是滿中堂,就是大名鼎鼎的“蠟頭兒”和珅;另外一位是漢中堂,他就是“羅鍋兒”劉墉。

歷史上的和珅和劉墉,並不像綽號所說的那樣,一個矮胖,一個駝背,其實兩人都是體格魁梧,相貌堂堂之人。

和珅十一二歲就當上了御前侍衛,只是發育有點晚,當時有點胖,又有點矮。和珅天天跟著乾隆,給乾隆打“氣死風燈”照亮,大夥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蠟頭兒”。

劉墉之所以成了“羅鍋兒”,是劉墉自己跟乾隆討封的。

劉墉能寫會畫,學問非凡,就是天天趴在桌子上唸書寫字苦修來的。只是時間長了,劉墉有點水蛇腰。

有一天哪,他上殿見皇上,往那一跪,乾隆一瞧,順嘴說了一句:“劉墉,你這麼一跪,成羅鍋兒了!”

劉墉一聽,趕緊磕頭:“謝主隆恩。”

乾隆聽了一愣:“嗯?你謝什麼恩哪?”

劉墉答道:“謝萬歲封我為羅鍋兒。”

乾隆樂了:“嗨,你個劉墉還真會討封呀,這就每年多領兩萬兩銀子的俸祿了。”

原來清代有個規矩,皇上親口封一個字兒,每年就可以多領一萬兩銀子的俸祿。

乾隆本來想反悔,可被劉墉說君無戲言,不能說話不算,也就作罷,封就封了吧,不就是每年多花兩萬兩銀子的事情麼。

但是事情不能就這麼就結束了,劉墉和乾隆,還要繼續鬥智鬥勇。

劉墉到了四十五歲生日之時,原本是想悄悄的過了就行了。結果百姓感恩劉墉,紛紛給劉墉送來了一堆什麼“萬民傘”、“萬民衣”、“萬年旗”、匾額之類的,甚至還有百姓給劉墉立了長生牌位。

和珅見狀,覺得機會來了,就跑去乾隆那裡,添油加醋的打劉墉的小報告。

乾隆一聽,這劉墉竟然比自己人氣還高,竟然還有長生牌位,火騰一下就上來了:“傳劉墉,就說朕要給他過壽。”

劉墉接旨,心裡犯著嘀咕跑去拜見乾隆。

劉墉行過君臣大禮,乾隆就發問了:“今天是你的壽誕,不知高壽多少啊?”

劉墉剛要答四十五歲,但是心裡一盤算,我之前被太后收為了乾兒子,而你乾隆是太后的親兒子,我們是哥倆,你怎麼會不知道我的年齡?我們倆同歲呀。

劉墉靈光一閃,突然明白了過來。古代要避“聖諱”,什麼名字、年齡、屬相之類的統統都要避諱。如果劉墉直說了,乾隆一定會說:“我四十五,你也四十五,你想當皇上?拉出去,殺!”得,玩完了。

於是,劉墉改口了:“微臣……去年四十四,明年四十六。”

乾隆又問:“那你今年呢?”

“萬歲天資聰慧,請吾主自裁。”

乾隆一聽,嗨,又把球踢回來了,如果再問,倒是顯得自己傻了。

但乾隆仍舊不肯罷休,就又問:“我屬馬,你屬什麼呀?”

劉墉一聽,就明白了,又來誆我:“回萬歲,臣屬驢的。”

乾隆一聽,愕然:“十二生肖,哪有屬驢的?”

劉墉正聲道:“萬歲屬馬,臣只能屬驢了!請萬歲賜臣屬驢!”

