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中醫五行的起源、五行生剋

中醫五行的起源、五行生剋

今晚的內容是和前面的也有相關性,繼續認識人體系統,今晚談中醫的基礎之一,五行,五行生剋。

前面咱們談了人體系統整體,從結構的角度談了人體是啥樣的,同時也談了五臟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

下面咱們談關於五行,這個是中醫使用的一個基本方法。

有必要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

理解五行是怎麼回事,人家五行用在中醫之後是怎麼回事,這對於整體的把握和理解人體,搞懂中醫,很重要。

首先要說明,五行學說這個不是由中醫創立的。

中醫也是借用古代哲學上的五行的這種認識和描述規律的方法來描述人體規律。

所以,開始咱們就有不必要先把這個五行的概念給捋清楚。

在哲學上來說,五行是由古代五方說和五材說發展形成的。

在殷商時代的時候,人們把商朝所在的領域叫做中商。

其餘的四個方向分別叫做東土,南土,西土,北土。

這樣就把空間劃分為了五個方向,也就產生了五方的觀念的。

關於五材的描述,《國語》裡是這樣描述的“金木水火土,雜以成百物”。

左傳裡是這樣描述的“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

五方和五材,其實都是人類最開始認識自然,描述自然規律的過程形成的認知。

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五行。

當然, 五行是基於實踐經驗,基於物質,然後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來描述規律的。

經過咱們的先輩們深入的探索,進一步的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逐漸的在哲學上,五行學說才完整形成的,這個時候大約是戰國時期。

人體是自然成員之一,有自然規律,古代醫家開始就使用五行到醫學裡來認識人體了。

這裡還需要說明一下。

在哲學上來說,五行是指自然中人們日常生活裡熟悉的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哲學上的五行學說是指的利用五行生剋這個特性來解釋世界萬物起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

而在中醫裡的五行,和這個是有區別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同樣的五行,被用到中醫裡,就形成了中醫特有的,是不能簡單的把中醫裡的五行和儒家的五行學說看成一樣的。

中醫學的五行,屬於醫學方法之一,是中醫歸納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特性,以及功能特點的。

還有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生理病理的相互影響。

是作為中醫辨證,防病治病規律的方法論。

關於五行的具體內容,其實去年咱們談黃帝內經的時候,每一方都花了一天的時間來細談。這裡再把內容簡單說一下。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

中央生溼,溼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是的啦,都挨個細談過,這裡不展開了,大家想看的可以空了去網站翻開。

這塊大家有什麼問題沒有呢?

下面咱們再繼續談談五行的生剋制化規律。

人體五行系統中和哲學系統中五行是存在同樣的規律的,因為都是在描述自然規律,人體也遵從這個自然規律。

五行相生的是: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和人體是這樣對應的:

筋——木;

血——火;

肉——土;

皮毛——金;

髓——水;

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腎——水;

所以,筋生心,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腎,髓生肝。

下面說相剋。

相剋分別是: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在黃帝內經裡是這樣說的:“肝其畏清,心其畏寒,脾其畏風,肺其畏熱,腎其畏溼。”

肝屬木,清屬金,肝其畏清,也就是金克木。

後面依次類推。

總的來說,五行生剋,有生則代表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有克,則代表要維持事物正常的平衡協調關係,誰也不能任性隨意來,要維持在動態平衡的範圍之內。

有生有克,才有自然萬物的生存和毀滅,自然界才會平衡。

於人體而言,才會維持人體五臟功能的協調有序的進行。維持生命體健康正常的運轉。

好了,今晚咱們就簡單談這些,大家有什麼疑問隨意提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