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揚州:一城公園一城綠

揚州,這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自帶春意和詩意,如果一定要為這座文化名城找出兩句詩,那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

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旅遊廣告語,人這一輩子,總得去一趟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一塊導遊指路牌,古揚州的魅力藏在深宅大院的私家園林中,現代化的揚州早已將園林“移”到外面,遍佈街巷的300多個開放式公園,繪就綠楊城郭新畫卷。

“把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建設好,滿足世界人民對揚州的嚮往。”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說,要推進思想大解放,推動發展高質量,加快建設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名城。

揚州已經踏上爭創第四次輝煌的新徵程。歷史上的揚州,之所以漢唐清三度繁盛,憑藉的是煮鹽鑄錢的資源優勢、濱江臨海的區位優勢、大運河的交通優勢以及鹽稅徵收的政策優勢,今日之揚州要重鑄輝煌,唯有創新和奮鬥。

揚州公園體系建設就是在城市歷史文脈肌理上的一次傳承和創新,它所帶來的城市格局提升、生態環境優化,催生的不僅是詩意生活、閒情逸致,更為一座城市在新時代不斷破解困局、砥礪前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豐沛的精神原動力。

城在園中 園在城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揚州創新提出“公園+”的城市發展理念,把城市公園作為規劃的核心要件,優先定點規劃建設,再在周邊佈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市民生活區、商業區等。

在古城區和老城區,揚州提出“+公園”理念,因地制宜地添加社區公園、口袋公園。這些建在百姓家門口的公園,已成為百姓的活動中心、交流中心、健康中心。

近年來,揚州建成並對外開放的免費公園共344個,其中開放性綜合公園36個、社區公園204個、專類公園29個、口袋公園75個。市民步行5至10分鐘就可到達附近的公園,均衡覆蓋整個市區的多層次公園體系基本形成。

公園體系的建設,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千年揚州城市規劃理念的一次創新與革命。

揚州素有“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之譽,但傳統的揚州園林多是私家園林,主要滿足園主的個人需求。而今,揚州強調公園姓“公”,打造面向市民開敞的、無障礙的、全天候的公共活動空間,形成了“園在城中,城在園中,城園一體”的生態格局。

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做了個比喻:城市如人,有特色才被需要。一城公園一城綠,生態,恰如一枚勳章佩戴在揚城胸前,讓這座千年古城靚麗出列。

家在園中 詩意棲居

近年來,買房的揚州市民患上了選擇煩惱症。過去,古城、老城與新城的生活環境差異很大,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而今,揚州變成了公園城市,到處天藍、水綠、景美。東南西北的房價相差不多,早已沒有價格窪地。很多揚州人感覺住哪兒都不錯,不知如何選擇,產生了幸福的“新煩惱”。

揚州市民會自豪地說:“我家住在公園裡。”這一詩意棲居,源自揚州公園體系建設,其發端就是宋夾城。

2012年底,因為場館老化和城市發展規劃需要,位於瘦西湖畔的老體育場拆遷,引發一場廣泛爭議。市民意見最大的,不是拆不拆,而是這塊揚州最大的公共體育設施拆除後,去哪裡健身鍛鍊。

如何滿足市民嚮往健康生活的質樸訴求?揚州市委、市政府順應民心、回應民需,決定把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作為試驗田,改建成開放式、全民性的體育休閒公園。

2014年4月,添加了植被與健身設施的宋夾城以“體育休閒公園”定位向社會免費開放,隨即成為揚州人氣最旺的區域——市民心中的“健身後花園”。

如今,從空中俯瞰位於蜀岡—瘦西湖景區中心地帶的宋夾城,水綠一體,猶如一塊鮮麗的翡翠鑲嵌於城市核心。據統計,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開園以來,已接待遊客逾600萬人次,“揚州的瘦西湖,我們的宋夾城”成為揚城百姓的口頭語。