乾隆一聽,嗨,你個劉墉,還真能掰扯,順便又想誆騙朕的銀子。

此時,乾隆覺得劉墉還算知道禮數,不是那麼生氣了,但並沒有十分高興。只是呢,乾隆想繼續刁難刁難劉墉,看看劉墉的笑話。

乾隆就又說:“沒有屬驢的,朕也不能賜你屬驢。你敢戲耍朕,現在朕要你去自絕,去吧。”

乾隆說完,心中竊喜,你要是不死,那就是不忠。然後臉一轉,用袖子擋住了臉,等著劉墉自盡。可是等了半天沒動靜,轉臉一看,劉墉還站在那,雙手作揖狀,看著自己呢。

一問,原來劉墉在等著乾隆告訴他怎麼個死法。乾隆心想,讓他自縊,還要給他找繩子;抹脖子,還要給他找刀,就說:“你蹦的高點,自己摔死算了!”

劉墉就開始在哪蹦,蹦了半天也沒死。

和珅見狀,上前說:“萬歲,讓他跳外面兩丈多深的太液池得了!”

乾隆一聽:“好!就這麼做!”

結果,劉墉磨磨蹭蹭走到了池旁,楞半天,然後作了個揖,點了點頭,又磕了三個頭,就走回來了。

乾隆和和珅一看,辮子都氣直了。乾隆問道:“讓你跳太液池,你怎麼回來了?”

劉墉跟乾隆說他在水中看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跟他說:“我逢昏君須當死,你遇明主自當生”,然後他才回來的。

乾隆一聽,跟和珅對視一眼,被氣樂了。

就對劉墉說:“你也甭死了,還是活著繼續氣我吧!”說完,把劉墉趕回了府。

劉墉見到了誰呢?自然是投水為國而死的那位楚國夫子呀。按照夫子所說,如果劉墉死了,那乾隆就成昏君了,乾隆只能放了劉墉。

當然,這只是一段廣為流傳的傳統相聲段子罷了,能搏諸位看官一笑,也不枉我費了半天的氣力打字了。


奕天讀歷史


這事史書上有無記載無從考證了。據傳,劉邦有一次問一大臣,你多大了,大臣說,45歲了。劉邦便笑著說,你和朕一般大,朕屬小龍的,你屬什麼的?大臣一聽,嚇得腿都發軟了,我怎麼能和皇上屬一樣屬像。但其靈機一動,在地上打了個滾,起來說:臣屬驢的,劉邦便高興的哈哈大笑。

45歲屬驢的,一說人到了中年,特別是到了45歲,就生出懶的思想,而驢又比較懶,所以說屬驢,另有,屬驢也有一些貶義或不吉利的說法,人們都很忌諱,到了45歲,要麼說44了,要麼說46了。

劉庸和乾隆皇帝的說法,和劉邦的故事如出一轍,也證明劉庸的聰明機智。如果劉庸也和皇帝說,臣和皇帝一樣也屬馬(實際上乾隆應屬兔笑話而已,不必當真),那不是犯了忌,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嗎?皇帝輕則不高興,重則不知記不記仇呢。聰明的劉庸在地上打了個滾,說臣屬驢的。乾隆能不高興嗎?(權當笑話,不要拿歷史對比,更不要較真)


春雨會來李述義


乾隆在位期間,總喜歡出題考考手下官員,看看他們的反應,當時有個大臣名叫劉墉,極有才華,有一天乾隆清閒無事,就想要難一難劉墉。

劉墉畫像

乾隆先是問了問劉墉的年紀,隨後就想出一個點子,想知道劉墉是如何回答?

乾隆:我45歲,屬馬的,你屬什麼?

劉墉:我們倆同歲,但是我屬驢。

乾隆:胡說,十二生肖裡面哪裡有屬驢的?

劉墉:臣知道陛下屬馬,我怎敢與皇帝同屬,所以微臣就屬驢。

這句話把乾隆逗笑,拍馬屁於無形之中,比和珅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還為此讓劉墉連升三級,不過劉墉在歷史上並非與和珅一樣,喜歡阿諛奉承,拍須溜馬,他是一名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的大清官,書法造詣身後,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於1805年病逝,享年85歲。

既然是這樣,這件事肯定是野史,並非《清史稿》記錄,確實,這件事是出於《君臣鬥》,君臣鬥裡面主要講了乾隆、和珅以及劉永剛之間的一些官場趣事,裡面的劉墉是一個敢於嘲諷皇的人物,但同時又是個機敏勇敢的人,乾隆屢次為難劉墉,但是都被劉墉機智巧妙的給出了圓滿的答案,乾隆又不得不賞賜他。

