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張衡地動儀知識被刪除一事,專家稱:應該刪除,你們別跟著起鬨!

張衡地動儀大名鼎鼎無人不知,它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代表,入選中小學歷史課本,被中國地震局當作標誌沿用幾十年,是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部中的陳列品,與美國人從月球帶來的岩石並列展出。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張衡地動儀從來就沒有出土過,課本上的照片只是考古學者王振鐸(1912-1992年)於1951年設計的模型,設計所依據的是僅僅是《後漢書·張衡傳》中196個字的描述。現在的課本已經增加了“模型”兩字,可當年我們是當了真的啊~

張衡地動儀知識被刪除一事,專家稱:應該刪除,你們別跟著起鬨!

早在2010年,網友就圍繞張衡地動儀的真假展開了爭論。這個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古董”的模型,其實是現代作品。當年有個叫閆濤的網友在網上發佈的微博。這條微博說,國寶級的張衡地動儀,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古董”,是中國古代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這條微博一經發布,立即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網友查閱書籍後發現,地動儀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張衡傳》中,於公元132年問世,約是公元190年到220年消失,至今未找到。網友還發現,直到公元432年,范曄才開始《後漢書》。也就是說,在地動儀消失了300年後,范曄沒有見過地動儀原型的情況下,寫出地動儀的內外構造。網友的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於地動儀真假的爭論。還有專家認為張衡當年建造的地動儀早已失傳,是否具有監測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個謎。隨後,中國地震臺網專家做出回應,上世紀50年代的仿製地震儀由於設計缺陷,確定不能監測地震,但2005年復原的地動儀模型不存在這個問題。當年教育部也有表態,稱中小學教科書如何描述地動儀是個專業問題,教育部已將有關材料是轉交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進行進一步研究。

如今刪除有關地動儀的內容,是本著對歷史嚴謹的態度做出的決定,是值得肯定的。在我看來不斷還原真相,不斷打破對歷史書寫的壟斷,逐漸逼近歷史真實,這才是真正對歷史懷有溫情和敬意。既然地動儀存在爭議,就應該從教材中刪除,以免誤導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