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用戶2365561463808


《易經》講的是什麼?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們元派學說中的核心。《易經》分為經、傳兩部分。由於元派是以卦象變化為基點解讀易經的,所以元派不怎麼說到《易傳》,常只講《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萬物取象而成,也就是六十四卦就包含了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現象。而這六十四卦,每兩卦一組,互為陰陽,成一個太極。所以要了解《周易》還必須先了解太極陰陽的概念。

世間萬物起於“無極”,“無極”無極而太,是謂“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兩儀就是陰陽,“陰”的特質就是凝、縮、止、寒、靜……,“陽”就正好相反相對。太極是運動的變化態,其中的陰陽消長通常是以慣性發展的,但如果發展到一方強勢到了極點,這個狀態就會傾覆,也就是物極必反,陰(陽)極陽(陰)生。所以,太極的最佳狀態是維持一個相對狀態的平衡。

《周易》取象六十四,每一個卦象都是這個太極中的各種表現,有太過,有不及,有中孚,各種表現對應各種變化,在加以參照太極的基本運動規律。吉凶就出來了。

比如乾卦卦象亨通,如一片坦途,而姤卦暗生陰霾,所以乾之姤(乾卦初九爻)就是“潛龍勿用”。(各個卦象的具體含義可以看我以前發的《《周易》元派新說》)

《周易》的整本書就是給人們說明,各種態勢下,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己的取捨與選擇、將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如何才能趨吉避凶。而這一切都是屬於後天卦屬。

如果是先天卦做占卜之用,那麼陰陽五行卻是最重要的,反而《易經》的爻辭有時可以只做參考。



天衢


從系統變化上看,分為“易”,“不易”,“變易”。以這三點大致可觀周易系統。

①簡易,世間萬物,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再複雜的東西,我們都能用易學將其簡化,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歸於有與無,陰與陽之間。合理簡化以觀問題,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事物的本質。

②不易 ,世間萬物,大到無極,小到看不見,即用“太”和“極”來形容,天大地大,大到無極,大下面加一點,即“太”太大,我們就有了“小”的概念,“太”小到看不見。“太極”大到看不見,小到看不見。萬般事物發展都有其因果。來之不易,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多到 我們目前的智慧根本無法解釋、無法想象。 等到哪一天我們的智慧夠了,這些現象就變 得簡單了。

③變易,掌控世間萬事萬物變化的那個東西,是永恆不 變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宗教家作是“上 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或是“菩薩”; 哲學家叫它是“本體”.“本源”;科學家叫它 是“功能”;政治家稱之為“源頭".“啟 始”.“基石"。 !周易主要講中國傳統國學文化!運用變化的規律,迴歸到不變的本體上來。……

“周易”的易學始終都圍繞著簡易,不易與變易的思路來講解和闡述事物的本質與變化的。

從“簡易”、“變易”到“不易” 《易經》本身分三個模塊:簡易、變易和不 易。“簡易”是易理的部份,“變易”是卦象的 部分,第三個模塊是“不易”。我們都是用變化 的視野去看變化,而《易經》是用不變的視野看 變化。從參照系上講,只有不變的才能顯現出 變,能不能轉身,也就是《易經》能不能入門, 就在這裡。

如果我們以動態的思維或視野去看這 個世界,以變看變,參照系統是錯的,一定是霧裡 看花;或者說是“二乘”,以幻看幻,以變化的吉 兇去求變化的吉凶,沒有意義。在這樣一種思想 誤區裡,很多人學“易”越學越亂、越學越雜、 越學越胡塗。因為不變是絕對的,變是基於不變 的相對。 因此,《易經》是通過“簡易 變 易”的描述來幫助我們實現“不易”,也就是不 變。但我們被變化牽走了,活在變化裡無可奈 何。所謂中國文化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 變”,以變化應變化叫聰明,甚至叫糊塗。

從系統分類來看,易經主要講的是天地人的相互融通的關係,即64卦。運用了64卦體系,即八卦。

《周易》因為是從八卦相而成,所以 就離不開干支、河圖、洛書、陰陽、五行的理 論,《周易繫辭上》:“大衍之數五十,其用 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 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物以象閏;五歲再 閏,故再物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 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易經有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 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 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 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 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 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這一段內容就是解釋,象與數之間的聯 系。理解了這一層的內容,再結合前面“數往 者順,知來者逆”就不難理解《周易》也是在預知預測方面 ,出神入畫,千變萬化了。

“周易”《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 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 《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 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 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含著樸素深刻的 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 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 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 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 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 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 明的源頭活水。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 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 道家共同的經典。