所以說上面提到的野史也都是來源於此,但實際上還是有一定區別,原文更加精彩,我們不妨看一看。

背景是劉墉讓乾隆皇帝給百姓免了稅,所以很多百姓對劉墉感恩戴德,恰巧劉墉45歲生日,百姓給他送了長生衣,還立了長生牌位。這不,得到消息的和珅就前去告狀,乾隆一聽,確實不得了,我免得稅,好處全讓劉墉佔了,於是就下旨召見劉墉,又準備為難一番。

劉墉接了聖旨,心想,皇帝就算要給我祝壽,直接賜個字不就好了,還讓我過去,肯定是要找茬呢!但是不去就是抗旨,只能做好準備就出發,劉墉到了瓊島漪瀾堂,行了君臣禮。

乾隆:“劉愛卿,聽說今天是壽誕,不知壽高多少?”

劉墉聽後,心想,我幾歲你還不知道嗎?別人不知道,你乾隆皇帝擺明著是明知故問。

“啟奏陛下,微臣虛度四…………”

不行,說了四十五就麻煩了,要知道皇帝都講究避“聖諱”,尤其是皇帝的名字、年號都得避,但是“四十五”又要避諱什麼?劉墉想“皇帝自稱九五之尊”,如果自己說四十五,九、五不就是四十五嘛!說不好皇帝聽後發怒說“你也是九五之尊,難不成你想當皇帝?拉出去斬了!”

“微臣……去年四十四,明年四十六。”

乾隆一聽,心想這劉羅鍋做事說話還真是滴水不漏啊!就這樣,乾隆看此計被識破,接著就轉移話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以上才是這個故事的源頭,只是被改成了屬相,但都是為了襯托出劉墉的機敏勇敢。


羽評郡主


乾隆生於1711年,死於1799年,活了88歲;劉墉生於1719年,死於1804年,活了85歲。

這一君一臣,都是高壽,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能活到85歲以上確實難以想象。可仔細琢磨一下,大清朝雖然醫學技術和現在沒法比,但至少食物是沒有添加劑的,空氣是沒有霧霾的,飲用水是沒有重金屬的。



查了一下,乾隆生肖是兔,劉墉應該是屬豬。乾隆調侃說自己是屬馬,說自己和劉墉同歲,問劉墉該屬什麼?劉墉機智的回答,他屬驢。這個橋段應該是百姓胡編亂扯的,分明驢頭不對馬嘴啊!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啊!平頭老百姓哪裡知道劉墉的生辰呢!劉墉身居高位,他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大事,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也比較賞識他。乾隆曾六下江南,風流韻事不少,而且在位達60年之久,留下的話柄很多。老百姓茶餘飯後閒聊時,或許會將一些奇聞異事張冠李戴,這便有了“屬馬屬驢”的趣聞。



我們瞭解劉墉,更多的是通過一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張國立、李保田和王剛,三個男人一臺戲,插科打諢,嬉笑怒罵,道盡了是非曲直和人情冷暖,是一部經典無可超越的清朝官場戲,人物塑造的太深入人心,以至於給我們的感覺,王剛就是和珅,李保田就是劉羅鍋。



經典就是經典,而相比一下,現在這些清宮戲,場面倒是恢弘壯闊,服侍裝扮倒也十分考究,但故事情節卻枯燥乏味,讓人難以忍受,敢情乾隆皇帝天天啥也不幹,天天就泡在女人堆裡了,受一幫老少娘們嘰嘰喳喳的聒噪嗎?

但是《宰相劉羅鍋》把劉墉搞成羅鍋了,背後真聳起個大疙瘩,這點難以苟同。其實劉墉並不是羅鍋,只是有點駝背,因為年輕時低頭看書較多,加之天天面見皇帝要低頭哈腰,不敢抬頭目視,時間久了,後背自然就直不起來了。



清朝官員大概沒有幾個後背是直的,卑躬屈膝慣了,奴性意識深入骨髓,天天奴才這個,奴才那個,直起腰來反倒不自然了!


