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寶寶碘、鐵、鋅什麼時候補?補微量元素並非越多越好

為了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很多媽媽都會選擇給寶寶補充微量元素,那麼常見的幾種微量元素該如何補充呢?每種微量元素又有什麼作用呢?

寶寶碘、鐵、鋅什麼時候補?補微量元素並非越多越好

一、補充碘元素

碘的作用:碘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它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狀腺激素是促進小兒生長和大腦發育必不可少的激素,故碘有‘智慧元素’之稱。

什麼情況要補碘:如果發現寶寶出生後哭聲無力、聲音嘶啞、腹脹、不願吃奶或吃奶時吸吮沒勁、經常便秘、腦門也比一般的寶寶大、皮膚髮涼、浮腫以及皮膚長時間發黃不退時等,平時寶寶醒來時,手腳很少有動作或動作甚為緩慢,甚至過了幾個月也不會抬頭、翻身、爬坐等,千萬不要把這些都看成是寶寶“省心”、“不淘氣”、“不纏人”,而應高度重視寶寶是否有甲狀腺低下的可能,應該及早到醫院檢查確診。

怎麼補碘:

1、母乳餵養的寶寶,尿液碘水平會高出其他方式餵養的寶寶1倍以上。因此母乳餵養是補碘的良好途徑。

2、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等的含碘量最高,如有可能,媽媽可以用不同的烹飪方式,每週都給寶寶安排吃1~2次海產品。

3、為寶寶選購含碘的嬰幼兒配方食品,以免寶寶體內碘量不足。

寶寶碘、鐵、鋅什麼時候補?補微量元素並非越多越好

二、補充鐵元素

鐵的作用:於含鐵血紅蛋白是氧氣搬運工,一旦缺鐵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造成孩子貧血,進而影響機體免疫力。

什麼情況要補鐵:初生嬰兒在4-6個月大之前都能夠從母乳中攝取到足夠的鐵質,但這時候的媽媽也要注意繼續攝取一些含鐵的食物。6-12月大的嬰兒每天需要11毫克的鐵質,1-12歲的兒童每天需要攝取7-10毫克的鐵質。嬰兒缺鐵症狀常見就是面色蒼白、微笑變少;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等。

怎麼補鐵: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非血紅素鐵及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由於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擾,吸收率極低,米麵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紅素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擾,吸收率較高,如肝臟中鐵的吸收率達10% ~ 20%。

媽媽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些蛋黃羹、動物肝臟等,另外補充維生素C也有助於鐵的吸收。

寶寶碘、鐵、鋅什麼時候補?補微量元素並非越多越好

三、補充鋅元素

鋅的作用:鋅是維護生命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鋅可引起食慾減退、異食癖、免疫功能降低,嚴重缺鋅可導致認知行為改變,影響智力發展,導致成熟延遲等問題。

什麼情況要補鋅:

如果寶寶比較挑食,還有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發燒反覆感染、生長髮育緩慢、食慾減退等情況,請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是不是缺鋅了。

5歲以後的兒童,完全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元素。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只要注意好飲食,不需要另外補鋅,因為不挑食的孩子一般是不會缺鋅的。

怎麼補鋅:

如果醫生檢查後,確定是孩子有輕微的缺鋅的情況的話,那麼建議媽媽們可以讓寶寶吃一些貝殼類的食物,當然,在吃之前要看一下寶寶是不是對此類食物有過敏。另外,動物肝臟也有補鋅的作用,水果中蘋果含鋅量最高,豆類、花生、小米、蘿蔔等蔬菜也可以幫寶寶補鋅。

要注意鈣鋅不能同補,原因是鈣會搶佔鋅的載體,影響吸收。若一定要同時補充鈣和鋅,至少要間隔30分鐘,這樣身體才可以合理的吸收兩種營養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