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潘天壽曾自謙地讚譽“顧先生功力至深,吾所不及”。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顧坤伯

顧坤伯,(1905~1970年)現代國畫家、教育家。曾名乙,字景峰,號二泉居士。江蘇無錫人,曾久居上海。善作山水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20世紀中國畫教學的歷史,顧坤伯先生佔有重要的一頁。

顧坤伯先生早年畢業於上海美專,留校任教,1929年創辦奇峰國畫函授學校,1935年起任上海美專和新華藝專教授,1957年奉調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彩墨畫系教授,至謝世,可謂在中國畫教學的崗位上辛勞—生。

顧坤伯先生調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的時候,大山水畫家、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黃賓虹先生謝世兩年許,新中國的山水畫教學工作剛剛開頭,百業待興。顧坤伯先生在這歷史關鍵時期,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他是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主要奠基者。

中國畫在20世紀前一直是以師徒相授的方式傳承。1912年劉海粟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即上海美專)和1928年蔡元培提案創辦的杭州國立藝術院(1929年改稱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開始有了中國畫課堂教學的模式。然而,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畫系在幾十年中道途坎坷,或者被併入繪畫系,或者改稱為彩墨畫系,中國畫系統的專業教學體系難以確立。

1957年,潘天壽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彩墨畫系改稱中國畫系。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改稱浙江美術學院,潘天壽先生任院長。這時候中國畫教學的情況才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潘天壽先生對改進中國畫的教學,有一個清晰的思想和一套明確的計劃。顧坤伯先生與潘天壽先生志同道合。

他將潘天壽中國畫教學思想在山水畫領域付諸實踐,在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這個重要時期,為培養中國山水畫的後續人才,為推動中國山水畫的現代轉型,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 重臨摹

顧坤伯教授中國山水畫,一是重視臨摹古典作品,重視打好傳統基礎。他年輕時師事江南名畫家吳觀岱、陳迦庵,從清四王處得規矩法度。接著便超越四王藩籬,上溯五代、北宋南宋諸大家、元四家、明四家,以至清石溪、石濤、梅清、龔賢、呂潛等,還有現代黃賓虹。由於廣泛涉獵,深入鑽研,於各家各派體會深刻。他將自己學習這些畫家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傳播給學生。他說過:“四王規規矩矩,有法則,但不必入四王之門。入門還是要找南北宋諸大家。”此既是他經驗之談,也是他帶領學生所走的路徑。

二 重寫生

二是重視寫生。顧坤伯先生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開始在蘇州各名勝處寫生,後來又到北京頤和園、故宮、長城、內蒙古及興安嶺、雁蕩山、黃山、哈爾濱等名山大川實地寫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1954年與1956年,中央美術學院李可染先生與同道、學生結伴南下作山水寫生,北歸後舉辦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作品展,是當時震動了中國畫界的重大事件。此時,南京傅抱石先生也開始了寫生活動。而杭州的顧坤伯先生寫生活動,正與李可染、傅抱石先生同步。此可謂李、傅、顧三家遙相呼應,同時揭開了新中國山水畫寫生活動序幕。

三 重示範

三是重視示範。顧坤伯先生上課,言語不多。當時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學生也不多。顧坤伯先生到教室,總是把筆畫給學生看。無論哪家哪派,不管山石樹木、亭臺人物、流水行雲,他伸筆接墨後,就開始耐心地慢悠悠地在紙上畫起來。中鋒為主,氣象端正,從濃到淡,從溼到枯,常常是畫到筆尖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墨水了,而手的動作還沒有停止。一直畫到景物粲然,構圖完整,筆洗裡的水還是清的。中國的毛筆“毫軟則奇怪生焉”,以“筆”立骨,由“筆”運墨,若用筆方法不對,易入歪門斜道。顧先生多用示範,引領學生走正路,其意義不言而喻。

顧坤伯作品欣賞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顧坤伯教授,山水畫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