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登珠穆朗玛峰时,遇见有人摔倒了千万不能扶?

离203766773


珠穆朗玛峰矗立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峰顶位于中国境内,最高海拔8848米,平均气温,不仅如此,珠峰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珠峰的磅礴气势燃起了登山爱好者征服他的欲望,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近千人前来挑战。

然而,攀登珠穆朗玛峰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珠峰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攀登珠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生命。在珠峰上,时不时会有前驱者出现,即使经过遗体旁边也无能为力,多年下来,各色鲜艳衣服的先驱们,已经成为了珠峰上的“地标”,引领者后继者们。他们中有的是被冻死,有的是疲劳,有的是由于高反,有的是由于伤病,有的死于雪崩,有的死于缺氧,几十年来整个珠峰区域已有近300具遗体。而且,千辛万苦爬山顶峰也并不意味着终结,下山是遇难的人数几乎占到总遇难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攀登珠峰时,组队几乎是必须的,两人同行或多人同行。但是,队伍中一人遇险或路遇其他同道倒下,扶还是不扶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回答,有时可能要冒着见死不救的良心谴责也要狠心扔下同伴。这并不是说他们残忍,而是在那样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这也许是最最不得已而为之的。


首先,攀登珠峰是一项对身体意志力极强的事,能够登顶并成功下撤的人已经耗费了几乎全部的体力和精力,如果此时遇到摔倒的人,想要去对其施以帮助可以说几乎是比登天还难。为了自身的安全,有时只能舍弃同伴。1998年女登山者弗朗西丝·阿森蒂夫的遭遇就是如此,当年她同丈夫下撤到海拔8600米时因虚脱无法前进,丈夫不得不离开去寻求帮助但从此失踪。一位南非登山家伊安·沃达尔经过并陪伴了弗朗西丝一小时,但为了自身安全只能与同伴返回营地,而留下当时仍活着的她。第二天另一组登山队发现时她已去世。


另外,即便有能力去帮助一位遇险的同伴而去帮助他时,则意味着这此次登山行动宣告结束,以及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付诸东流。一次攀登珠峰的至少需要四十万以上的费用,一个登山周期至少要60天,这对上班族来说,困难程度可见一斑。


留白说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首先,“为什么”后面的称述一般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里的问题中的陈述只是提问者自己的假设。提问者的这种问法太夸张了, 是不是自己曾经这么做,然后就胡说“千万不能扶”?如果只是摔倒,扶一下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下面只讨论登山者遇到极端困境的时候。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北坡位于中国西藏,南坡位于尼泊尔,中国的测量高度是8844米,尼泊尔的测量高度是8848米。 登珠穆朗玛峰是非常危险的。即使在最“宜人”的五六月间,气温也低至零下27度,风速达到每小时81公里。 其他时间,经过顶峰的风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89公里。

历史上大概两三千人成功登上珠峰。但是也有两百人长眠在那里。绝大多数尸体还在那里,因为搬运这些尸体是很费力危险的。2014年,雪崩导致13位尼泊尔夏尔巴向导死亡和3人失踪。

第一个死在珠峰的是George Lee Mallory,就是他在回答为什么要登珠峰时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他1924年去登峰,一般认为他没有成功。他的尸体1999年才被发现。

第一个成功登峰的是Edmund Hilary和他的夏尔巴向导Tenzing Norgay,他们1953年成功登上最高峰。Hilary跟别人说是两人同时登顶,后来Tenzing说其实Hilary在前。他为Tenzing拍照留念,但是却拒绝了让Tenzing给自己拍照。Hilary后来建立了喜马拉雅基金会,一直帮助尼泊尔。他在2005年曾被选为最值得信任的新西兰人。德高望重的Hilary 爵士2008年去世时,新西兰为他举行了国葬。

John Krakauer.的《Into Thin Air》描写了一些死亡事件。其中谈到1996年,先有几个人死亡,然后去搜寻他们的人也死了,共死去8人,占了当年珠峰死亡人数一半。

这本书还提到,2006年时,一个叫John Sharp的人死在珠峰,有40个其他登山的人经过他,都没有停下来帮助他。然后Edmund Hilary公开批评了这些人。但是有辩解说,当时Sharp已经冻住,基本死亡了。

第二年,有一位美国登山者成功解救了一位尼泊尔女登山者!

