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些培训学校的老师很厉害,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去考公或考研?

小小三蹦子


老师、公务员、考研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个问题给到每个人都会是不同的选择,换作培训学校的老师,选择做老师而不是公务员或是考研也无可厚非。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讲课的技巧,他的职责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选择培训作为职业的方向不如考公或考研。考公考上了就有工作了,考研考上了未来也需要进行职业发展的选择。

除了专业能力,个人软实力在我看才是作好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公务员对于一个人的软实力的要求和老师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好老师不见得能作一个好的公务员。而考研,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考研的。

另外,这2年培训行业发展迅速,培训老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整体薪酬也呈上涨状态,在培训机构做老师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培训学校的老师多数也是培训一门课程,他所精通的这门课程,很可能并不是考公务员或考研的内容,或是只是其中一门,去考的话也是很容易就能考上,说不定也是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据我所知,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多数不是专业实力最强的人。我之前对一家计算机培训机构比较了解,他们的老师都是行业中等水平的。一来技术顶尖的人收入很高,不会愿意做老师,二来能力强的人,很多并不擅长授课。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三个原因:一是他们摸清了考试的套路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能考高分;二是培训机构工资很高,这些人并不想辞职;三是这些老师通常学历并不是很高,年龄和学历达不到考研的要求。

1.摸清了套路并不意味着就能考高分,而且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多只擅长某个领域

讲个具体的例子,我姐夫本身学历很高,本科是普通二本,然后考研的时候以高分考入某985学校,据说还是当年的专业第一名。但是我姐夫的优缺点都很明显,缺点是英语极差,优点是特别会讲课,英语语法虽然他自己不会,但是讲得头头是道。

辅导机构也有很多人如此,他们研究了很多年这个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拿高分,但是你要是真让他们自己去考,还真的未必能拿到高分。

而且辅导机构的老师多精通某一门,如果去考试,至少要考两门,他们未必就能在其他科目拿到高分。

而且为什么辅导机构的人看考试会看的那么透彻?因为他们一来有多年研究考试的经验,二来他们是局外人和过来人。局外人和过来人看得清?当然了,比如你现在看小学的考试题,觉得倍儿简单,虽然你当时学得不好,但是事后你再看的时候已经跳出了考试本身,自然觉得题目简单多了。

2.考研机构的老师多为在校的兼职大学生,他们本身不需要考研

我读研期间也有师姐推荐我去考研机构代课,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考研机构不变的只是那些工作人员,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招生、收费、安排课程、寻找老师等,而真正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比如高校老师、考研考公成功的在校大学生等等。

找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处?一来付出的报酬低,有些考研机构有16万元的保过班,大概60个课时,代课老师从中只得到了6000元,其他的都给了培训机构;二是这些人的能力和接受度比较高。为什么呢?你想,如果你是考研的,而你的老师恰好就是你目标院校上一年的考研第一名,那你是不是很愿意听她讲课。而且这些老师教课的成功几率比较高,他们的复习思路都还在脑子里,大学生也比较认真、有责任心,教学效果通常不错。

3.培训机构工资很高,公务员的待遇一般,读研出来还未必能找到这个薪水的工作

培训机构的工资比较高,比如老师来说,底薪很低,但是课时费很高,一节课至少是100元,也就是说一个小时100元,如果你比较能吃苦,一个月赚个两三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吃苦,也只能拿到三四千的基本工资。

相比较而言,公务员的工资比较低,刚入职一个月工资在5000左右的已经算是很好了。

而且培训机构的人通常已经适应了体制外的工作环境,不太想当公务员经历勾心斗角和朝九晚五的生活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高薪工作去读研,毕业后还未必能找到如此薪水的工作,那何苦折腾呢。

4.考研机构的人硬性条件通常达不到考研、考公的要求

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通常没什么学历,大多是高中或者大专,没法考公务员或者考研,而且不少人年龄也大了,不想再折腾。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补习班的时候就问过培训班老师,今天刚好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得到的答案。