《周易》國學對我們的啟發:“觀乎天文,以察時 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賁卦彖辭裡 的一句話。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天主時 所以我們要與時俱進、“以察時變”,但我們經 常“與事俱進”或“與人俱進”,這是我們行為 的常態,跟著事走,或跟著人走,要麼跟著別人走,要麼跟著自己走。

如何從“與事俱 進”或“與人俱進”回到“與時俱進”呢? 我們再來看艮卦的彖辭:“時止則止,時行 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人生要做到 時間止則止,時間行則行。

易學中國文化講的是時 間:中國文化的天文部份講天時地利,再到人和。其人文部 份一樣講的是時間,是以時為參照,包括中醫開 方開的就是時方,我們要做到“與時俱 進 識時務者為俊傑”,中國文化就是幫助 我們“識時務”。

易學其講的是時間、時令、時局 時候。 人的行為規範是以什麼為背景?我們經常以自 己的訴求、願望甚至慾望為背景,所以經常會事 與願違,我們的“願”是我們的主張,但忽視 了“時”,我們的時間概念只是停留在幾點鐘以前,我們的主張大過了一切時間,而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易經·文言》裡有這樣一句話:“夫大人者,與天 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 神合其吉凶”。

“與天地合”才是德,《易經》 對道德的結論是:依照道的行為才是德行。“與 日月合”才是明,意思是明白的人是跟日月相通 的。“與四時合其序”,四時就是春夏秋冬,或 者東西南北都可以,在中國古代立法裡,秋後問 斬或秋後算賬是個實相,到了秋天才來幹這個 事,秋天以前先把你抓起來,“與四時合其 序”在文化和社會行為裡面就產生了這果。

“序”就是秩序,人、社會、思想、行為都 有秩序,文化也有秩序,我們是在遵循這樣一個 循序漸進的生命旅程。就像每本書都有一個序 這個“序”代表書的一個流程。

最後才是“與鬼神合其吉凶”,吉凶是放在 最後的,我經常講心裡有鬼才有吉凶。就是通過 不得已而說的人間的吉凶,慢慢幫助我們“與四 時合其序”,也就是與時間同步,然後“與日月 合其明”,再高一點“與天地合其德”。

所以 《文言》把《易經》人文的架構和秩序講得很清 楚。我們從吉凶的層面提高到遵守秩序的層面上來。……

開發易學,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與時懼進。順應時代發展。以上是我的觀點和理解。感謝您的閱讀和見意。









LxSd178


易經究竟是講的什麼呢?其實在五四文化運動時期,先哲民國大師們,對易經包括中國所有古史書的,用西方社會工程歷史學的科學方法進行考據的結果證明,寫就了幾百萬論文彙編 古史辨 。 其中易經披著哲學聖道外衣下的唯古是信,實質上是普世占卜,算卦之術的本來面目。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一直到70年代文化大革命終結的這個將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易經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基本上是沒有用,在古史辨當中已經被徹底的否定,還原出算命的真面目,所謂的三聖和孔老二的關係都是後人的瞎編
,下面引用百度,《周易》一書的編纂過程的研究,揭示了其卜筮的本來面目;對《經》、《傳》性質的探討,對《經》、《傳》兩種古史觀的比較,辯明瞭《易傳》的不合於上下經;對“聖人觀象繫辭”說的考證,破壞了伏羲神農的聖經的地位;對於《易傳》成書年代的考證,剝奪了孔子的《易傳》著作權。總之一句話,在古史辨派看來,《周易》經傳與傳統所謂的三位聖人沒有什麼關係。真可謂是“從聖道王功的空氣中奪出真正的古籍”。


ctix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1、易經:易經共有三種: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只有《周易》傳世。故今天所說《易經》即指《周易》。

另有觀點:《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稱為《易經》。《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2、易本義為日月為易,陰陽交替。易在易經中有三種含義:一變易,變化;二簡易,簡單;三不易,不變。但核心含義是變易。

3、經:經典,不變,常則。

4、卦:懸掛之義,把自然現象懸掛起來便於觀察,也就是說易經將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用符號來表示。

5、爻:交錯之義。易經藉助陰陽交錯構成不同的卦象。

6、陰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

7、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

8、陰爻:斷開的橫線,用六表示。

9、陽爻:連續的橫線,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最大陽數,所以用九表示陽爻。

11、六: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為成數。成數六與八屬陰,陰爻性質收縮,六比八小,八為少陰,六為老陰,所以以老陰六表示陰爻。

