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朱曾柏論痰病(續):正確使用祛痰化痰藥

本文為朱曾柏先生論痰病的第二篇,讀完第一篇能夠識別痰患後,談的就是如何用祛痰藥了。有些藥用傳統的分類眼光看,似乎不屬於化痰藥,但不要囿於書本,要從實際療效和發展的眼光來判斷藥物的類屬。朱曾柏先生第一篇識別痰病症狀與體徵的文章小編附在文末,方便大家對照參考。

朱曾柏論痰病(續):正確使用祛痰化痰藥

痰病的用藥經驗

作者/朱曾柏

對於廣義的痰病,由於廣泛地涉及臨床各科,因此中醫歷來就十分重視,如《傷寒雜病論》中有痰熱陷胸、寒痰結胸等多種痰病痰症。《諸病源候論》專門將痰和飲作了分類,言病因病理甚詳。

張子和創“痰迷心竅”之說,王珪肇“怪病多痰”之論,李時珍言“痰生百病食生災。”“痰生百病”、“怪病責之於痰”等等學術見解,驗之事不忒,很有臨床價值。

廣義的痰病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優勢和特色,但是,現在在教學和臨床方面,對治痰藥物的講授和運用卻越來越狹隘,這對發掘整理治痰藥物的功效十分不利,例如:牡蠣、殭蠶、全蠍、蜈蚣等等,現在主要言其熄風、鎮靜,很少提及其祛痰之功用。其實古人早已講過,龍骨、牡蠣乃祛痰之“神品”,蜈蚣化逐痰涎之功尤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適當掌握一些治痰藥物的效能及其特定的用法,臨床時信手拈來;既可佈陣組方、左右逢源,又可單騎獨戰,四面出擊,對於提高臨床療效、擴大治痰藥物的應用範圍,都是很有好處的。

茲就筆者多年習用之治痰藥物,參考歷代醫家經驗,撮取數十品如次:

【厚朴】

李杲說:“厚朴,苦能下氣,故瀉實滿,溫能益氣,故能散溼滿。”《湯液本草》說:“厚朴消痰下氣。”張錫純說:“厚朴,為溫中下氣之要藥。善開寒痰凝結。”(《醫學衷中參西錄》)故舉凡溫中、下氣、燥溼、消痰,皆可用之。不過本品苦溫,多用於溼痰、寒痰、氣痰之症。

【枳實】

《本草衍義補遺》說:“枳實瀉痰,能衝牆倒壁,滑竅瀉氣之藥也。”《藥品化義》說:“枳實專洩胃實,開導堅結,消痰癖,祛痰水,逐宿食。”《世醫得效方》還記載用枳實、皂莢為末,米飲為丸,米飲下,治療痰結腑氣,導致大便不通的經驗。

筆者用本方略事加減,治痰滯腑氣、大便秘結不爽,從而導致脘腹不適、周身困脹不適(包括冠心病心前區憋悶不適之症),亦常獲效驗。

【檳榔】

檳榔習用於破氣、消蟲積。其實除有上述功用外,還能下氣行水化痰。正因為檳榔破氣行氣,故對水溼聚結而成痰癖、癥結之症皆可用之,故李時珍說檳榔治“痰氣喘急,大小便氣秘。”(《本草綱目》)

【大黃】

大黃不僅是瀉下、行瘀(酒制)劑,而且也是祛痰劑,運用得當,借其瀉下作用,不失為一味逐瀉痰熱的佳品。著名的礞石滾痰丸就有大黃,其他如大黃甘遂湯、大黃牡丹湯、大黃附子湯等等,如細加玩索,均不難發現大黃寓瀉逐水飲痰濁之功。

歷代醫家對大黃逐水祛痰功用,作了大量的記載,如大黃“洩壅滯……,溫瘴熱痰。”(《日華子本草》)“除痰實……,諸老血留結。”(《名醫別錄》)“破痰實冷熱積聚。”(《藥性論》)等等。

【橘紅】

橘紅消痰利氣,寬中散結。《本草綱目》記載:橘紅“下氣消痰”。《藥品化義》記載:“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蓋治痰須理氣,氣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藥之上。”橘紅、枳實,皆有行氣化痰之功,橘紅則偏橫行而散,枳實則長於破氣而降。

【萊菔子】

萊菔子甘、涼,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消食,解毒。

《唐本草》記載:萊菔子“散服及包煮服食,下氣,消谷,去痰癖。”《日用本草》亦記載萊菔子“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谷。”朱丹溪還說:“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朱氏之言,雖失之過激,但說明本品化痰消積下氣的作用是好的。

【蜈蚣】

蜈蚣不僅能祛風定驚,而且能散結化痰涎,張錫純說:“蜈蚣走竄之力最速”,治“癲癇眩暈”,“治噎膈者,蜈蚣當為急需之品矣。”(《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說蜈蚣是治噎膈急需之品是對的,但張氏這裡所指的噎膈,系專指瘀血。這不免失之片面。