首先一点,大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培训学校老师很厉害一般指的是他所教学的某科,换句话说一个很厉害的数学老师,他很有可能英语不好,但是考公或者考研,并不是一科成绩优秀就可以的,需要平衡发展,也就是说不能偏科。这可以说培训学校老师很厉害,不去考公或考研原因之一。


至于原因之二呢?我说个真人真事吧。我有个远房亲戚毕业后找专业工作,可是总感觉没有合适的,最后回到自己省会城市开办了一个小规模培训班,现在才三年多,培训班规模扩大了,自己也买房买车了,像这种情况就不会想去考公或考研了吧。


另外培训机构的工资比较高,对于老师来说,也许底薪不是很高,但是很多培训机构课时费比较高,一节课有可能100元到200元甚至有更高的,也就是说一个小时能赚100元到200元,如果培训机构课程多,加上自己又能吃苦那么每个月综合收入两三万问题不大,这个比公务员和研究生工资还要高。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高薪去考公或考研,通过后工资还不如培训机构薪资,那么又何苦去折腾呢?


培训机构的老师不去考公或考研有很多原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重点是看你自己怎么选择。


决胜网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几位培训考研、考公的老师交流过,因为我也曾报过补习班,身边也有几位同学现在在从事这个行业!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结论!



专业受限

这个专业受限并不是说想要考研或者考公的那个限制专业,而是说他们的精力、知识储备很多都是偏科的。

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以考研辅导老师为例:

一位学生认为很厉害的数学老师,他很可能是英语短板,考研或者是考公,并不是一科成绩优秀就可以了,均衡发展才能成功!



目的相左

这个或许叫做没有这个必要更为准确。

我认识一个人,毕业后找本专业工作,北京、上海都去过,可能综合下来没有很合适的,最后回到了我们这个城市开办了课后辅导班,现在才四年吧,车、房已经全有了!

你说这种情况他还会想去考研、考公吗?



并不是只有考研或者考公才是最正确的道路,最后都是回归于生活,赚钱、养家才是最终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谁不曾彷徨


首先,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毕竟在培训学校里面当老师,他们的收入比公务员或者研究生是要高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老师,他们在培训机构里面所赚取的收入可以达到每个月上万,甚至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培训老师,一个月的收入达到10万也不在话下。相对比来说,如果他们考公务员,即使他们考上了,现在的公务员收入跟他们原来当培训老师的收入相比,属于九牛一毛。而且这还是公务员,如果他们考研。那么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们的收入是少的可怜的,即使他们顺利研究生毕业了,能够留在大学里面当老师,虽然大学里面的老师轻松,但是收入也是跟他们原有的收入不匹配的。所以从薪酬方面来说,很多非常厉害的培训老师,他们虽然有能力可以考上公务员和考上研究生,但是他们还是情愿当一名培训老师。

其次,当公务员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的。虽然公务员属于铁饭碗,收入稳定,但是也是属于温水煮青蛙的职业。很多人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之后,时间久了,慢慢就会消磨原有的干事创业的激情。有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步,他们也是情愿去当培训老师的,毕竟当一名培训老师,他可以慢慢的晋升到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也就是说他们的事业发展比去当公务员更加宽广。

最后,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如果去考研,虽然可以考上,但是很多人他们的性格并不适合做研究,尤其是做学术研究。做学术研究的人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每天还需要忍受导师的折磨。很多人虽然他们的水平强,而且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能够忍受研究生的生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情愿在培训机构里面继续当一名老师,而不去考研,毕竟当一名老师可以给他们一种成就感。而进行学术研究则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出成果。

这就是我对你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关注一下我的自媒体号,如果你想考公务员的话,里面有一些备考资料是能够帮助到你的!


考公上岸之路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来谈谈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吧。

收入问题

题主说的“很厉害”的老师在机构里的收入都不低,而且大都还是青壮年。

对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来说,收入的高低无论是对生活质量还是幸福指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工作的环境、氛围、上升空间等等。

而这一切往往在那些正规的比较有规模的机构里都不是问题——这个市场真的是太大了!

