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圖/文 陸康衝

在陸良,說起銀匠,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馬街前所村,那裡是聞名的銀匠村。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閒聊中聽說陸良縣三岔河鎮太平社區有一個傳了五代的“銀匠世家”,於是慕名前往去探究。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 太平社區一組70歲的老人楊家發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親自掄起小錘敲打,錘錘鏗鏘有力,英雄不減當年,一錘、一招、一式都有歲月的年輪和滄桑,內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個老工匠。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 說起當年的往事,楊家發老人苦澀而又動情地說,我的爺爺楊丙元,從小七歲就跟著馬街的王三、仕五家當學徒,偷偷地跟著學手藝,被東家發現後嚴厲斥責,還要罰了劈柴、燒火做飯。那時的人非常保守,自家的手藝一般不外傳,更不允許別人偷學自己家的獨門絕技。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1. 楊家發的爺爺偷學了這門敲打銀器的手藝後,又傳授給了楊家發的父親楊錫慶,或許是楊丙元老人把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所以在把兒子名字中間起了一個“錫”字,錫也就是銀的意思,可見楊家發的爺爺用心良苦。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 迫於生活,楊錫慶老人1959年開始晚上在家偷偷地敲打銀器,換點油鹽和米,解決一家人的溫飽,但那個時代不允許個人從事手工業,一旦發現,就視為“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沒收一切家當,還要作為典型批鬥,楊錫慶老人先後兩次被“市管會”沒收敲打銀器的家當和銀材料。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 楊家發一直牢記父親說的那句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從小有空就拿通通錢敲打練錘,久而久之,就練就了敲打銀器的絕技。改革開放,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楊家發手把手地教大兒子楊利坤、小兒子楊林坤學習銀器這門技藝,兩個兒子天資聰穎,不僅傳承了父親的技藝,還發揚光大。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不變的是骨子裡的熱愛。對於楊利坤、楊林坤倆兄弟來說,他們每一錘的雕琢與敲打,都有銀文化的神韻。

在小錘與銀器的反覆敲打聲中,時間悄然流逝,這種週而復始的工作,在我們看來多少有些枯燥乏味,但對於銀匠們來說,樂在其中。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悠久的鍛銀歷史,蘊育了滇銀文化裡獨具特色手工技藝。楊利坤、楊林坤哥倆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銀器加工方式,以純銀為主料,保留了古老的銅走銀,銀走金,炸珠,鏤空,鎏金,拉絲等傳統工藝,一直沿襲著最初純手工打造的特點。如今,無論從化銀澆築、鍛打淬火、拉絲畫樣、鏨花拋光,所有環節都已經笑傲江湖。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他們靠著手裡的一把小錘和若干支鏨子,像畫家運筆一樣,心手相應,刻畫出一組組生動有致的圖案。一遍一遍地推敲細節,小錘叮叮噹噹敲出的純銀手工製品,彰顯濃郁的民族風格,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形象栩栩如生。一件件手造之物,在小錘敲打出來的精緻裡,都融著藝人那一刻的心情,還有那時光悄悄流逝的痕跡,永不褪色。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手手相傳的手藝,於歷史長河中淘洗漂白,於悠悠歲月裡沉澱累積。

——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工匠精神,讓銀飾文化燦爛在指尖,璀璨於萬千世界,綿延千年,澤被後代……

陸良:小錘世家 火樹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