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史蒂芬·葛雷是著名的醫學領域科學家,記者採訪他時,問他為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究竟是什麼妙法能使他能夠超乎凡人?

他的回答很讓人意外:“這和我幼年時,我母親對我身上發生的事情的處理方法有關。”

有一次葛雷想自己在冰箱裡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他沒抓牢,掉在了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母親看見了並沒有批評懲罰他,她只是說:“哇!你製造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汪牛奶呢!反正奶瓶已經摔碎了,在我們把它打掃乾淨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之後母親引導他嘗試各種拿瓶子的方法,最終一起找出最穩當的方法,並且讓他挑選工具把地上的汙漬打掃乾淨。

母親對待他犯錯時的平和與智慧,讓史蒂芬·葛雷從小就形成不懼怕犯錯和失敗的性格特徵,才能不斷地嘗試實驗,在各種錯誤中吸取經驗,最終成就了卓越的人生。

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孩子年齡小,肢體尚未發育完全,生活經驗不足,所以難免經常性地犯些錯誤,例如不小心把碗摔到地上、一言不合就伸手打小朋友、飯桌上不講禮儀等等。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家長對待孩子犯錯時的反應通常分為兩類:

一是“玻璃心”型,見不得孩子犯錯,情緒容易失控,不能冷靜下來處理問題,只是從表面上呵斥或責備孩子,簡單粗暴;

二是“老好人”型,不能正確看待每一種錯誤的輕重和性質,沒有原則和規矩,笑一笑就過去了。

不恰當的方式將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性格塑造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父母應該這樣做:

1. 正確看待孩子犯錯

其實每個人一生中都是在不斷地去經歷、去犯錯、去承擔錯誤的後果、進而一步步調整和改正。

只有這樣,人才能得到成長和進步,才能練就堅毅勇敢的品格。

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2.吼叫是最無用的教育

面對孩子犯錯,一味地指責、吼叫是最無用的教育。

孩子本身就會因為做錯事而感到慌亂和不安,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恐懼和害怕,將注意力放在父母的情緒上而不是在錯誤本身,不利於他認識錯誤。

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去批評孩子。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包容,自己和孩子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問題。

3.抓住犯錯的機會教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犯錯誤是由於缺少經驗,不知道正確的方法導致。

所以家長要重視錯誤,不能不了了之,家長要做的是在錯誤中找準教育孩子的時機,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例如媽媽養的花,孩子每天都給花澆很多水,結果花因澆水過多而死。

這時候家長首先應該肯定孩子的行為:“堅持每天澆水,有毅力”、“愛護花草,值得表揚”,在錯誤中找到孩子值得肯定的閃光點。

之後告訴孩子正確的養花方法,以及一些擴展知識,這樣一看,犯錯誤變成一種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實在是再好不過。

4.在錯誤中引導孩子學會預料結果

由於孩子思想意識等方面發展不成熟,不能做到像成人那樣理智處事,許多錯誤是在一時衝動下無意識犯的,沒考慮到後果。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養成凡事在大腦多加工,多思考,預料行為後果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例如不做作業會被老師批評或懲罰、動手打人別人會覺得疼以及自己也有可能被打、幫助同學大家都會喜歡你等。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模擬一些簡單的情景,讓孩子自己能直觀感知自己的某些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必要時為孩子設定一些行為規範,善用懲罰,逐漸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犯錯別急著批評,懂得這4點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