七十年代筆者在中草藥治癌組工作時,所見噎膈之症甚多,而噎膈多系痰涎阻膈,或由頑痰死血膠結而成。筆者亦常利用蜈蚣走竄化痰涎之性開閉通膈,對於已確診為食道癌、胃癌,但形體尚旺盛,胃氣未衰敗之患者,常可在短期內起到開塞通膈之效。蜈蚣對周身內外停聚之痰涎,皆有破散作用。

筆者治療泌尿繫結石屬於痰瘀聚結之症,每用蜈蚣使其間,效驗頗佳。

【皂莢】

皂莢除頑痰,滌垢膩功力最強,“凡腸胃有垢膩穢惡之氣,皂莢專能盪滌垢膩,宜通穢積,腸胃淨潔,則諸症自除也。”(《本草經疏》);《本經逢源》亦記載:“肥皂莢,除頑痰垢膩。”所謂腸胃垢膩穢惡之氣,就是痰濁。

皂莢不僅對腸胃之痰濁有效,對化散上焦膠固之痰亦有效,《金匱》皂莢丸治“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就是用皂莢祛痰。不過皂莢祛痰滌垢之力較強,若重劑單行,往往胃中不適,故可配合“飲以棗膏,安其正也。”

【礞石】

礞石不僅治頑痰、老痰膠結不化之症,而且有平氣鎮驚的作用(按:氣驚不平又容易生痰),《本草綱目》記載:礞石“治積痰驚癇……,治驚利痰。”筆者用本品治頑痰膠結之症,常察其痰之寒熱而佐使他劑:屬熱痰膠結者,仿王隱君礞石滾痰義,加大黃、芒硝、瓜蔞;屬寒痰沉冷痼疾,加白芥子、枳實、沉香粉(吞服)。

【海藻】

軟堅消痰,利水洩熱,破“氣痰結滿。”(《藥性論》);《本草新編》記載:“海藻專能消堅硬之病”。所謂“堅硬之病”,大都是痰結不散之徵。昆布軟堅、行水,消積破結而化熱痰。

《本草經疏》引東垣的話說:“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鹹能軟堅之功也,詳其氣味性能治療,與海藻大略相同。”

古今醫家用軟堅化痰藥,常將二藥同時使用;但二藥相比,海藻藥力比較緩慢,昆布藥力較強且有滑利痰涎之功。據古代文獻記載,過服海藻、昆布“令人瘦”,所以臨床上可以利用其化痰軟堅之功來治療軀體肥胖、動脈硬化以及高血脂等症有熱痰見症者。

古醫籍中有海藻反甘草之說,故一般認為海藻不可與甘草同用,此說不足置信,筆者用大劑量海藻軟堅化痰治癭瘤、頸淋巴結核諸症時,特以甘草佐使其間,一則取其調和諸藥,再則取其二藥藥力相激,提高藥效。

【牡蠣】

牡蠣化痰軟堅,是治痰濁結聚之瘰癧和腹中腫塊常用之劑,同時還可“主氣結心痛,脅下痞熱等症。”(《本草經疏》)本品生用、煅用功效不同:煅用偏於攝精止汗,生用才能化痰軟堅。

海蛤粉與牡蠣同類,也有化痰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牡蠣偏於軟堅散結化痰,治痰核癥瘕諸症;海蛤粉則長於治熱痰粘稠不易咳出諸症。

【連翹】

連翹清上焦心肺之火,歷來用於清熱解毒,散結,療瘡瘍諸疾。

李杲說:連翹乃“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乃結者散之之義。”、“一切血結氣聚,無不調達而暢通也。”(《藥品化義》)“血結氣聚”,肺熱鬱而不化,就容易產生熱痰而熱痰不清,又容易生痰毒。筆者治療熱痰聚結、以及熱痰化毒之症,每每選用本品,療效頗佳。

【澤瀉】

澤瀉祛瀉痰飲,系通過利水滲溼洩熱而起作用。

所以《本草綱目》說:“澤瀉洩溼熱,行痰飲。”《金匱要略》澤瀉湯治痰飲上犯“其人苦冒眩”,其理亦然。

《本草正義》將本品消痰作用講得比較透徹:“澤瀉,最善滲洩水道,專能通利小便。其兼能滑痰化飲者,痰飲亦積水停溼為病,惟其滑利,故可以消痰。”

【茯苓】

茯苓是益心脾之品,性味甘淡平,對實不耐補,虛不耐攻之各種痰症,尤為適宜。《本草正義》有言,“茯苓,能利竅去溼,袪驚癇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此理甚當。

