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比《兰亭序》还早的《平复帖》,究竟如何耐人寻味?

鞠文波


谢谢你的精彩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出的问题确实一一些耐人寻味。

比如说为什么《平复帖》那样“草”,而《兰亭序》是一个“行书”是吧?

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先有行书,然后有草书,对吧?

实际上,这都是我们后代人因为从唐代以来的书法学习次序给弄错了。

唐代以后,我们比较统一的书法只有楷书、行书和草书了。唐代以前的魏碑、隶书、统统都不再写了。

而且,学习书法的次序是:先学习楷书,然后行书,再然后是草书。

这样,我们基本习惯以为,书法的发展也是先楷书,然后行书,再然后草书。

其实不是这样。隶书是篆书的潦草写法。隶书产生以前,没有别的书法字体。只有篆书一种。

虽然篆书的写法也有大篆和小篆的区别,但是都属于一种字体。就像楷书有欧颜柳赵一样。

但是,篆书的潦草写法,逐渐形成了隶书。

隶书在东汉达到鼎盛时期。但是,隶书也需要快速写法,这就产生了西晋陆机《平复帖》的这种隶书体系里的草书。

在陆机那个时代,普遍都是隶书,所以,隶书的草书也很多。《平复帖》是流传有序的一个纸本墨迹,也是陆机的真迹,非常宝贵。

但是,在陆机的时代,也有一部分人是学习钟繇书法的,他的书法如《宣示表》被称为楷书的鼻祖。

王羲之就是这个书法体系的继承者。而楷书的流畅写法,就是王羲之《兰亭序》这样的书法。

耐人寻味的是,草书居然在行书之前就出现了。但是,草书也有多种写法。例如东汉末年的张芝,就是另一种草书。王羲之把张芝的草书和草书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草书,后人叫做“今草”,就是新草书的意思。





千千千里马


《平复帖》是陆机所书,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平复帖》如何耐人寻味,由我简要道来:

《平复帖》是陆机用秃笔书写在麻纸上的,其笔意婉转,如锥划沙,风格平淡质朴,书体为章草(草隶书),为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

细观《平复帖》中的每一个字,用笔老辣,苍劲有力,点画法度森严,用笔精道,神采飞扬,高雅大气,观之有味,品之欲醉,可谓神品也!

陆机书《平复帖》,是用隶书的笔法加入草书符号书写而成,最显著的用笔特点就是“如锥划沙”。

据史料记载,隋人佚名也临过此帖,但神韵与之相差甚远,不可学也!

若书者临《平复帖》,应临原帖,且做到 “先读后临”,不可草率下笔。


中州耕牛堂主



一封穿越千年的手写体书信

《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初年,距今已1700多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平复帖》比《兰亭序》还早了78年,与留传下来的唐摹本《兰亭序》相比,则更早了360年以上。《兰亭集序》真迹据说被唐太宗带进了乾陵,后世所见皆为摹本。而《平复帖》不但是真迹,还是唯一的传世孤本,是中国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因此,在书法界尊享“法帖之祖”“万帖帖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那么在《平复帖》之前历史上就没有名家发帖了吗?估计曾经是有的,但经历千年历史变迁,均已散佚无考。

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这样一封穿越千年的手写体书信呢?于其间我们能获益些什么?


恐难平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平复帖》写了些什么?全篇只有85个字,经启功先生的钻研,大致释文为:

“彦先羸察,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 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 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这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书信,写信是一件非常自在的美事,写信人只需摆好纸笔,随意聊聊家常,谈谈友人的健康问题、朋友间的交往、以及对友人的点评,总之,字里行间十分的自然、放松,似与老友娓娓而谈。这样一份随意挥洒的心境实令人心向往之。

信中谈到三个朋友,他们的名字是彦先、吴子杨、夏伯荣。


一封书信缘何成为稀世珍宝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书法史上重要见证


中国书法的演变长河中,历经了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行书等几个重要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陆机《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其珍稀性无与伦比,明人董其昌曾云:“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太康之英” 陆机

《平复帖》出于西晋华亭人陆机(261-303)之手笔。其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东吴名将。陆机与其弟陆云的文才与书法均名动一时,并称"二陆"。他被誉为“太康之英”,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声誉的文学家,为文讲求音律美,讲求对偶,是骈文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平复帖》可谓“佳作天成”。陆机使用秃笔书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传承千年,堪称奇迹

