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9大體質中的溼熱體質。下面

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您在近一段時間內是否有以下症狀:

面部常有不清潔、灰暗的感覺,如面色發黃、發暗、油膩;


皮膚較容易生痤瘡,多數是膿包質,或者皮膚常出現化膿性的炎症;


常常感到口苦和口臭,偶爾會有泛酸的現象;


常伴有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的現象,讓人難受得透不出氣,或者感覺缺氧:


性格是否較急躁,容易激動,易躁怒,容易發脾氣、出言不遜:


食慾不佳,胃口不好,常有口渴不想喝水,一喝就感覺脹肚的現象;


小便赤黃,經常有大便燥結、便秘或黏滯不爽的感覺。


如果以上症狀您基本都中招了,那恭喜您,基本上就是我們中醫所說的溼熱體質了。從中醫方面來講呢,溼熱分為兩種:即脾胃溼熱肝膽溼熱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脾胃溼熱和肝膽溼熱雖然是同是因為溼與熱致病,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在治療的時候也要注意對症下藥。它們之間的不同主要表現在: 偏溼偏熱各有不同。雖然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之病因均為溼熱,但溼熱偏重不同。肝膽溼熱熱重於溼。熱的表現如身熱,口乾,口苦,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的表現也很明顯,而溼的表現相對較輕。脾胃溼熱溼重於熱,溼的表現如肢體困重、納呆、腹脹、大便糖稀表現明顯,熱的表現相對較輕。


❷治癒的療程及愈後效果不同。脾胃溼熱的治療時間較長,但愈後較少復發。肝膽溼熱雖治療的療程較短,但會經常發作。脾胃溼熱溼大於熱,溼邪致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所以一般纏綿難愈。


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同。肝膽溼熱因溼熱鬱結於肝膽,疏洩失職,肝氣鬱滯,不通則痛,故脅肋部脹痛不適。

而脾胃溼熱為脘悶腹痛症狀,無脅肋脹痛的症狀。且肝臟溼熱有溼熱下注的症狀,如陰囊溼疹、潮溼、睪丸腫脹、墜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症狀。脾胃溼熱則沒有這些抗狀。


當然兩種溼熱也有相同的表現,如脾胃溼熱與肝膽溼熱都有腹脹、納呆、嘔惡等脾胃功能失調的症狀,但兩者產生的原因不同,肝膽溼熱是因為肝氣橫逆犯胃。脾胃受病,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呆,嘔惡。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故脾胃症狀相對較輕。而脾胃溼熱是因溼熱之邪蘊結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致腹脹、納呆,嘔惡,故脾胃症狀相對明顯。肝膽溼熱多兼有脾胃症狀,而脾胃溼熱則不兼脅痛,口苦等肝膽症狀。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建議您:溼熱體質在調養方面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飲食調養: 少吃甜食,口味清淡

溼熱體質者要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

比較適合溼熱體質的食物:如綠豆、苦瓜、絲瓜、菜瓜、芹菜、竹筍、紫菜、海帶、四季豆、赤小豆、薏仁、薺菜、芥藍、西瓜、兔肉、鴨肉、田螺等; 不宜食用麥冬、燕窩、銀耳、阿膠、蜂蜜、麥芽糖等滋補食物。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家居環境: 避免溼熱環境

儘量避免在炎熱潮溼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和居住。溼熱體質的人皮膚特別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纖維、棉麻、絲綢等質地的衣物,尤其是內衣更重要,不要穿緊身的。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藥物調養:適當喝涼茶

祛溼熱可以喝一些涼茶,但也不能過。也可以吃些車前草、淡竹葉、溪黃草、木棉花等,這些藥一般來說不是很平和,不能久吃。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經絡調養:肝腧、胃腧、三陰交

溼熱明顯時首選背部膀胱經的刮痧、拔罐、走罐,可以改善尿黃、煩躁、失眠、頸肩背疲勞痠痛。上述穴位不要用艾條灸,可以指壓或者毫針刺,用瀉法,要針灸醫生才能做。

溼熱體質,該拿你怎麼辦!

總而言之,疏肝利膽安和脾胃是祛溼熱、改善溼熱體質的主要指導原則,我們在調養的時候也要分辨清楚自己是脾胃溼熱還是肝膽溼熱,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