面对房子、车子、高物价以及即将面对的婚姻和子女养育等等,多数年轻人更愿意用更强度的劳动来换取更多的回报。


不是不想,而是很难

公务员、教师这两个职业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你技师证件齐全,拿着名牌大学的证书去都未必过的料第一关!但是有些“萝卜坑”或者低学历的人应届一样能够进的去……还说什么呢?这个点到为止就行了。


责任小、回报高

别的不用看,只看看头条以及问答里的一些问题我们就很容易发现现在在职老师们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了,可谓“前有狼后有虎”,各种以偏概全的栽赃、污蔑、陷害从来就没停过。再加上待遇的问题,我想对于一些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的人来说,更希望选择一份能让自己更加轻松、可以更纯粹做喜欢做的事情的工作吧。

老师是一个非常容易建立成就感、满足感的职业,而机构的老师更是非常容易建立。


这是因为在学校你没的选择,给你分到什么学生、什么家族你都得忍着。但是在机构则不同。正规机构都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测试,然后根据能力划分到不同的班型,而且最重要的是但凡能够主动来补课的大都是对学习有追求的,也就是说师生以及家长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变化:在学校学不好往往有人会说是老师教的不好,但是在机构学得不好多情况人们会认为是孩子不好好学。


时间自由

除了上课时间、备课时间等必要的工作时间,机构老师相对而言比在职老师的各种事儿少太多了!这点我想也是很多更喜欢“自由”的人所非常看重的吧。

人一旦“懒散”起来就很难习惯于“规规矩矩”的生活。

比如我,常年上下班没规律,不受限制,现在让我去一个朝九晚五必须坐班的单位工作,我可能会憋死。


朝阳产业

谁都不能否认教育这块蛋糕之巨大!说不好听的,那些厉害的老师在机构里上班挣得钱肯定不如自己“接私活”挣得多,但是少操很多心啊,省了很多事儿啊。而且一个不小心再晋升一下,里子面子全有了!

我孩子的课内老师每个月拿到手3000出头,还经常拿出钱来给孩子们买礼物,能省几个钱?而我孩子的机构补习老师(挺厉害的老师但不是最厉害的老师)一个月将近20000.各种礼物也有,但是都是机构出钱准备的。一个月顶人家将近7个月的……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老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桃李天下,培养出比自己更厉害、有成就的学生。

我的导师一直对每个毕业生讲的是:“希望你们在未来的10年后能够超越我,这样比我自己的成功更开怀!”。培训学校的老师一样如此,在他们指导别人考研考公的时候,一般侧重提升学生的某课程或者方面的能力。

培训名师,比如数学老师李永乐,他是是高中数学老师,北京大学双学士,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有着稳定的职业和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根本不需要再考公考研啊。在他的成就中,就有一条是“精通物理和数学的天才教师”。还有不少培训名师年龄都在40岁+,也许在考公考研指导方面的水平高,但是年龄已经超限,不适合考公考研。

培训名师一般精通的某方面。在考研考公的考核中,笔试和面试的类别比较多。培训名师也不是都能够精通的。这就和我们学习一样,会侧重于某个专业或者学科,一是兴趣,二是学得进。还有不少培训名师,在自己讲解或者培训的时候,可以做到心态随和。当时当他们真的走进考场的时候,背负着名师不能考砸的压力,他们的心态也许就蹦啦。正所谓纸上谈兵,不如躬行实践呢。

再者说,谁知道这些培训老师是不是尝试过考研考公,但是失败啦,然后才选择从事培训行业,希望他的学生帮他弥补遗憾呢?...

图为我最喜欢的考研名师李永乐老师。

作者名片

官方认证教育问答达人,550+原创问答(超10万字)、1000万+阅读的分享达人,期待您的关注。


帅小西De


站在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角度看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有些答主提偏科的原因,我认为有一定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因素。像考研考公这种考试,重点在备考方法,一门通了其他也不困难,而且科目本来就不多,如果真想去考,难度并不大。比如说一位考研英语培训教师,其他人英语5、60分,他正常发挥能到90分吧,光这门课就差30多分,这个优势不明显吗?