一半秋色


劉墉,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在民間看來,劉墉就是“智慧”的化身。既然是“智慧”的化身,那麼發生在劉墉身上的故事就特別多,有些是劉墉自己的故事,還有一些卻是別人“嫁接”到劉墉身上的。

問題來了,那關於“乾隆和劉墉談論屬相的事情”是真的嗎?故事中,劉墉說了什麼讓乾隆如此高興?

“乾隆屬馬,劉墉屬驢”的故事

乾隆和劉墉在一起時,總是有著一些“風趣幽默”的故事,我們暫且不去管它是否真實,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乾隆、劉墉,還有和珅(少不了他)在一起聊政事,聊完之後,乾隆看著劉墉的駝背說道:“愛卿為國為民操勞,背都直不起來了,朕甚是擔心。”

聽到這話,劉墉的腰更彎了,背更駝了,低頭拱手說道:“謝皇上,比起皇上的操勞,臣還是遠遠不如。”

乾隆微微一笑:“朕今年45歲了,屬馬。不知道,劉愛卿年齡多大?什麼屬相?”

聽到這話,和珅看著劉墉,臉上帶著壞笑。劉墉知道,這問題答好了,沒事;答不好,一定會吃苦頭的。

劉墉腦中快速思考對策,拱手施禮說道:“皇上,我倆同歲,不過我是屬驢的。”

聽到這話,乾隆和和珅眼睛睜得老大,乾隆問道:“屬驢?這怎麼回事呢?”

劉墉答道:“皇上,看起來我倆是同一年,其實區別很大。皇上英俊神武,而我彎腰駝背,醜陋不堪;皇上文治武功,讓人敬佩,而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論“文”還能寫幾句酸文,論“武”純粹一竅不通;皇上胸懷寬廣,目光遠大,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而我鼠目寸光,胸懷狹窄,智謀不夠,膽略不足。陛下是屬馬的,而我在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及,不是“屬驢”是什麼?”

聽完一頓解釋,乾隆心花怒放,一陣大笑:“你真會拍馬屁,哈哈哈!”劉墉趕快接著說道:“請皇上賜我屬驢。”乾隆笑道:“算了,算了。”

和珅一看,這劉墉太過狡猾了,這馬屁拍得那叫一個自然,本來還想做些落井下石的事,看來也做不成了。

乾隆和劉墉的屬相到底是什麼?

真實的歷史中,乾隆是1711年出生,1799年離世,屬兔。劉墉出生在1719年,比乾隆小8歲,1804年離世,屬豬。兩人都是高壽之人。

而和珅,相比兩位,就年輕多了,是1750年出生,1799年離世,僅僅活了49歲。

乾隆喜歡鍛鍊,身體一直很棒;劉墉喜歡讀書,身體駝背很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劉墉雖然略有駝背,但絕算不上是羅鍋。這兩位都是病逝。

和珅是乾隆時期的權臣,也算是在朝的“商人”,利用乾隆的寵信,通過貪汙,通過資源整合和利用,掙錢無數。乾隆病逝後,和珅馬上就被嘉慶抄家了,和珅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案,主審人就是劉墉。對於和珅的家,不抄不要緊,一抄竟然抄出鉅額財產。於是後人說:“和珅一倒,嘉慶吃飽。”但和珅和前兩位不同的是,他死於刑罰。

乾隆和劉墉、和珅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到如今這個時代,還有各種影視劇,如《宰相劉羅鍋》等。眾多他們的故事中,有些是真的,也有些純粹是民間流傳的段子,對於大眾來說,最關鍵的是故事能給我們帶來啟迪,能夠帶來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


藍風破曉


乾隆皇帝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瞭解,著名的“十全老人”,好大喜功,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親手培養了和珅這個史上最著名的大貪官,在影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雖然是一個駝背形象,但他為官清正廉潔,而且為人也是剛正不阿、與大貪官和珅處處作對,得到了大家的喜歡。

