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用這4招踢走膽結石

 

膽結石是個讓人敏感的詞彙很多夥伴們都認為得了膽結石就得去醫院做手術真的是這樣麼?

膽結石究竟是什麼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膽結石的那點事兒

膽囊結石屬於膽囊的一種良性病變,病因複雜,與年齡、性別、肥胖、生育、種族、感染、飲食、家族及個人體質等多種因素有關。

用這4招踢走膽結石

通常表現為患者體內脂類代謝異常、促成核因素增加及膽囊運動功能異常,由於膽汁成分及理化性質發生了改變,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呈過飽和狀態,容易沉澱析出並形成膽囊結石。

膽結石的手術指徵一般來說不是說多大,而是看症狀和併發症

如果僅僅是查體發現的,很大,可它在膽囊的壺腹不會梗阻膽總管,而且也沒有症狀,那就沒有必要做手術。

有些很小,但形狀很光滑,在膽囊內位置容易改變,甚至發生梗阻,導致阻塞性黃疸等症狀,這種類型就需要儘早做。否則易刺激膽囊,導致慢性膽囊炎和急腹症,如絞痛等。

用這4招踢走膽結石

要點1 健康減重與避免肥胖:

肥胖者膽汁中的膽固醇比例較高,比較容易會結晶變成膽結石。所以體重過重的人,應該做好體重控制,一般建議的健康減重速度是一週約減0.5公斤,如果一週減1至1.5公斤以上,就容易增加膽結石的形成,或使得原本沒有症狀的膽結石變成有症狀的膽結石。

  要點2 避免高熱量、高油脂飲食:

高熱量或高脂飲食會使得膽汁的膽固醇比例增加,容易沈澱形成結石。所以減重時先不論體重是否有降低,應先將飲食中的熱量和脂肪減少下來。

用這4招踢走膽結石

  要點3 增加纖維質、減少精製飲食和甜食:

不論胖瘦,精製澱粉類和甜食攝取過量,或是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或全穀類食品攝取不足的人,都比較容易產生膽結石。若飲食中的纖維質攝取不足,壞菌增加,可能因而刺激膽汁膽固醇分泌增加。因此建議將白米、白麵粉換成全谷根莖類,例如全麥、糙米、胚芽米、地瓜或馬鈴薯等,不但可減少熱量,還可增加纖維的攝取量。

  要點4 三餐正常、記得吃早餐:

膽結石形成的原因,除了膽汁中的膽固醇比例過高,膽囊收縮的頻率減少也是重要的因素。由於膽囊必須經由進食的刺激才會收縮,所以如果長時間空腹,就像一杯鮮果汁放著不動就會出現沈澱的果渣;膽汁在久久不動的膽囊中,膽固醇就會堆積變成結晶。所以不吃早餐、每天進餐次數較少的人,膽囊不動的時間比較長,結石的機率也會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