【冬瓜子】

冬瓜子甘涼,潤肺,化痰,消癰,利水。陳念祖說:冬瓜子“潤肺化痰,兼益胃氣。”對年事己高、體質虛弱之痰熱患者,尤為要藥。

【薏苡仁】

薏苡仁有利溼排膿,健脾舒筋功用。本品化痰,系通過健脾益胃而起作用。

《本草經疏》記載:“薏苡仁……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洩”。“補脾”、“滲洩”,即能祛溼化痰。

本品既是藥品,又是食品,久服、重劑亦無妨。筆者治療屬痰濁凝聚成癌之症,皆重用本品,既益脾胃,又有助於治療癌腫,對肺癌、子宮頸癌,尤應選用。

【半夏】

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是歷代醫家治療喘滿痰多、嘔吐反胃、胸膈脹滿(多因於痰)、以及痰厥頭痛必用之藥。

故《醫學啟源》說:“半夏和胃氣,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對嘔惡不止,諸藥無效,或噎膈痰涎梗阻之症(如食道癌),可以在處方中加生半夏和胃化痰,視病人體質強弱,每劑用3〜6克無妨。

古今本草,皆認為生半夏有毒,這是受歷史條件限制的一些侷限的看法。筆者在用中藥治癌工作中,常用生半夏化痰通膈、和胃止嘔,在控制症狀方面,生半夏優於法半夏,並未發生中毒現象。

【白礬】

白礬酸澀而寒,消痰、利痰之力較強,凡痰涎壅塞較甚之症皆可選用之。

《長沙藥解》記載:“礬石(指白礬)……善吐下老痰宿飲,緣痰涎凝結,粘滯於上下竅隧之間,牢不可動,礬石收羅而掃蕩之,離根失據,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所以本品乃消利頑痰飲澼之劑。臨床運用可裝膠囊內,空腹吞服1克治療慢性“乙肝”,筆者常選用之,甚效。

【遠志】

遠志祛痰解鬱,益智安神。

《本草正義》說:“遠志又有消痰飲,止咳嗽之功。”;《別錄》說:“去心下膈氣,亦即此意。”《外臺》載《古今錄驗》胸痺心痛一方中即有遠志,頗合此意。”

【焦山楂】

焦山楂消食積,散瘀血,治肉積、癥瘕、痰飲。食積、肉積,都是生痰之源,因此用本品化痰甚好。李時珍說: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塊。”(《本草綱目》)本品還有散瘀血的作用,因此痰瘀相兼之症,用之最宜,但一定要炒焦入藥。

【炒麥芽】

炒麥芽消食、和中、下氣。消食和中下氣即是治痰之本。《藥品化義》說,“大麥芽,炒香開胃,主癥瘕氣結,胸膈脹滿,鬱結痰涎。”《本草求真》記載:“麥芽,得生升之氣,達肝以制脾土,故能消導。凡怫鬱致成膨膈(按:氣機怫鬱致成膨膈,多系痰積之候)等症,用之甚妙,人皆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是治肝生痰之妙品。

【神曲】

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調中。健脾和胃,消食調中,即可化痰。

《本草求真》記載:“……其性六味為一,故能散氣調中,溫胃化痰,逐水消滯。”《本草正義》記載:“逐痰積,破癥瘕”。《本草經琉》說:“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神曲乃後人專造,以供藥用,力倍於酒麴。”

但現在市售之所謂“六曲”,往往製作不良,並有煎煮後仍如頑石者,並非如《本草求真》所言,“其性六味為一”,所以筆者對痰積蘊遏於胃腸胸膈之症,常以農家制作之甜酒麴隨藥吞服,每次0.5克。

【鬱金】

鬱金系治氣鬱、血鬱之佳品,故有“鬱金”之稱,正因為具有良好的解鬱作用,解氣血之鬱,即是治內鬱生痰之妙劑,所以《本草匯言》說:“鬱金,清氣化痰,散瘀血之要藥。其性輕揚,能散鬱滯,順逆氣,上達高巔,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氣血火痰鬱遏不行者最驗。”

上述列舉的藥物,用傳統的分類眼光看,有些似乎不屬於化痰藥,但不要囿於書本,要從實際療效和發展的眼光來判斷藥物的類屬。

自《神農本草經》到《本草正義》,歷代醫家在醫療實踐中,對中藥的主治功用,都不斷有所發展和補充,這既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也是中藥本身的優勢。基於中藥功效的廣泛性和中藥成份的複雜性,因此應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和觀察中藥的實際效能,新其用,有所發展,不要泥古,不要僅僅將貝母、膽星、桔梗……等作為化痰藥。

《藥鑑》“張跋”有言:“用藥之難,非順用之難,逆用之難也。非逆用之難,逆用而與病切合之難也。……故曰: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藥無常品,在人之善學用耳。”此論甚精闢,可資借鑑。

相關閱讀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新中醫》1984年第12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運營編號:GYZX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