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作者|月牙儿

俗话说“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这个代表着同生共死的意愿和深情的句子,原来是出自关汉卿《单刀会》中的桃园三结义典故。

说到这个典故,大家脑海中显现的应该是在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成兄弟,所以是桃园三结义。但是,事实不是这样滴。

三兄弟一结义

话说张飞之前是个卖猪肉的,某年的夏天,他杀了一头猪,但是怕卖不完,这要是坏了可怎么办?别看张飞是个粗人,但是却是个合格的商人。张飞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井里的水比较凉,猪肉可以放到井里呀。于是,张飞便把猪肉放到了井里,绳子的另一头留在了井外。但是张飞又怕肉被别人偷走,于是搬了一块千斤大石头放在井口,有趣的张飞还在石头上写上“谁能解开石板,方可拿走一刀好肉”,做完这一切,张飞便去卖剩下的肉了。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张飞走后,来了一红脸汉子,这人就是关羽。他推着的独轮车上装了两布袋绿豆,看样子,是口渴了。他走到井边想喝水,看到上面的石头,还有点儿生气,但是水还是得喝,于是,关羽挪开了石头去提那留在井外的绳子,没想到,提上来确是一扇猪肉。不识字的关羽根本就没去想石头上的字是何意思,喝完水,自己用到割下一刀肉便走了。这一切恰巧被张飞的老婆看见了,她问了关羽的名字,关羽也是好汉一条,留下姓名何自己将要去的地方,便离开了。

张飞回来后,感到自己的猪肉被人白白拿走,心里很是不甘,于是,便去集市上找关羽算账了。当两人打的热火朝天时,来了个卖草鞋的,这人便是刘备。刘备毫不费力的便把打的你死我活的两人分开了。当张飞和关羽知道这人便是刘备时,都想和刘备结拜成兄弟。生性痛快的张飞提议,“不打不相识,何不我们三人就在这里结拜呢?”这个提议促成了三人的第一次结义。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三兄弟二结义

中国还有句古话,那就是“米面夫妻,酒肉朋友”。三人结义后,感情迅速升温。经常腻歪在一起,喝酒吃肉。张飞是卖肉的,这肉自然是张飞承包下来了,关羽是卖粮食的,每次来也没有空过手,但是刘备是卖草鞋的,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每次来也是两肩膀扛着头就来了。时间一长,张飞和关羽便心有不甘了。于是,他俩打算除掉这个总是吃白食的刘备。

这天,还是有张飞摆席,他和关羽事前设好了全套,留了中间的位子给刘备。刘备来后也不客气,坐在那个位子上便开吃了。张飞关羽二人看的是目瞪口呆,这刘备坐的可不是什么凳子,而是井口上盖的一张芦苇席。刘备为何没有掉下去呢?张飞借机走到刘备身后,偷偷的掀开席子一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原来井里有条金龙在托着刘备。张飞偷偷的告诉了关羽,关羽明白了刘备只是英雄落魄,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的。于是,提议,三人在重新隆重的结拜一次。于是有了三兄弟的第二次结义。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桃园三结义

总是吃白食的刘备心里也是过意不去,便和老婆商量,让两个兄弟来自家大吃一顿。但是,又怕日后会被兄弟们看不起,便想了一计策。他用泥巴捏了很多元宝,又图上金漆,装了几条布袋,放在了屋里。

关羽、张飞第一次来到刘备家里,看到家徒四壁,但是屋里竖的那几个口袋很是显眼,便问那是什么东西。刘备说“黄金”。关羽不愿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张飞这个人,很有趣,他偏要问,边说边走到了口袋边,忽然打开袋子,没想到里边都是黄金。刘备趁机说“果然是三人一条,黄土也变金啊!”关羽焕然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三人能风雨同舟,就能打下天下呀,这次我们要对天结拜一次”。正好刘备住的村子西头有个大桃园,于是他们三人便在那里进行第三次结义。三人焚香结拜发誓:“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原是出自这个人人都知道的典故

在关汉卿的《单刀会》中,将誓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简化为“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后人便有了“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一说。用来表达同生共死的意愿和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