这些培训师自己不考研考公实际上是出于职业发展考虑的。大家可以想一想,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有多少工资高于培训师的?这些知名的培训师,比如说张雪峰老师,那都是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赶上一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才得以成名的,现在正是修成正果挣大钱的时候,为毛要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或者公务员身份放弃这些呢?

当然,有人会说考公务员和考研还不一样,考研之后前途依然未卜,考公务员则能拿到铁饭碗。但在职场里混过的人都能体会到,一个人拿过几年高薪,自己合法挣的钱可以随心所欲地花,如果再让他回到一个稳定但有些清贫的生活,他一定不愿意。一个习惯自由、习惯为自己工作的人其实是非常不愿意进体制内工作的。

另外,一个人工作时间最多也就40多年,说实话,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行业能兴盛40年,即便公务员也难保40年后还是铁饭碗。而教育行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前景依然光明,而且,培训的工作不光光是知识,还有一些技能在里面,培训师们有一技傍身,身处行业风口,请问,如果是你,你会轻易放弃吗?


高校人才真经


对于公务员培训学校,笔者从自己的公考经历来谈谈培训学校老师的认识:

第一,他们是否真的厉害有待商榷?培训学校有很多老师看上去非常的厉害,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培训机构中,滥竽充数者不乏少数。很多培训机构也会按照企业那样招聘,不是请的有经验、学识高的老师,而是一些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等。笔者有两个同学在一家大型公考培训机构中,他们在本科、研究生毕业时都曾考公,但是都名落孙山,身边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其实,教育培训,特们只是名师的一个传授知识的工具而已,只要把名师们的思想传达给考生就可以了,你看到的只是培训机构名师(凤毛麟角)印留在他们身上的“海市蜃楼”而已!

第二,他们为什么不考公或考研呢?在培训学校中的老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的;另一类则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了。第一类不选择考公、考研是因为他们没有兴趣,他们对于职业理想的追求不在于此,考公、考研他们没有列入他们的职业发展的规划亦或是他们因为其他因素错过了机会。第二类不选择考公、考研,其原因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确实没有那个能力,也就只能当别人的“传声筒”,到培训学校乞求一个职位,真正的“狐假虎威”起来。

第三,考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培训?对于培训学校,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研,广大考生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最后花些冤枉钱。建议考生充分考虑自身情况,比如考试知识的掌握度、家庭条件、考试的欲望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培训与否;如果考公的话,建议考生在笔试阶段无需报培训班,面试之时必须把握机会,正确选择培训班;如果考研的话,建议考生可以报班,毕竟考研专业性比较强,需要系统的掌握知识,容易形成比较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考试知识体系。

以上是笔者对培训学校及老师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雅正。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公职考试,专业答疑解惑,欢迎私信、留言。

东爱雨小公


职场潘多拉观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培训学校的老师们,如果都去考公或考研,谁还会给你讲课?你又如何能获得好的辅导?不排除有些老师确实有些问题,但你这样较真的去追究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直接去就业了,因为你关注重点,出发点就是错的。


不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其实说白了,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是考试,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能力的考察。

每一个考试,都有其学科特定的规律和对人才相关的要求,那总得需要一些人,去帮这些学生去总结、汇总这些规律,以提高备考效率。

李嘉图提出过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用在这里可以这样理解:培训机构有平台,负责宣传和招生;培训老师有知识和研究,负责帮你节约时间、划重点的学习备考;你为了达到你自己的目标,花钱去买服务,准备最后的考试。

三方中,没有一方可以做完所有的事情,也没有一方能够跨界去做更多的事情,对于你来说,你的时间、效率和精力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花钱买来特定的服务,助你打成目标。平台提高了培养率、老师提高了知名度,同时老师和平台的收入也提高了,这就是三赢的结果啊。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的模型。在实际当中,确实有些机构和老师的水平值得商榷,那你就提高自己的信息筛选能力,进而提升对机构和老师的选择准确度。

学长学姐的口碑、老师的推荐,以及相关论坛的信息,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渠道。

欢迎关注职场潘多拉,更多精彩职场干货期待与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