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2017年,以“朗读打动人心”的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掀起一股持续火爆的文化现象。时隔一年,《朗读者》第二季携“初心”回归。首期节目中,首次亮相电视节目的文学家贾平凹、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著名企业家宗庆后、守鹤人徐卓用朗读讲述了他们的“初心”故事。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增大开合度,引发情感共鸣

“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主持人董卿在先导片中的这番话为《朗读者》第二季所致敬的“初心”打下了注脚,“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节目在嘉宾类型、读本选择、话题讨论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开合度。走上舞台的“朗读者”们,既有科学家、企业家,也有演员、作家、野生动物保护者;嘉宾的读本跨越了不同题材与形式,既有《礼记·大学》、中学课文里的《故乡》,也有畅销书《小王子》《卡拉马佐夫兄弟》,从畅销书到文言文,从严肃文学到脍炙人口的散文,展现了更多元的文学世界。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从去年首期的“遇见”到今年第一期主题“初心”,《朗读者》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所承载的人文情感,又拓展了对于梦想与生命的理解,在温情中也有对环境保护、器官捐献等社会议题的讨论。

“初心”,既可以是“远大的志向”,也可以是“简单的愿望”。出身贫寒的薛其坤坦言,自己因为基础不好经历过三次考研,之后又读了整整七年的博士,在这七年里,他一周要工作六天,7点前到达实验室,晚上11点前不许离开,甚至曾经被要求给三千多颗螺丝钉进行分类,他笑说,“一年中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都想放弃”。读到第六年时,才终于接近过去自己朦朦胧胧的梦想。他通过朗读《礼记·大学》节选向清华大学物理奠基人叶企孙致敬,同时他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出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做实干家”。

90后女孩徐卓讲述自己姑姑徐秀娟的故事时动情落泪,她说姑姑是个很有韧性的人,靠着自己四次卖血换来的钱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其他人无法保护区恶劣环境而纷纷离开时,徐秀娟坚持了下来,遗憾的是,年轻的生命永远献给了丹顶鹤保护事业。和姑姑一样,自己的父亲也倒在了沼泽地里。原本可以保研深造,徐卓却选择接起父亲的工作,延续守鹤人的使命。她说,每年奶奶都会问自己鹤有没有飞回来,因为鹤回来了,就像姑姑也回来了。她用《白色大鸟的故乡》表达自己对初心的坚守。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体育生涯收获了无数荣誉的姚明在讲到“荣耀感”时说:“赢了叫荣誉感,那输了叫什么?”他还提到参加训练时的一个特殊回忆,他说,有一天经过走廊时,听到一生撕心裂肺的哭嚎,哭的那个人刚刚得知自己的名额被刷了。那一声哭嚎至今记忆由新,“他们是失败者吗?体育的本身就是竞争,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他以海明威的《真实的高贵》献给所有体育爱好者,“真实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年轻时卖过冰棍、干过农活,42岁才开始正式创业,当企业卷入纠纷,60多岁的他需要应付七八十场诉讼。然而生活的磨砺没有改变他的初心,他依然是公司每天来最早,走最晚的那个人,他把季羡林的《八十抒怀》献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文学大家贾平凹在现场用陕西话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有过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被退回的经历,他却依然坚持着写作,而几十年如一日地书写秦岭仿佛成了他的宿命。《朗读者》重温他的经典文学片段,所要传达的态度一如董卿所言,“文学创作只是一部分人,阅读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初心却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它关乎我们快不快乐,安不安详,从哪里来,最后走向哪里。”这些故事的展现,不仅是在回溯初心,也构筑起“朗读者”们与观众情感共鸣的基点。

当嘉宾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朗读文学作品,纸上的文字则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演绎。节目通过这些文本带领观众去体味他们的初心,同时回顾自己的初心,令观众在朗读中重回自己的热望。

去繁求简,凸显文化美感

从第一期节目中看到,第二季展现在镜头里的人物更加鲜活,他们的喜怒哀乐随着回忆的时间轴依次展开。例如回忆起那段睡不够的留学时光时,薛其坤以轻松的口吻,讲述起困得不行时就在马桶上打个盹的“小聪明”;当聊到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成就时,他激动地说,“我有一个理想,就是不辜负国家的支持,去攻克这种最有影响的科学难题”,从追求个人理想到为国家做贡献,人物形象在层次有序的编排中被塑造得更为饱满、立体。还有希望企业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宗庆后、放弃保研回到扎龙丹顶鹤保护基地徐卓,节目通过这些普通人生中的不凡事业,照亮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处处真善美。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第二季在形式上更为精简,主持人与朗读者的沟通浓缩在访谈间里,而整个过程中主持人仅仅充当一个引导者,将一门之隔的两个舞台都交给了嘉宾,故事与朗读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避免了因为场上嘉宾和主持人的频繁走位而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逻辑混乱,去繁求简的舞台表现更突显了节目的文化美感。

第二季节目突破了舞美定式,不止是“朗读者“们在舞台中央朗读,也尝试了朗读会的形式以及跨时空朗读。伴随着胡德夫演奏的主题曲《一幅画》,《秦腔》《浮躁》《月迹》《山本》《西大三年》等作品在贾平凹、董卿和他的读者及朋友们的朗读声中依次呈现,他们或站立,或端坐,手持书本朗朗诵读着文字中的岁月静好。当歌声与文学相遇,《一幅画》中的河流仿佛穿过贾平凹笔下的山脉,带着生命的蓬勃气息流进每个人心中。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这种新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目制作的立意——让朗读变成无时、无刻、无形的存在。正如先导片中,随处可见的正在阅读的学生、络绎不绝走进朗读亭的“朗读者”们,同样在向观众传递“朗读作为一种个体的心灵感受,不需要特定的形式或时机,不限年龄与阅历,它属于每一个人”。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近的那颗心。”《朗读者》的初心已然在变化中成长。

有序研发,强化文化内核

首播时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朗读者》开头又见朗读亭的火热场景。北京大学博士黄蕊走进朗读亭,她清晰有力地诵读着马克思的著作《感触》,“我无法强迫自己顺应流俗,也不愿碌碌无为,听天由命,我要拥抱万里长空,我要把世界融汇于心胸”,一字一句皆为当代青年发声,无声的文字在这一刻变成有声的呐喊。90岁高龄的原中央编译局局长、中国译协创始人之一宋书声先生特别朗读了马克思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他通过马克思的文学作品寄语更多青年思考人生的价值。

《朗读者》第二季:“从心出发”邀你再赴“朗读之旅”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方式,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4月初,《朗读者》先后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第25届“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奖,并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在“WISDOM in CHINA”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上发声,标志着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向海外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央视文化季播节目矩阵中首个迎来第二季的作品,《朗读者》第二季备受瞩目。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大型节目中心主任郎昆表示,在“文化+综艺”已经成为电视综艺发展新趋势的今天,《朗读者》第二季的适时推出,既是综艺频道在主打国家舞台战略基础上对文化内核的强化,也是寻求差异化发展的基调。以《朗读者》为代表的创新节目的有序研发和制作,是确保频道荧屏活力和创新动能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