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老舍先生的這篇《寫與讀》原載於一九四五年七月《文哨》第一卷第二期,筆者是在《老舍談寫作》一書中讀到的,讀罷此文,受益匪淺。

對於初學寫作者來說,寫與讀就是車之雙輪,鳥之雙翼,是我們走在寫作路上的“兩條腿”,缺一不可。我們常常不會讀,不會寫,還處理不好兩者的關係。

老舍先生的《寫與讀》,情真意切,無私傳授自己的親身經驗,值得我們好好學一學。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01寫與讀,兩者不可分離,邊讀邊寫

“要寫作,便須讀書。讀書與著書是不可分離的事。當我初次執筆寫小說的時候,我並沒有考慮自己應否學習寫作,和自己是否有寫作的才力。我拿起筆來,因為我讀了幾篇小說。這幾篇小說並不是文藝傑作,那時候我還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讀了它們,我覺得寫小說必是很好玩的事,所以我自己也願試一試。”

看到這句“寫小說必是很好玩的事”,不禁想起了村上春樹寫寫小說的原因:在一個平常的下午,忽然覺得,我也可以寫寫小說。於是,有了如今的村上春樹。

無論是老舍還是村上春樹,都是在有了閱讀之後,才能看似輕鬆的寫了一本小說。

這個道理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我們要多讀書。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而對於初學寫作者來說常常面臨另一個問題:不敢動筆。總覺得自己的閱讀不夠,積累不夠,還沒到動筆的好時機。筆者也曾經糾結這個問題,總覺得自己的寫的東西太差勁,需要繼續學習之後,在動筆。於是,好多天都只讀書,不寫文章。結果,再想動筆的時候,發現落筆都更困難了。

這不是正確的學習寫作的方法,初學寫作者,應該邊讀邊寫。這樣才能找到自己寫作中的問題,找到改進的方向,更能保持寫作的狀態。

正如先生所說:“一邊寫著“老張”,一邊抱著字典讀莎士比亞的《韓姆烈德》 ”。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02關於讀書的兩個好方法

一是先讀歷史,再讀文藝。“從歷史中,我看見了某一國在某一時代的大概情形,而後在文藝作品中我看見了那一地那一時代的社會光景,二者相證,我就明白了一點文藝的內容與形式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二是先找作家再找書。“由書裡和友人的口中,我打聽到近三十年來的第一流作家,和每一作家的代表作品。我要至少讀每一名作家的‘一’本名著。”

這兩個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系統,像筆者這樣“半路出家”的寫作者來說,最渴望的便是能夠系統的學習文學知識,但客觀條件已經不允許再回學校。自己苦於沒有辦法,總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盲人摸象”,看不到全貌,老舍先生的這兩個好方法令自己豁然開朗,找到了正途。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03不功利的讀書,允許自己沒有收穫

“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句電影《卡薩布蘭卡》裡的臺詞,給了多少人讀書的動力。但筆者還是不太喜歡這句話,總覺得你讀書總是為了得到點什麼,至少是氣質。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書、讀不下去的書、讀不懂的書、讀了之後感覺沒有任何收穫的書,即便這些書是名著,是經典,是必讀書目。

其實,這時大可不必為了自己沒有收穫而苦惱。人類的書海積累至今,有你讀後沒有收穫的書,很正常,不要功利。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博爾赫斯,口述》一書中有這樣的論述:“首先我要提到蒙田,他寫了一篇談書的散文。他在這篇散文中說過一句值得記住的話:‘不快樂的事我不做。’蒙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強制性閱讀是錯誤的觀念。他說,他要是在一本書裡讀到一段費解的話,他就放下不讀,因為他把閱讀看做是件開心的事……我可以說文學也是一種給人愉快的方式。如果我們讀到一些晦澀難懂的東西,那是作者的失敗。”

老舍先生在此文中也有幾處提到:“莎士比亞的《韓姆烈德》,這是一本文藝傑作,可是它並沒有給我什麼好處。這使我懷疑:以我們的大學裡的英文程度,而必讀一半本莎士比亞,是不是白費時間?後來,我讀了英譯的《浮士德》,也絲毫沒得到好處。這使我非常的苦悶,為什麼被人人認為不朽之作的,並不給我一點好處呢?”,“赫羅都塔司,賽諾風內,與修西地第司的作品,我也都耐著性子讀了,他們都沒給我什麼好處。讀他們,幾乎象讀列國演義,讀過便全忘掉。”

類似的話語還有好幾處,先生也沒有說先放一放,等自己的人生閱歷豐富了再回來讀,沒有給我好處就沒有給我好處吧,我不糾結,繼續再讀其他的書就是了,也不指望它進到我的氣質裡。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04在讀書中認識自己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年少時不知什麼意思,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領會一二。是啊,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

我們這裡只說,怎樣認識到自己在寫作上的擅長與欠缺——通過讀書。

“在悲劇喜劇之外,我最喜愛希臘的短詩。這可只限於喜愛。我並不敢學詩。我知道自己沒有詩才。希臘的短詩是那麼簡潔,輕鬆,秀麗,真象是‘他只有一朵花,卻是玫瑰’那樣。我知道自己只是粗枝大葉,不敢高攀玫瑰!”“我沒有那麼高深的學識與豐富的經驗。‘讀’然後知‘不足’啊!”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寫作方向。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心懷敬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正如先生所說:“我覺得俄國的小說是世界偉大文藝中的‘最’偉大的。我的才力不夠去學它們的,可是有它們在心中,我就能因自慚才短的希望自己別太低級,勿甘自棄。

05生活之書

這是一個宏大的問題,讀書更應該包括讀生活之書,先生只是在文末簡單的提了一筆:“讀書而外,一個作家還須熟讀社會人生。因為我‘讀’了人力車伕的生活,我才能寫出《駱駝祥子》。它的文字,形式,結構,也許能自書中學來的;他的內容可是直接的取自車廠,小茶館與大雜院的;並沒有看過另一本專寫人力車伕的生活的書。”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每一名致力於寫作的初學者,都應該深入生活,讀生活之書,才能充實自己的素材,活躍自己的思想,更能找到寫作的對象。

正如高爾基曾所說:“假如一個作家能從二十個到五十個,以致從幾百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中每個人的身上,把他們最有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信仰和談吐等等抽取出來,再把他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的身上,那麼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手法創造出典型來———而這才是藝術。”

而這幾百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就在生活之中。

老舍《寫與讀》:關於讀書與寫作,給初學寫作者的幾點建議

每一名初學寫作者,一開始就應該處理好讀與寫的關係,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輸入”與“輸出”,在這條充滿辛苦卻又幸福的寫作之路上,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