所以只能说,对于处于极端困境的登山者,其他登山者所做的事情受到限制,这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在那个环境下,能做的事情困难而且有限,而且其他人也惧怕危险,又担心破坏自己花了很多财力精力准备的登山计划。


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8000米以上无道德。

这么多年想挑战珠峰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死亡率也高达2%,这还是很多人都半路放弃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人在这件事情上,是有着很多余力的。在8000米以上的坡上,你去考虑下,含氧量、体力、温度等各方面的情况。你一个多余的弯腰、多停留的15分钟时间,都可能让你丧命。

这话毫不客气,血淋淋,但也很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都同意“有人落水了,你不要盲目跳下去救人”的说法,但仿佛在珠峰的路上弯腰扶个人就很简单?

NO,很难,很危险。

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嗜睡、幻觉等等找上你来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个人英雄主义了。

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建议大家量力而为,真梦想去珠峰,你最好多试试两三千米的山,然后跟着专业团队。。。

不要盲目尝试,而且也最好做个2年及以上的准备再去,比如减肥。。。因为真正出现危险了,你的命只有一条,你有再多钱,也不一定能换来别人对你的帮助。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不哈韩的小韩


说实话,普法君没有去过珠峰,所爬过的雪山仅限于川西一带的雪山,海拔也就4000来米。

登珠峰,一句话开头:生死有命,成功在天。

我记得,在登山遇到高反时,人走路腿部就像灌了铅,身上还要背着几十斤装备,头疼欲裂、腿部艰难挪动 那种感觉,自己能走下去全凭毅力,更别说救助别人了。



对于珠峰为什么不能扶人,我想地球人都知道,更别说去登珠峰的全是顶级登山家,大家都知道,在那种极低温、严重缺氧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人的脑袋是昏沉沉的、体力也是严重不支,挪动每一步都是机械、惯性的,呼吸配合也是有序的,谁都不敢轻易去做一些额外的动作,比如扶人、坐卧、奔跑、跳跃等。

在那种情况下,每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意味着体力多耗费一分,但往往就是多耗费的这一下,会破坏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有可能一口气缓不上来人就爬地上了。



在珠峰上,人一旦瘫坐在地,别人想帮助,也只有去抬走,那时谁敢去抬人?

为了去珠峰,很多人辛辛苦苦训练、准备,还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险要登顶了,此时绝不会轻易放弃。

即便已经登顶下撤遇到需要援助者,大家也不敢伸出那个援手,因为珠峰每次登顶、下撤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未在规定时间赶紧撤到大本营,封顶的狂风、大雪一来,人基本没有活路……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不要纠结,凡是登珠峰的都是顶级登山家,都是脚踩各种大小山川才来到珠峰的,正常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倒下。



而一旦倒下去,对于这些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大家心中不言自明……

既然自己想要征服大自然,那就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吧,生或者死,都是命吧。

除非你遇到一群天生神力之人,下撤时体力依然充沛的不要不要的,若不然,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

山在那里,登顶不是征服,只代表你来过……


普了次法


明确表示“有人摔倒了千万不能扶”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摔倒扶不扶”不像是一个登山中会出现的词语,而更像是平日生活中的遇到的场景(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高海拔登山中,这个问题更应该表述为“在登珠峰时,有人遇险应不应该伸出援手”。

有关“高海拔救援”的问题从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比如去年珠峰攀登季的新闻:

但这个问题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


首先是攀登者有没有能力去救援的问题。

一直以来,如何看待攀登8000米山峰时的有关救援问题是一个特殊情况下的道德问题。我们要明白,在海拔8000的地方,特别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海拔8500米以上的区域,绝大部分的普通的攀登者会面临严重的高原反应:缺氧,头疼,眩晕,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 即使吸氧,攀登者的行动能力可能也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攀登者登顶都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极强的意志力,对于去救援他人更是极为困难的选择。


