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在中國人的心目之中,碗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我們一直用飯碗來形容一些職業,比如說由於公務員、國有企業等較為穩定的職業一直被大家稱之為鐵飯碗,而在鐵飯碗之中,一些收入較高、工作穩定的職業更被稱為金飯碗,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們的飯碗也在快速的改變,不少行業金飯碗也在稱為歷史,在這個金飯碗都會被打破的時代,我們普通人到底該如何自救?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一、金融業裁員時代到來

說到金飯碗大家一般會想到什麼呢?很多人都會想到銀行員工,證券交易員吧,這些工作因為工作地點高大上(一般都在城市CBD),工資多,社會地位高,往往被大家稱之為金飯碗,以大家最為熟悉的證券公司為例,根據Coalition的統計,全球最大的12家投行裡(包括高盛),最普通的交易和研究人員的平均年薪都有50萬美元,在金融圈中經常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傳說,某農場窮小子在讀到了某名校碩士之後進入了高盛工資,三年之後就在北京三環內全款買了房,成為北京有房一族。

其實,縱觀全世界金融業特別是現代金融業幾百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由於金融業是離金錢最近的一個產業,所以金融業的盈利能力遠超其他所有行業,這種高昂的盈利能力,讓金融業從業者可以賺取高額的收入,於是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甚至有新聞報道說,在前些年,很多人寧願不當公務員也要進銀行工作,就是這樣的原因。而相比於銀行,證券公司的收入甚至更高,在行情好的時候,年薪百萬其實不是夢想,在我畢業的第一年就有同班同學通過在證券公司工作實現了年薪百萬。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然而,現在銀行和證券似乎都已經風光不再,據MIT Tech Review 報道稱,2000年頂峰時期,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就僱傭了600名交易員,但時至如今,這裡只剩下兩名股票交易員“留守空房”。2015年12月,摩根士丹利表示將在第四季度全球裁員1200人;2016年1月,外媒報道瑞信對在倫敦的最多1800名員工發出裁員警告;2016年3月,日本最大投行野村證券稱將在北美裁員20%;同月還有美銀美林傳出將裁逾5%交易員的消息。縱觀國內交易所,人聲鼎沸的證券交易所如今安靜異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紅馬甲(交易員)都已經失蹤了。

同樣的事情,在銀行業也在上演,根據新華網的消息,根據各大商業銀行年報數據顯示,五家國有銀行在境內銀行機構員工全部減少,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減員都在8000人以上,中國銀行僅內地商業銀行機構員工減少96人,交通銀行境內銀行機構從業人員減少了1259人。五大行減少的員工數量加起來大約近3萬人。國內大裁員,國際上也好不到哪裡去,2月19日,澳洲國民銀行NAB突然進行大幅度裁員,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裁員6000人,佔據全行員工的18%;澳洲四大銀行的其他三行:澳新銀行、聯邦銀行與西太平洋銀行,去年即2017年共裁員2498人,佔員工人數的1.5%,而2018年預計將裁員至少2萬人,數量翻了10倍。不只是澳洲一地,銀行裁員潮已經席捲全球。2017年日本最大銀行三菱日聯裁撤1萬人;日本瑞穗銀行預計削減三分之一的員工,裁員近萬人;德意志銀行發不出年終獎,裁員數千人;瑞信銀行將在2018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裁員5000人;蘇格蘭皇家銀行打算關閉259個分支銀行及網點,並裁員680人……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於是很多人都在問,金融業到底怎麼了?

二、金融機構的鐵飯碗是怎麼打破的?

說起這些金融機構的大裁員,其實讓我們不禁想到了一個詞,互聯網。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發生著深刻地變革,而金融業無疑是這個變革最重要的參與者。早在1609年證券交易所出現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金融業正在用最快的速度使用著最先進的科技。在拿破崙滑鐵盧戰役的時候,由於戰役的結果直接影響英國乃至於歐洲的金融市場格局,所以各大金融機構不惜一切代價來獲取金融情報,當信鴿將威靈頓公爵擊敗拿破崙皇帝的消息傳到倫敦的時候,英國君主們都不知道戰爭到底進行的怎麼樣了。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之後,金融業更加瘋狂地引入科技產業,電報、電話只要一切能夠傳遞信息的科技出現,金融業都義無反顧地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中國金融業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率先引入了計算機來協助處理金融信息和金融賬目,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全文萬維網都沒有完全建立的時候,中國的商業銀行就已經建設起了自己的金融局域網。在2002年,電子商務都僅僅是一個雛形的時候,中國金融機構們為了聯網通用就一起建設了中國銀聯,讓中國金融機構的資金和信息可以全國乃至於全球範圍內傳播和傳遞。

所以,金融機構都是在最先使用各種科技來做自己的東西,如今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高企,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採用智能化的手段來處理金融信息,僅以商業銀行為例,商業銀行的各種業務可以歸納為個人業務、公司業務、中間業務等幾類,由於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已經逐漸取代了原先的櫃檯業務,金融機構可以完全用智能手段就處理自身的業務需求。並且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公司業務、中間業務等金融機構的重難點業務也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大量的減少人工的參與,從而實現了金融機構的精簡化和無人化。

金融業大裁員時代到來,銀行證券的鐵飯碗是被什麼打破的?

在證券業更是如此,電子交易手段早就取代了人工報價成為交易所的主要交易手段,而人工智能所採用的智能投顧也逐漸取代了交易員,所以證券公司也不再需要那麼多員工。

未來,可以日益發達,對於人的需求會越來越少,大家必須要明白任何人的鐵飯碗都會被跨界打破,大家必須要學會自救了。

作者:上游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首發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