但據後世考證,存在於歷史上的真實劉墉不僅不是所謂的“羅鍋”,相反的他是一個身高超過一米九的大漢。史載乾隆和嘉慶身高都是一米七左右,而身高一米九米的劉墉為了維護皇帝的顏面,所以經常得躬身服侍在皇帝身邊,為此劉墉在晚年便有了一些駝背,被嘉慶戲稱為“劉坨子”,“劉羅鍋”也正是因此而來。

迴歸正題,深得帝王之術的乾隆皇帝,對其臣子們還是十分寬容的,而且他很享受和臣子們之間的樂趣。

有一天朝堂結束後,乾隆皇帝在寵臣和珅的建議下,留下劉墉,並給劉墉出了個難題,藉機試探一下劉墉的才學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乾隆說:“朕今年四十五歲,我屬馬,劉愛卿你呢?” 劉墉同乾隆同歲也屬馬,正準備回答的時候。轉念一想不對,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里,對於父母或君王,有些東西是很忌諱,不能直接說出失禮的話,得委婉地換一個方式提出。 劉墉回答道:“臣今年也45歲,但我屬驢。”


乾隆皇帝問為何?劉墉一邊笑一邊答道:“臣雖屬馬但是栓在房子(戶)邊上的馬,是為驢也,不似皇上的馬能馳騁千里、縱橫天下,所以臣當然屬驢。” 乾隆聽完之後,哈哈大笑道:“好你個劉墉。”劉墉的這個隨機應變能力不僅讓他的對頭和珅吃了個啞巴虧,也讓他自己博得了乾隆的好感。

不過實際上劉墉“屬驢”這件事只是一個民間故事,並沒有任何正史或者野史記載。相反,劉墉出生於1719年,屬豬;乾隆出生於1711年,屬兔,兩人怎麼也不可能同歲。很明顯,這是一個段子,連野史都不是,而這個段子的出處是劉寶瑞先生的評書《君臣鬥》,基本可以斷定這件事是假的。

故事雖假,但其中體現出的劉墉為人圓滑處事嚴謹確實是真的,而除了為人清廉以外,劉墉剛正不阿的性格也流傳於世,但我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有兩幅面孔,一面剛正不阿,一面圓滑低調。


之所以會這樣,這是因為劉墉為官深知一個道理,要想為萬民立命,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抗衡這個汙濁的官場。他必須得融入進去,先把自己也染得一身黑,然後用自己那顆被黑色包裹著的赤誠之心,去拯救萬民。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和劉墉皆是長壽之人,乾隆皇帝活了八十九歲,劉墉也活了八十五歲,一直到嘉慶九年才去世。乾隆病逝後,和珅馬上就被嘉慶抄家了,和珅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案,劉墉便是主審人之一。

對於和珅的家,不抄不要緊,一抄竟然抄出鉅額財產,於是才後人說:“和珅一倒,嘉慶吃飽。” 和坤在乾隆期間雖然年輕得勢,卻也因為自身的貪得無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與乾隆,劉墉的長壽善終相比,卻有些悲涼。 正所謂,君君臣臣、臣臣君君,斗的不亦樂乎。


夏目歷史君




話說有一次乾隆召見劉墉談話,大事談完了就開始閒聊。乾隆說,朕今年45歲,屬馬,愛卿呢?劉墉心想這裡邊話裡有話,靈機一動就回答道:臣今年也45歲,屬驢。

乾隆禁不住哈哈大笑:愛卿啊,你也太幽默了。劉墉連忙一本正經的回答:皇上是天子,自然是千里馬中的佼佼者,天馬行空,俊逸非凡。微臣在皇上面前,就是一頭拉磨的驢子,一生都任勞任怨,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倔。

劉墉之所以這麼回答,就是考慮到了多重的因素。乾隆皇帝這樣試探性的問他,明顯就是在考察他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一定是和珅在背後搞鬼,說了他的壞話。表面上說自己是倔驢,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忠心。