12、剛爻:指陽爻。

13、柔爻:指陰爻。

14、彖辭:彖是斷,彖辭就是斷語,用以判斷或概括一卦的含義。

15、爻辭:解釋一爻的含義。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來模擬形態與事理。卦象為大象,爻象為小象。

17、時: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說明終始關係。

18、天道:五、上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為三才之地道。

21、時: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說明終始關係。

22、位: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說明上下相對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與下卦的二為中。

24、正位:陰爻居於陰位,陽爻居於陽位為正。

25、君位:指四爻與上爻之間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兩爻能代表一卦的總體意義就是主爻。

27、元:易經中一般認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經中一般認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經中一般認為是收縮,成熟。

30、貞:原意是占卜,易經中一般認為是正而固。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30、吉:順從易理為吉。

31、兇:違反易理為兇。

32、悔:犯了過失,心中想要補過遷善,知過而能改,悔後趨吉。

33、吝:犯了過失,找理由掩飾與推諉,知過而不能改,吝常趨兇。

34、咎:災禍。

35、當位:陰爻居於陰位,陽爻居於陽位。

36、不當位:陰爻居於陽位,陽爻居於陰位。

37、陰位:從下至上,二、四、六(上)為陰位。

38、陽位:從小至上,一(初)、三、五為陽位。

39、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為內卦。

40、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為外卦。

41、相應:下卦的初爻對應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對應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對應上卦的上爻,如果一為陰爻而另一為陽爻,則為相應。

42、不相應:下卦的初爻對應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對應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對應上卦的上爻,彼此同為陰爻或同為陽爻,則不相應。

43、承:卦中相鄰的二爻,陰爻居於陽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陽爻,叫陰承陽或柔承剛,大多順而善。

44、乘:卦中相鄰的二爻,陰爻居於陽爻上面,乘駕在陽爻上面,叫陰乘陽或柔乘剛,大多逆而劣。

45、經卦:又叫三畫卦,共八個,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46、復卦:又叫六畫卦、成卦,共64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64卦,每個復卦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

47、反卦:前一卦像捲簾一樣反過來就是後一卦,後一卦反過來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兩卦。

48、對卦:兩卦六爻從初至上陰陽相對,比如乾坤兩卦。

49、八卦:八種自然現象,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50、本卦:無論用什麼方法起卦,得到的這一卦就是本卦。

51、變卦:變卦相對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動爻”,即老陽、老陰之爻,此爻即為“變爻”,即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那麼本卦相應的就會轉變,原來相應的的陽爻就變為陰爻,陰爻變成陽爻,因而得到一個新的卦,即為變卦。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奇門風水自學


乾卦第一乾為天,

君子自強宜乾乾。

坤卦第二坤為地,

厚德載物惟坤元。

屯卦喻示業初創,

人間萬事開頭難。

我求童蒙童求我,

蒙卦蒙學誠信焉。

需卦闡述出行苦,

艱難險阻須強健。

訟卦人間多紛爭,

疏通水流尋本源。

師卦戰爭君王事,

將帥智信仁勇嚴。

相親相輔說比卦,

先王吐哺國封建。

密雲不雨小畜卦,

文德完善需時間。

坦坦蕩蕩是履卦,

光明正大不愧天。

天地感通是泰卦,

世間萬物動中變。

否卦不利君子貞,

小人當道世事艱。

(未完待續)


劉豫州998


《易經》從其文字來講,其實就是周朝占卜結果的記錄,所以又叫《周易》。但是從其內容來講,又非常的博大精深。對《易經》的理解,孔子可以說是研究的最透徹的,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就是說這是天地之間的準繩,能夠揭示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

《易經》的內容大概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象,二是數,三是理。很多人解讀易經,基本都是集中在理上面,對象與數的解析則不怎麼看重,但實際,這三個各有各的厲害之處,每一個方面都有其博大精深之處。

先來說一下象。所謂的象,其實就是類比。《易經》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它的意象。八個基本卦裡面,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兌代表澤,離代表太陽,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然後基本卦之間組合,也有它對應的意象,地山謙卦,地在上面,山在下面,大家想象一下這個畫面,本來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但卻低於地面了,這就是一種謙虛的態度啊,所以此卦名為謙。這是講每一個卦的大象。

除了大象,還有具體每一爻的小象。比如屯卦第三爻,上下皆陰爻,就好比被莫名的東西包圍著,進退兩難,所以這一爻的爻辭是:“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這是一張惶恐的畫面。所以通過這種小象,可以很直觀的懂得很多事情。所以《易經》的象講的是天地萬物之象,通過象來直觀的揭示萬物之本質。