假如攀登者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了遇险者。

若是决定伸出援手,那么登顶几乎是无望了。放弃登顶失去的不仅仅是登顶的荣誉,更现实的是大笔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举个例子,南坡仅攀登珠峰这一项便要花去大约30万人民币和约3个月的时间,而在攀登珠峰之前还会有2到5年甚至更久的准备过程,这期间付出的更多。决定去帮助别人就意味着这些付出都付诸东流。试想,当面对世界之巅只有100米的时候,你愿意为了他人的生死而放弃自己付出的所有吗?


当攀登者在登顶之后下撤途中遇到了遇险者。

此时,攀登者的体能很有可能濒临透支,而高海拔救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遇险者是因为冻伤、雪盲、失温还是高山病而无法移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救援者将他们拖下去。通常来说一个被救援者需要3到4名救援人员,如果地形复杂则需要8名甚至以上。

圣山探险公司珠峰北坡救援,图自roll.sohu.com

试想体力透支的攀登者,如果伸出援手自己都可能无法再天色变晚之前回到营地。在生命遇到危险的压迫下,你会做出如何的选择?

图自d.youth.cn

无论是何种情况,作出救援的选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对于珠峰上常见的夏尔巴向导,即使他们对于高海拔的适应能力远优于常人,但是他们也不是神,他们对于救援的态度也是极其谨慎的。

因此我们不能以普通的“见死不救”的道德判断去评判极端环境下攀登者的反应。但是这也恰恰体现出在高山环境下付出救援努力的人的伟大。例如之前的新闻中,对两位攀登者伸出援手的夏尔巴向导,亦或是前段时间在四川玄武峰山难中无私付出的救援队员,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高海拔从来都不是舒适、温暖、安全的,8000米的登山从来都是冷酷而不近人情的。我们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去考验、评判人性,但是我们也应看见那冰雪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辉。


户外探险杂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举个例子,如果在沙漠当中,两个人只有一瓶水,一瓶水可能使得一个人会生存,如果两个人全喝,那就代表着无可生存,接下来你会怎么选择?

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没得选择,哪怕是把对方杀了喝了对方的血在这个时候都是有可能的,在珠峰上面也是如此,但是这些都印刻到了规矩里面,也就是说,有人倒下不能帮助他起来,因为那样会消耗你的体力,消耗你的氧气,甚至消耗你的生命。

关于珠峰的事情,很多驴友能到达最终的终点就是珠峰大本营,这也是游客们的终极地点,再往上走,可能就需要去登山协会备案,交费,做攻略,甚至需要检查身体,等等,而且要求更多更严格。

登珠峰的时候可能需要经过好多个大本营,有课吗到达的这个珠峰大本营,实际就是游客中心,再往上走,会有一个过渡营地,海拔5800米左右,再往前走就到达了前进营,这里应该是海拔6500米左右,这也是登珠峰的大本营,牦牛也只能把物资装备等等送到这里,其他的地方就只能靠人攀爬了,实际上面还有五个营地,一直到达8848顶峰。

那么上面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

都知道坐飞机的时候到达万米高空,我们的气压不足0.4,空气的稀薄,程度可想而知,扔到了上面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性,一切要靠氧气来维持。

登珠峰的时候,都清楚,会雇佣很多人来为他们服务,特别是背夫,一般都来自于下巴尔人,同时还有一个向导,向导的费用是10万以上,有的是美金,背夫会把这些氧气和物资分摊一下,也就是说背夫负责你的部分装备和饮食氧气等等,说白了,每一种食物和氧气都是计算过的,基本上正好,因为每多0.5千克的负重,有可能都会使人的生命永远在上面下不来,这就是珠峰,登珠峰的人。

