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源自“靳三針”的調神針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導讀: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對每個患者來說都至關重要,並貫穿於治療的始終。本期小編就帶領大家瞭解廣州中醫藥大學“靳三針”研究中心主任袁青教授的調神針法。

定神

定神包括了定醫者之神與患者之神。袁教授在進入門診的那一刻始就注意調攝自己的“神”,把精力、注意力專注於病人,心無旁鶩,待人耐心有禮,莊重和藹,動作輕巧,從不邊扎針邊說話。

《靈樞· 終始 》 說: “ 深居靜處, 佔神往來,閉戶塞牖,魂魄不散 …… 專意一神,精氣之分,勿聞人聲,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針 。”

調神是從看到病 人的第一眼時開始,他能從患者的面色 、 表情 、 言語中讀出患 者是否有 “ 神 ” 的改變 。 這個改變的 “ 神 ” 範圍是廣義的,包括五志 、 七情的改變,如神疲乏力 、 唉聲嘆氣 、 膽小怕事等 。 在問診時,袁教授注重保護患者的隱私,每當遇到情志病或陽 痿 、 早洩等患者時都會選擇相對人少的診室與患者進行溝通, 此時患者往往能比較放鬆心境地訴說真實病情,瞭解病情後, 袁教授都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正確對待所患之疾, 緩解病人緊張情緒,並引導患者安寧精神 。 袁教授認為,針刺 前安定患者的 “ 神 ” 對整個治療來說必不可少,有時往往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源自“靳三針”的調神針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調神之穴組

袁教授在臨床上常用的調神穴組以四神針 、 定神針 、 智三針 、 醒神針 、 手智針 、 足智針及四關穴為主 。

四神針 、 定神針 、 智三針皆為頭上的穴組。

其中四神針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 1.5 寸處,百會是諸陽之會,又位於巔頂部,是陽氣最旺盛的穴位,百會穴喜溫和灸而少針刺 。四神針圍繞著百會穴,猶如守護天神之大將,具有提升陽氣、醒腦提神,調元神、穩神之功,為了加強療效,往往針後行溫和灸,患者有從頭至足全身溫暖之感 。

智三針是在頭部僅有的以神命名的穴位組成,位於前額部,相當於現代醫學大腦額葉,與智力、神智有關,治療智力低下、神氣不足之證 。

定神針位於前額,其中印堂穴位於督脈之上,具有振奮陽氣、提神定志的作用。陽白是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與印堂相配,能加強調神醒目的作用,多用於小兒多動症,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 抑鬱症等失神之人 。

源自“靳三針”的調神針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四神針 、 智三針 、 定神針這 3 個穴組臨床調神必選

與神有關的另外 2 個穴組分別是手 、 足心之手智針和足智針 。

手智針之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勞宮是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 。針刺手智針可以起到調心神、瀉心火、除煩熱的作用, 臨床上多用於神明失主的患者,如自閉、多動、煩躁、焦慮、抑鬱者。

足智針是根據傳統針灸 “ 上病下取 ” 及 “ 頭上有病足下取 ” 的原則,專為調腦之元神而設,其中湧泉為腎經的井穴, 泉中穴位於足底第 2 、 3 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中點,泉中內穴平泉中穴向內側旁開一橫指。針刺足智針後患者會覺得足底發熱,甚至感覺下肢有股熱流在走動,同時精神倍增,具有相當強的醒腦提神作用 ,對腦病、抑鬱症等失神者療效顯著 。

醒神針是由聽宮、人中和鬼哭穴組成,聽宮穴乃十三鬼穴之一,手足少陽、手太陽經交會穴,臨床發現精神神智錯亂的患者,往往有幻聽、幻覺,選聽宮穴,取其入耳入腦提神之功 。

人中穴也是鬼穴, 《針灸大成》曰:“ 主消渴 …… 失笑無時,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哭乍喜,中風口噤, …… 卒中惡, 鬼擊 ”。 因此,人中也是一個醒神開竅必選之穴 。

鬼哭穴,即少商和隱白穴,孫思邈認為,可“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法 ”,臨床上多用治癲病、夢魔、鬼擊,並五癇、痴呆及風寒發狂等症,皆效。鬼哭穴針刺時若能點刺出血,效果更佳。因此,醒神穴組多用於久病 、 嗜睡和陰陽錯亂等失神之人 。

失神之人多鬱,調神治療的另一重要的原則就是疏肝解鬱,四關穴由合谷、太沖穴組成,是影響人體氣機升降的四個關卡,對於陰陽的平秘,對於協調人體氣機的升降至關重要 。 臨床上具有疏通氣機、鎮靜鎮痛、調和陰陽的作用,廣泛運用於氣鬱之患者 。

調神之針法

調神時用的補瀉手法使用源於《針經》的提插補法、提插瀉法及導氣同精法(導法),多在相應的在五輸穴上施行。 其中導氣同精法善於疏肝解鬱、調理氣機。 在行導法時,袁教授 往往會通過言語引導患者的呼吸配合醫者手中“ 徐入徐出 ”的針,使患者不正常的氣息恢復平順,以加強療效。

源自“靳三針”的調神針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病案舉例

李某,男,22 歲,2014 年 9 月 17 日初診

主訴:情志 不暢 7 年餘,加重 2 周 。 現病史:客人 7 年前高考後出現情 志不暢 、 厭世,時有胸悶心煩,納可,寐差,有自殺傾向,曾 到某院就診,診斷為重度抑鬱症,予左洛復每次 2 片,每天 1 次,抗抑鬱 。 厭世情緒反覆,近 2 周因考研壓力大,出現失 眠健忘 、 注意力不集中明顯,胸悶心煩,善太息,二便調 。

初 診時患者雙目無神,聲音稍低,舌暗紅 、 苔薄白,脈弦澀 。 中 醫診斷為失神,辨證為肝氣鬱結;治以安神益智,寧心疏肝 。

穴方:四神針 、 智三針 、 定神針 、 手智針 、 足智針 、 公孫 、 四 關(合谷 、 太沖)穴 。 其中,四神針針後加灸,補神門穴,內 關 、 公孫 、 四關穴行導氣同精法 。 留針 1 min,每隔 15 min 行針 1 次,每週針灸 3 次。

2 周後訴諸症有好轉,複習時注意力集中甚好,左洛復改為每次 1 片,每天 1 次,1 月後心情平穩,聲音較前洪亮,無胸悶心煩,睡眠可,已停服左洛復 。

按:患者初診時,雙目無神,望診即可判斷為失神之人, 得知大概病情後,袁教授邀其到另外一個少人的診室詳細詢問 病情,四診合參,診斷為失神,辨證為肝氣鬱結。病位在心 腦,與肝相關。治療上予四神針加灸,智三針、定神針以振奮 陽氣、安神益智;予手智針以安心神,除煩;足智針以加強醒 腦提神的作用;予導內關、公孫調胃、心、胸部之氣機;導四關穴以疏肝解鬱,調理氣機。諸穴合用,共奏安神益智;寧心疏肝之效。治療結束後囑患者多在溫和陽光下運動,勞逸結合,規律作息。

源自“靳三針”的調神針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參考文獻:

[1] 王文遠.”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針刺的核心[J].中國針灸,2009,29(2):87-90.

[2] 袁青.靳瑞針灸治療的臨床特色 [J].世界中醫藥,2007,2(4):233-234.

注: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