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結婚只找離異男?這才是父母對待子女婚姻應有的態度

結婚只找離異男?這才是父母對待子女婚姻應有的態度

近日在網上有一個視頻被各大媒體轉載,操心48歲女兒的終身大事,山西一位82歲的老太太在婚介市場尋找男性信息。

看了老太太蒐集的信息,記者很納悶,居然清一色是離異男士。

面對記者詫異地疑問,老太太說:

未婚的哪有那麼大的?人家就不願意。41歲的找你48歲的?

看似很有道理,但未嘗沒有女兒48歲了,只能打折處理之意。

老太太的愛女之心可鑑,怕女兒獨自一人生活孤獨。但女兒從成人到現在,30年,她應該早就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適合自己了。

事實上,從老太太的話語中可以聽出,她的女兒從來都不想要湊合的婚姻。

前幾天有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女兒,我寧願你不結婚”,是一位爸爸寫給自己30歲的未婚女兒的一封信。

信上說:

爸媽辛苦養你30多年。真的不是讓你隨隨便便找個人委屈自己的。希望你能明白:一輩子太長了,遇見錯的人比孤獨更可怕。

我寧願你不嫁,也不想你有一個湊合的婚姻。

在這封信裡,這位爸爸講訴了自己和妻子的婚姻,雖然他也很愛自己的妻子,但這30多年,妻子也受了很多委屈,為家庭辛苦操勞。而周邊很多曾經的甜蜜愛侶最後勞燕分飛。

婚姻有太多的不容易和不確定,一旦決定結婚,就得承擔風險。有可能那個人根本不體會妻子的辛勞,所以要擦亮眼睛找個好人。

最後這位爸爸說:永遠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再晚也要嫁給愛情。一個人雖然孤單,可這不是你湊合進入一段婚姻的理由。你在我這裡,只能幸福,別的不行。

這才是父母對待子女婚姻應有的態度,支持子女的選擇。結婚也好,獨身也罷,只要你過得快樂。

不為了解決單身而結婚,不為了世俗的眼光而結婚,只是因為子女遇到了一個合適的人,一個能夠一輩子相親相愛的人。

-2-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子女的婚姻,在他們看來,子女不結婚,自己臉都丟盡了。

所以很多父母對到了一定年齡還未婚的子女,恨不得打折促銷,只要是個異性,願意和自家孩子結婚就行。

結婚只找離異男?這才是父母對待子女婚姻應有的態度

於是就有了:

“38歲女白領被母親安排相親水泥工 拒絕後被罵不孝”

“我媽還曾經讓我和一個gay結婚,說我結婚她就完成任務了”

“我36,事業單位高工,一線城市有車有房無貸,被介紹過電工、無業等拆遷的遊民”

.....

豆瓣上有篇文章“把你養這麼大,你就用不結婚不生孩子來孝敬我?”,主人公王娣娣二十七歲在村裡成為了異類,因為這個年齡的女孩子都結婚生孩子了。

父親認為: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別人能結婚你就不能結?為什麼不能和大多數人同步,在適婚的年齡結婚,在最佳生育期懷孕生子。

王娣娣覺得,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我覺得不結婚很好,很幸福。

父親的反應是面目猙獰,“我不幸福。養你這麼大,你就用不結婚不生孩子來孝敬我?!!”

子女不結婚就是不孝,在這樣的指引下,很多父母考慮的並不是子女的生活幸福,而是你結了婚才完成了做子女應盡的義務,才是孝順,否則父母就會很丟臉。

-3-

好的父母,希望子女能幸福,而不是必須按部就班過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

時代在發展,他們的眼界也跟著進步。

看到周邊同齡人子女的結婚、離婚、吵吵鬧鬧、撕逼、出軌,那些聰明的家長終於意識到,婚姻是過日子,但隨便撮合的兩個人是過不好日子的。

於是他們對子女婚姻的態度從“一定要結婚”到“我情願你不結婚”。有些父母這麼說:

“如果你結婚後沒有單身過得瀟灑幸福,那就沒有必要為了周圍人的眼光而結婚,開心就好。”

“愛結不結,愛生不生,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如果你結婚對象不把你捧在手心裡,我是不會讓你嫁的。”

結婚只是一個過程,幸福才是目的。

結婚只找離異男?這才是父母對待子女婚姻應有的態度

當父母考慮清楚,自己的面子,外人的閒言碎語,都沒有自己寶貝養育的孩子的幸福重要,他們就不會再堅持要在一定的年齡結婚。

即使不結婚,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了。

-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要自己去走,父母不能陪著永遠走下去。

父母之愛,是分別之愛,是父母逐漸放手,讓孩子走向獨立的過程。

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一個好的父母應該做到:孩子小的時候全身心、全方位、全時段地呵護。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斷放手、不斷退後、不斷地拉開距離,給他自由,讓他突破舒適區,拓寬心胸格局。

所以好的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子女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決定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