而且上面的环境太恶劣了,风雪交加,时刻面临着雪崩危险,面临着吃饭喝水,面临着体力透支完毕,面临着氧气,面临着随时冻住,等等太多,这样的环境当中,怎么帮助别人?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还不如不帮助,直接放弃。

好了就不多说了,关于去西藏,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或者留言,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位驴友能够去西藏玩的开心。


超级自驾游


不是不能扶,是扶不起。跟太贵了买不起一个意思。

曾经采访过一个朋友,参加过山难救援。不是特别高的山,海拔5千多,山顶积雪。遇难的人位置不算太高,是在登山路上的一处营地上。

一般登山路上,会设立几处营地,建立营地的地方,都相对平缓,海拔也不会太高(停留在高海拔过夜很危险)。这是前提。

本来那个营地算是比较安全的场所,出事是因为遇到天气不好,大风雪,而登山者出现严重高反但没法下山,耽误了治疗,所以不幸遇难。

因为海拔低、路好走,所以决定把遇难者的遗体用担架运下来。遗体绑在担架上,每次4人抬,走上十几二十分钟就得换人。平时登山走路,大约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十个人从白天走到天黑。被采访的人说,终于理解了“死沉”这个词的意思。

高海拔的地方,普通人走平路都喘,更不要提负重走路。就算是负重,最适合的方式是紧贴后背的背包,这样重心最稳,人感觉压力最小。而抬担架,或者是扶受伤的人,都更吃劲、更加费力。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挑水,同样是2桶水,用扁担挑在肩上,还是像少林寺和尚,双臂侧平举伸直拎着水桶,不是一个概念。

再加上山路难走,陡峭、碎石、上升或者下降,都比平路难走的多。一个人走路、不用负重,尚且需要多加小心,如果扶着伤员,特别是失去意识的人,难度系数蹭蹭升高。

所以在高山上,不是不想救人、扶人,真是救不起、扶不起。

所以一般山难者的遗体,就留在原地。在登珠峰的山路上,有不少遇难者的遗体,就像山路上的坐标。


博物课堂刘老师


其实近些年以来,攀登珠峰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但在登珠峰的过程当中,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所以登山者在攀登珠峰之前,都有详细的计划和准备,而救助别人,一般是不在预备好的计划当中,因为你不仅救不了人,反而会让自己丧命。

事实上登山界有一句老话,叫做8000米以上无道德,那么对于攀登珠峰的人来说,生死就在一瞬之间,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这里不仅寒冷,缺氧,环境恶劣之外,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出现,所以人很难分出精力,去救助一个摔倒的人。

而且在登珠峰的过程当中,如果一个摔倒了,这个人基本就是缺氧而体力不支,就算你愿意放弃登顶,也救不了这个人,因为每个人携带的氧气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把自己的氧气给他,那么你自己就会缺氧,所以最后的情况是,你们俩都会死在这里。

另外救助一个人,是需要耗费体力和精力的,而体力如果消耗过大,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例如头疼,恶心,意识模糊等,所以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救人就等于送命,不是说我们不想帮助这些人,而是实在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不过在人类攀登珠峰的过程当中,确实曾经有过要不要救助别人的争议,例如在2006年的时候,一位英国的登山者大卫夏普,大卫夏普由于体力不支,昏死在8000多米的雪地上,但当时有几十个人从他的身边经过,没有停下来救助他,后来大卫夏普死在珠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这个事经过曝光之后,人们纷纷谴责那些没有伸出援手的人,但有一位登山者表示,大卫夏普倒下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救了,如果他们停下来,也救不了大卫夏普,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危机,所以对于人们的谴责,这些登山者们表示很无辜。

最后在1998年的时候,一位叫阿森蒂夫的登山者,也因为严重缺氧而昏迷,当时有一个南非的登山者决定放弃登顶,救助这位叫阿森蒂夫的人,但阿森蒂夫在获救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个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愿意去救这些摔倒的人,也不一定会成功。