张伯驹


《平复帖》的流传至今,令人不可思议,实为奇迹。

《平复帖》曾为宋徽宗收藏,有宋徽宗六字瘦金体题签及宣和诸玺。此后多次转手。雍正时期,它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孙成亲王,后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皆幼,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后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儒。溥儒又因为为母亲操办丧事缺钱,以4万现大洋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得此帖后视若命根,后历经非法绑架、战乱之祸,后将此帖缝入衣被携全家入秦。1956年,张伯驹无偿将其捐献给了国家。至今,由故宫博物馆收藏,成为其镇馆之宝。


自然大美、神逸之品

已今人的视角来看,如何欣赏历经了一千七百年的《平复帖》?

毕竟《平复帖》对陆机来说,只是信手任心、随意挥洒而完成的一件普通信函,但其中真味、平淡自然之美趣,久之觉其山高水深,细品妙造无穷。是中国书法史上真正的神逸之品、经典范本、不朽力作。


(尔东说话)


尔东说话


《平复帖》如何耐人寻味?

我是梁家明书法艺术,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下,相互学习交流。

我来谈谈我对陆机《平复帖》的看法。《平复帖》是由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至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

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是草书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幅巅峰之作,在其书写的过程中仍然保留隶书笔意。可是又有没有章草那样波磔分明,他所在的时期正是章草与今草之间的过度时期。可以这么说《平复帖》是一座章草和今草之间的桥梁。

《平复帖》在通篇布局上字与字之间虽然没有游丝引带相连,但是细品此帖;却有种质朴无华,刚劲有力的气质。


皇象《急就章》

《平复帖》与《急就章》相比更显得流畅自然,格调高雅,清新脱俗。宋代陈绎评价《平复帖》云:“士衡《平复帖》,章草奇古”。更有甚者:“《平复帖》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赞《平复帖》云:“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本人水平有限,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梁家明书法艺术


《平复帖》,一千多年前陆机与友人相互问候的一封信,无意之间,成为了今天的无价之宝。


章草自汉末以来,表现为两种发展态势:

一是逐渐法度法、规范化、程序化,强化波磔等隶书特征,这类字体多用于教学、习字,比如《急就章》《月仪帖》等。

二是日趋草率,线条简捷,纵向取势,逐渐向今草过渡,这类字体多出现在日常应用场合。比如王羲之的《豹奴帖》《寒切帖》《远宦帖》等。

《平复帖》显然与第二类特征较为相近,可以将其看作由章草向今草过渡的作品。



下面从技法上对《平复帖》进行分析。

1、用笔。从其点画来看,大多数书家认为此帖应是秃笔所书。因其秃,故线条具有圆笔藏锋的篆籀意味,有时又似无意之间出现破锋。线条处理上,简约古拙,不做作,不花哨。

2、节奏。此帖十分轻快、便捷,笔势洒脱,圆劲畅达,使转自如,一气呵成,虽字字独立,但气脉因笔势的牵连而一贯到底。


3、结构。在字帖处理上,变横势为纵势斜结,左高右低,形成错落、活泼之姿。字的重心偏左,通过右部的收笔来平衡字体。

4、用墨。《平复帖》多用枯墨,线条凝练老辣,苍茫古朴。


无论是笔法还是风格,《平复帖》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董其昌称赞其为:右军以前,元常之后,惟存数行,为希代宝。

有意思的是,《平复帖》84个字,千百年一直无人完全通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其艺术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如果说《兰亭》充满新意,《平复帖》则更为古朴。《兰亭》游丝妩媚,行云流水,《平复帖》遒劲快意,老辣纵横。

《平复帖》,西晋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无名款,宋人定为陆机作品,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兰亭》为蚕茧纸,鼠须笔,落墨处放浪形骸,却又细致精微(当然后世看到的为冯承素摹本),其风格已由隶蜕变而完全出新意;

《平复帖》秃笔,麻纸,墨色变化自然。笔意婉转,平淡中彰显质朴劲道,其字体为草隶书,古意十足。

《兰亭》像精致的甜品,细腻流媚甜而美;《平复帖》更像家常菜,平淡,味足,总回味。


薪火之路


平复帖是公认文人名家最早的墨迹真本,秃笔草书,质朴自然,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寻味。不要用读白话文的心态去读平复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