借鑑宋夾城的成功經驗,揚州公園體系建設帷幕正式拉開。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開放式公園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沒有低標準,沒有“普通版”。

揚州建成的各類公園,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配套設施齊全,健身功能完備,建成一個火一個。

真正把人民利益永遠放在心中,前行的道路方向就永遠不會出現偏差。公園體系建設,不僅是聽民聲、順民意之舉,更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現實傳承。揚州歷來就有“盛世造園”傳統,揚州園林也是中國園林最閃耀的明珠之一。

今天的揚州公園體系建設,不僅沿承古典園林的精妙手法,更對標世界發達城市公園設計理念。揚州將目光鎖定美國紐約中央公園、高線公園,加拿大溫哥華斯坦利公園,以及聯合廣場、雅樂小鎮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區公園。

有怎樣的眼界和胸襟,就能奮鬥出怎樣的理想世界。

去年12月1日,《揚州市公園條例》頒佈實施,這是江蘇省首部關於開放式公園的立法。條例明確,公園體系發展和保護專項規劃經市政府批准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公園數量和麵積不得減少,給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人在園中 生活重塑

晨光裡、晚霞中、星空下,青少年打籃球、踢足球,嬉戲遊樂,這一代孩子們的記憶中,飽含金色光芒的憧憬與期待。

揚州已將文氣深深融入血脈,公園體系建設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市民的精氣神和整個城市的氣質。

在揚州,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到“文起來、動起來、樂起來”的城市氛圍,如今,“到公園去”已成為最受揚州市民歡迎的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社區運動會落戶公園,讓人們的交往圈不斷擴大,朋友不斷增多;中小學生把體育課“搬”到公園,孩子們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長知識、長見識。

2015年以來,揚州常年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38.2%,城市棋牌室減少30%,慢性病患病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4個百分點,人均期望壽命達79.2歲,醫保經費開始有了節餘。

有了全民體育,才有全民健康。在城市多建一座公園,就可少建一所醫院,這是城市發展的精明與智慧。

今年9月,第十九屆江蘇省運動會將在揚州舉行,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辦會為民、辦會惠民、辦成里程碑”理念。

公園體系建設讓“努力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省運會,天天開的省運會”有了抓手和載體。在省運會倒計時一週年,揚州人就響亮提出:處處都是運動場,人人都是運動員,家家都是拉拉隊。

財在園中 “兩山論”生動註解

公園立,項目聚;項目聚,人才來。一個個故事生動表明:綠楊城郭就是金山銀山!

今年,“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在新竣工的江蘇旅遊職業學院開幕,500多位中外嘉賓雲集,現場簽下45個項目合作大單,其中不乏總投資十幾億元、二十幾億元的重大項目。

自1988年舉辦首屆瓊花藝術節以來,揚州已連續30年在煙花3月以推進經貿旅遊合作為主題舉辦重大節慶活動。

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在活動中表示,今年“煙花三月”節開幕式在國家級開發區和國家高新區、高等院校舉辦,充分體現了揚州推進改革開放,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教名城與科創名城的鮮明導向和堅定決心。

毫無疑問,創新已成為引領揚州創造新輝煌的第一戰略、第一動力。而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城市創新的根本在人才集聚。對揚州而言,建公園,不僅是為市民提供一種詩意棲居,也是為創新發展築就一個個“聚寶盆”,為城市聚人氣、聚財(才)氣。

運河三灣風景區,就是揚州在城市東南片區埋下的一個“聚寶盆”。

運河三灣風景區,全市公園體系建設的核心公園之一,是揚州城市東南片區更新與改造的先手棋,是揚州城市南部的綠肺,也是現代開放公園與揚州古典園林相融合的典範,未來將成為揚州東南片區發展新引擎。

誰也不會想到,過去這裡是一片雜亂不堪的城中村,而今以恢宏大氣、清雅俊逸的風貌,成為展示揚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亮點,述說著化腐朽為神奇、生態迴歸的揚州故事。