科学薛定谔的猫


根据专家的说法,从山麓到五千三百三十七米处的基地营,山路虽也艰险,但还算轻松,一般人多能应付。但是危险的事情还在后面。/<font>
登山人来到七千米以上的时候,人体就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反应迟钝而产生幻觉,就算运气好能走到七千九百五十五米处的第四营地,此后的登顶之路更加艰险。


/<font>
一般人这时已需要使用氧气罩辅助呼吸,否则,登山者走不了三十米。在这个时候,登山者体内水分极度减少,呼吸困难,肠胃机能下降而觉饥渴,加上红血球增加,血流缓慢,肢体容易冻伤,还有不时袭来的睡魔,登山人如果稍微疏忽,顺从了自己身体的需求,很可能就此长睡不醒。此时,若是看到有人摔倒要去扶,必然要弯腰,当人是弯腰的状态,体内血液会极速倒流,脑补短暂充血,会出现眩晕的感觉,在高海拔缺氧的条件下,弯腰出现眩晕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你可能会和摔倒的人一起长眠在雪地。

/<font>

所以,看到在登山时摔倒的人,不要本着人道主义去热心帮助,那样很有可能你永远站不起来。登山,特别是珠穆朗玛峰,有些东西必须是舍弃的,一个人倒下,站着的人就帮倒下的人完成心愿吧!
/<font>


墨香存世


无论任何时候,生命第一,这是社会生存的重要法则,没有之一。危险面前,先求自保,才能助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德底限。除了生死,其他任何事都是小事,生死面前虽说何所惧,但一损俱损谁愿为?


一、登珠峰,这不是‘扶不扶’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这好比我们看到一个老奶奶违章过马路,对面有一辆车开过来,在二十米、十米远你可以去扶她一把,但只有五米、三米了,你会去拉么?还来得及拉吗?

珠穆朗玛峰,藏语的意思是大地之母。珠穆指的是‘女神’,朗玛是指“第三”,珠峰位居第三,因为在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高达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正是它的高与险,激励着无数探险人士,去挑战极限,征服最高峰。


大家知道,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虽说无限风景在险峰,但越高氧气越稀薄。体力不支的人,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如果在半山腰生了病,返回去很难,一起的队友到了这儿,好不容易来了,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何况登一次珠峰的花费不低,据说最少也得150万元。谁也不想轻易放弃。

再说帮助那个受伤或摔倒的人极大可能是没有效果,陪上的不仅是自己的时间,也有可能是生命。

二、珠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不能扶”。

珠穆朗玛峰的环境非常恶劣,气温很低。即使在最适宜的时候,5、6月间,气温也在零下27度左右,风速达81公里/小时,其他时间,过顶峰时风速为189公里/小时。

很多地方常年积雪,有裂缝,有冰川,还有落石,随时有危险发生,雪崩是常有的事儿。

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一个摔倒,另外一人去扶,更增加了危险,重力的改变很有可能发生大的雪崩,这样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风险,也给全小队带来的风险,因此不扶不帮成了登峰人的共识。

三、珠峰驴友数年的经验教训决定了“不能扶”。

珠峰,成了驴友们的一项时尚活动,以攀登珠峰为荣。确实,珠峰美景无数,登上珠峰,可看到群山来朝,非常壮观。

但登珠峰的风险也大,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1992年至1999年,1169人次登顶,170人遇难;2000年到2015年5832人次登顶,112人遇难。其中2005年,有一支22人的探险队就遇到了雪崩,22人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


没有谁愿意为几乎结果为‘0’的胜算去赌一把。何况登珠峰的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攀登珠峰的队伍中,也几乎达成了共识,到了8000米上,再也没有道德的界限,只有生死。

在这样的高度,能够达到自己登顶的目标,能够保全自己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谁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别人,因此,遇到有人有困难是不会伸手相帮了,何况是摔倒,扶了别人,不但不能救,还要搭上自己,想必那个被扶的人也是不愿意的。

珠穆朗玛峰,女神第三峰,真的勇者,尽管前行,无畏生死。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