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寶寶學習說話以前,就有著不同豐富多彩的體態語言。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感受需求。科學家曾研究過數千名寶寶,發現寶寶的面部表情和體態的變化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寶寶心理活動的反射需求。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寶寶有哪幾種體態語?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

01 懶洋洋的滿足感

我吃飽了!寶寶會把奶頭或奶瓶推開,頭轉一邊,一副渾身鬆弛滿足的樣子。有時候寶寶還會伸伸懶腰,小嘴張開,緩慢地呼吸著。這時候寶寶多半是吃飽了,變得乖巧。當媽媽注意到這種情況時就不要勉強寶寶吃奶。因為小寶寶已經吃飽了。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2 喊叫

煩惱。不要小瞧寶寶很小不懂事,其實他知道的東西只是我們大人不知道而已。寶寶也會煩惱。不到1歲的寶寶,在嘈雜的環境中容易受到干擾。面對嘈雜的環境,也會影響寶寶不好的情緒。但寶寶有口不能言,只好用尖叫,喊叫,哭鬧錶達自己的煩惱。所以寶寶經常喊叫,媽媽就要找對寶寶煩躁的原因,如果是環境嘈雜,就要立即換個安靜。不管是大人還是寶寶,在嘈雜的環境下都會產生不好的情緒。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3 寶寶面部表情嚴肅

缺鐵。一般的寶寶在出生2個月以後變能在家人的引逗下露出微笑,甚至有時候發出笑聲。但需要注意;如果寶寶笑得很少,小臉嚴肅,表情呆滯,如何引逗寶寶都沒有面部表情,這時候就要考慮寶寶是否體內缺鐵造成的。經常注意觀察寶寶的情況,異常情況時要立即去醫院諮詢醫生。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4 笑

興奮愉快。笑代表寶寶興奮愉快。當寶寶感到舒適,安全的時候就會露出笑容。同時還會兩眼發光,興奮賣力地舞動小手和小腳。這表明他很開心,有時候還喜歡媽媽逗笑,越逗越開心。這是媽媽最願意看到的表情,也是最容易讀懂的表情。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5 愛理不理

我想睡覺了。寶寶玩著玩著,時間長了就會眼神變得發散,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麼靈活有神,對外界的關注也不高,還時常打哈欠,頭轉向一邊,當媽媽呼喚時,而不理睬媽媽,這表明寶寶困了,想睡覺了。這時候就不要去打擾他,讓他安靜的睡覺。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6 吸吮

餓了。當媽媽餵奶一段時間後。寶寶的小臉會轉向媽媽,小手抓住媽媽不放,並張開小嘴做出尋找食物的樣子,嘴裡還做吸吮的動作,這表明寶寶餓了,這時要趕緊給媽媽餵奶。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7 癟嘴

有了需求。寶寶癟起小嘴,好像受到了委屈,這是要哭的先兆,這時候寶寶可能是餓了想要吃奶,自己尿尿便便了想要媽媽換尿不溼,寂寞了想要人來逗逗等等。這些情況寶寶都會經常癟嘴,媽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做判斷。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8 撅嘴,咧嘴

要排尿。寶寶想要小編之前,寶寶通常會出現咧嘴或撅嘴有時候身體還會抖動一下。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把一把小便或者檢查尿不溼是不是應該換了。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09 小臉通紅

大便前兆。判斷寶寶大便的時間,可減少媽媽的工作量。如果看到寶寶先是皺眉,然後臉部通紅,有時還會發出聲音,而且目光發呆,這是寶寶想要大便了,趕緊給寶寶排便或者檢查紙尿褲是否有大便。如果有大便就要趕緊換了紙尿褲。長時間不換紙尿褲寶寶會一直哭鬧。

我家寶寶有一次排便了,沒有及時檢查紙尿褲,寶寶就一直哭鬧。怎麼哄也沒用。後來發現大便了,換了紙尿褲後就馬上開心笑了。大便了,不及時換紙尿褲寶寶會不舒服。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10 吮手指、吐氣泡

別理我。多數寶寶在吃飽、穿暖、尿布乾淨而沒有睡意的情況下,會自得其樂地王弄自己的嘴唇、舌頭、小腳等,例如吮手指,吐氣泡,吃腳丫等。這時候寶寶願意自己獨自玩耍,不願意別人打擾。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11 亂咬東西

長牙難受。寶寶到了長牙期,會把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往嘴裡塞。亂咬亂啃,不給就會哭鬧。抓到什麼就咬什麼。這是因為寶寶長牙時嘴裡的感覺很難受。寶寶就亂咬東西來逃避這種難受的感覺。面對這種情況,媽媽不要阻止。把玩具洗乾淨讓寶寶開心地咬就可以了。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12 眼神無光

疾病先兆。健康的寶寶總是眼神明亮有神,轉動自如等,若發現寶寶眼神呆滯、黯然失色、無光少神,很可能是寶寶身體不適或者已經生病。這時候媽媽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千萬不要遲疑。

每一種體態語都是寶寶發出的不同信號,這12種體態語都瞭解了嗎?

6個月後,由於感知能力和動作能力的增強,寶寶除了用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外,還伴有各種動作的體態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有不同的表現變化。

  • 6個月時,寶寶開始認人。遇到媽媽或者喜歡的人,寶寶會張開雙臂,撲向媽媽。要求摟抱,親熱。若陌生人想要抱他或他不喜歡的人抱他,寶寶則轉頭避開,表示不願意被抱。
  • 7~8個月,寶寶會以拍手或笑臉表示高興。在爸爸媽媽的教導下,會學會很多小動作。如拍手,做簡單遊戲等。
  • 9~10個月,這時候寶寶不願意只在家安靜待著了。他會用小手指他想要去的地方。當被媽媽帶上帽子,穿好鞋時,他會知道自己要出門了,而且耐心高興等待出門。
  • 11~12個月,寶寶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動作來表示體態語外,他還會明白各種聲音並且還會跟著學。例如,汽車聲音(嘟嘟),(汪汪)表示看到小狗以及簡單的詞音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1歲之內,寶寶有成千上萬的信息是通過體態語向爸爸媽媽傳遞的。而每個寶寶的傳遞方式會有所不同,寶寶媽媽嗎要了解寶寶心理需求,才能促進心靈之間的交流。爸爸媽媽細心觀察寶寶的每一個體態語,不可粗心大意,要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同時也要教寶寶學習簡單的詞語,玩遊戲以鍛鍊寶寶大腦。促使寶寶大腦健康發育。

歡迎轉發分享,記得收藏哦!我是豆媽,多年學習育兒知識,也是一個寶媽。關注@豆媽育兒親子說 ,為你帶來更多的育兒知識,有問題大家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