位於南部新城核心位置的智谷,是揚州科技綜合體的樣板、產城融合的典範,它與三灣公園一路之隔。

前不久,一家外地企業前來考察,招商人員帶著他們參觀大樓內部設施,然後走上頂層打開窗戶看周邊環境,大美三灣盡收眼底。

客商感嘆道:“哪裡還能找到這麼好的生態環境,我們的項目入駐定了。”三灣公園是最好的推介詞,是無聲的“說明書”。

數據顯示,短短兩年,12.5萬平方米的智谷一期已入駐企業93家,實現營收15億元,稅收1億元,畝均創造稅收350萬元,是製造業畝均稅收10倍以上。

項目聚,人才來。前不久,一批南京軟件與信息產業的企業老總來考察。

參觀了李寧體育園、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等後,連連稱讚揚州是宜創宜業之城,有的企業當場拍板落戶揚州。

“以前將總部放在揚州,還擔心招不到人,現在很多高層次人才主動找上門。”

智圖科技董事長何小軍說,人才是智圖科技的核心競爭力,而揚州公園城市的定位,對企業所需軟件和信息服務人才很有吸引力,更加堅定了他們深耕揚州的決心。

興城先興人。近年,揚州市委、市政府確立“新產業、新人才、新城市”的發展戰略,先後出臺實施了科教合作新長征計劃、英才培育計劃、科技產業合作遠征計劃,推出“6+1”創新人才招引政策,一系列的大手筆推動人才、技術尤其是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等創新要素迅速向揚州聚集,讓揚州連續3年實現人才淨流入。

去年,揚州GDP總量突破5000億元,在全國百強城市位居第37位,比2010年提升19位;人均GDP突破11萬元,居蘇中蘇北第一位,列全國第30位。

一個個故事生動表明:綠楊城郭就是金山銀山。遍及城鄉,集生態、體育、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公園,讓揚州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更有商業競爭力。

譽在園中 順民意得民心

大凡體驗過揚州各類公園的人,都有共同感觸:舒適、舒暢。

近年來,隨著國內、國際各類賽事的舉辦,很多城市都修建大型體育場館和體育主題公園。但賽事結束後,不少場館和公園門可羅雀。

揚州的公園為何建一個火一個?百姓一語道破:家門口的公園最好。“把公園集中建在10多公里外的新城地帶,誰會天天去?”

在揚州新建的公園中,大多有一個“四投籃球架”,一個籃球架有4個朝向的籃球筐,最低的1.5米,最高的離地標高3.05米,五六歲的孩子可以練投籃,大人可以競技比賽,一家人各取所需、同場運動。

園林城市揚州不乏能工巧匠,當園林“搬”出高牆、“搬”上大街、“搬”進開放式公園時,一些經典造園手法被捨棄,比如拱橋就被“拉平”。因為,弧度過大的拱橋不適用於老人、殘障人。

現在,公園普遍為跑者鋪設步道,何為“最美步道”,揚州的答案是航拍不到的步道最美,因為有茂密大樹遮蔽,在林蔭中奔跑,人的感覺最舒適。

這些細節就在明確回答一個問題:公園究竟為誰而造?如何讓市民在公園中充分休憩。

在宋夾城打球的籃球愛好者說,這裡有懸浮式拼裝運動地板,相比傳統地膠,奔跑起來抓地力更強,有更好的運動感。

位於三灣公園的城市書房,將文化符號植入其中,營造了一個藤質環保式閱讀空間,被譽為“會呼吸的城市書房”。參加今年“煙花三月”節的法國奧爾良市嘉賓感慨:“要把這樣的書房帶到我們的城市去。”

發展是最大的民意。揚州之造園,一開始便與民意“捆”在一起,一開始就圍繞人的全面發展。由此激發出的創造活力,從根本上說,來自對民意的由衷尊重。

(□ 李繼業 拾景炎 鮑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