劉墉的這一番君臣奏對,盡顯了一個大臣的智慧。他如果老老實實的回答自己也屬馬,那就犯了乾隆的忌諱,大臣怎麼能夠跟皇上一樣呢?只有像劉墉這樣的巧妙對答,才能化解尷尬,又能堵住和珅的嘴,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乾隆皇帝滿意。



實際上在歷史上,乾隆出生於1711年,屬兔,頂多也就是隻玉兔。劉墉出生於1719年,屬豬,可以說是一頭大智若愚的豬。劉墉的父親劉統勳為官剛正不阿,做事一絲不苟。而劉墉卻詼諧幽默,為人外圓內方。

上邊的這個故事當然也只是個故事,然而無風不起浪,有果必有因。乾隆皇帝在歷史上是非常自私的一個皇帝,驕傲自大,驕淫奢侈,好大喜功。說白了就是一個難伺候的主,表現的水平太差他看不上,表現的水平太高又讓他猜忌。


當然乾隆皇帝的智商還是非常高的,正因為智商高,他才像明朝的嘉靖皇帝一樣,把大臣們操縱玩弄於手腕之間。三朝元老張廷玉也被乾隆皇帝給整的含恨而終,他在朝中盤根錯節的勢力也被連根拔起。

在乾隆皇帝面前,也只有像和珅和劉墉這樣的大臣才能如魚得水,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事實。和珅才幹卓越,聰明伶俐,再加上是滿族人,在滿族貴族中自然也是出類拔萃的人才,自然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這就是像劉墉這樣的漢人大臣所不能比擬的,在和珅權傾朝野的時候,劉墉也只能小心翼翼的做事。



跟著乾隆這樣的皇帝混,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更何況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乾隆皇帝最忌諱大臣能力比他強,在各方面都要比較一番。實際上他水平比較差,這就讓大臣們比較難辦。

乾隆一生寫了10萬多首詩,沒有一首能稱得上是好詩的。但是他卻並不自知,經常召集有文學才能的大臣來評點他的詩,大臣們哪裡敢說不好,只能是盡力來拍他的馬屁罷了。

話說有一次乾隆和劉墉一次出行,乾隆掉進了一個爛泥塘。劉墉一看,果斷採取了一個措施,自己就在爛泥塘裡打了個滾兒。乾隆看到後哈哈大笑,這事就算過去了。

如果當時劉墉把乾隆皇帝一把拉起來,那就犯了大忌諱。在一身泥巴的乾隆面前,劉墉怎麼能衣著光鮮呢?劉墉採取了自汙的辦法,讓自己的身上比乾隆皇帝還髒,才讓乾隆皇帝保存了體面,這也是劉墉的生存之道。



其實我們看《宰相劉羅鍋》也好,還是看《鋼嘴鐵牙紀曉嵐》,完全可以把它當一個職場劇來看。這其中基本上完整了再現員工和老闆之間如何處理關係的道理,尤其對於一些職場菜鳥來說,非常有借鑑意義。

當員工的永遠都不能在老闆面前顯得自己比老闆還聰明,最好的辦法是想把自己的好建議推薦給老闆,然後由老闆當作自己的智慧宣佈出來。中國的老闆普遍都有一顆當皇帝的心,他們把自己的公司當成了自己的王國,不體察這種內心體會,很難當好一個員工。

就像多年前的公司面試一樣,非常知名的一個問題。老闆問1+1等於幾?做員工必須告訴老闆,老闆你說等於幾就是幾。員工的最高利益就是滿足老闆的需求,否則能力越強越被老闆當成另類,要麼打入冷宮,要麼淘汰出局。

當好一個部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扮豬吃老虎,就像劉墉這樣整天一聲不吭,最後卻在嘉慶皇帝的一聲令下,劉墉率先出馬扳倒了和珅。如果劉墉早動手的話,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在鬥不過和珅之前,最好的方式就是裝聾作啞。職場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