再來說數。所謂的數,其實就是數字,古代因為還沒有阿拉伯數字,所以用甲乙丙丁這些符號來代替,所以我們現在整個的術數體系,都是從易經發展而來的,雖然是以占卜預測為主,但暗合天象、地象、人象。先天八卦的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的數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順序,分別對應六一八三四九二七。至於再詳細的數理,幾乎就是整個術數體系了,往下講的話,根本講不完。總之,“數”也是《易經》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數揭示宇宙萬物運行的週期與規律。

最後來講一下理。這一塊其實是最表面的一部分,歷來解讀得最多,也比較容易懂,就是把象與數通過大家都能懂的道理展示出來。比如孔子在《序卦傳》裡面對《周易》六十四卦順序的解釋,這就是理。是從人文的道理上去講《易經》。孔子說有天地而萬物始生,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萬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意思就是說有天地則萬物生,萬物剛剛出生是懵懂的,什麼也不懂,所以接下來是《蒙》,蒙卦就是講怎麼教育小孩的,如何啟蒙。除了要教育,還得養啊,所以受之以《需》,需就是情感與物質的需求······

所以你看,理的層面,說的是我們做人的道理,是我們做事的道理,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方法與智慧。

《易經》以的象以直觀的畫面,給我們展示萬事萬物的本質,通過數給我們解釋宇宙忌萬物運轉的規律,通過理教會我們做事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處世的方法與智慧。這就是《易經》講的內容。


l易耕堂l


《周易》歷來稱為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其實如用簡單的觀點看,僅僅一個字一一人。如用較複雜的觀點看,再加一個字一一德。最後如再加一個字,那就是一一交。《周易》64卦概括起來,不外人、德、交三字而已。

一、人。我們看巜周易》乾卦開宗明義卦辭是:"元亨利貞"。"元"(古通仁。亻二和二人同義,延伸為人與人的關係)講的是怎樣做人;″亨″者通也,講的是瞭解情況才能做成事;″利"者宜也,講的是人不可見利忘義;"貞"者事之幹也,講的是人做事要持之以恆,做人要主持正義。八卦講的就是天地(父母)、風雷(長女長男)、水火(中男中女)、山澤(少男少女)。64卦講的也都是男女老少,夫婦家庭,親人朋友等,其中沒有任何一卦內容是離開人的。

二、德。做人首先必須有德,緊接著孔子在《文言》中講"元者善之長也",意思是說做人要以善為長(大);"亨者嘉之會也",是說做事最好(嘉)要集中(會)精力;"利者義之和也",是說人不能一切為已,還要為人想想(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是說人凡事要主持正義立場。孔子對"元亨利貞"四字的闡釋,後人稱為《四德之說》。隨後在《繫辭下傳》第七章中又提出二十七種德性,即履卦德之基也,謙卦德之柄也,復卦德之本也,恆卦德之固也,損卦德之修也,益卦德之裕也,困卦德之辨也,井卦德之地也,巽卦德之制也。以上九卦,每一卦具有三種德性,(其它兩種從略)共二十七種德性,加上前面的《四德之說》,總共有三十一種德性。當然,《周易》中不僅僅這三十一種德性,64卦中各有卦體卦德,那就要求讀者各自細心體會了。

三、交。下面講"交"字。孔子在《屯》卦彖曰說:"剛柔始交而難生。″剛柔指陽爻和陰爻,即所謂卦體。假如陰爻和陽爻不交,只能有乾坤純陽純陰二卦,其它62卦均為陰爻陽爻相交成一卦。(非綜即錯)假如僅僅有乾坤二卦,能成為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周易》嗎?恩格斯說:″相互作用是事物(產生)的終極原因。"(《自然辯證法》209頁)

我們要深刻理解這句經典名言。

《周易》歷來有三易之說,即變易、不易、簡易。鄙人曾抖膽提出"交易"一說,遭到不少人批評指責,說某狂妄自大,純屬無根之談。此次在這裡再次抖膽提出"交易″一說。個人認為在三易之前,首先應當加上″交易″。請問沒有交易,哪來的變易不易簡易?哪來的一部《周易》?

既然孔子讀巜易》,能提出四德之說和三陳九德之說,後漢鄭玄能提出三易之說,那麼當代的我們,難道就不能向孔子鄭玄學習嗎?就不能提出一個"交易″之說嗎?

我想青年朋友們讀巜周易》時,如能緊緊圍繞人、德、交這三個字上下功夫,將會一逼百通,個個都可成為易學家。(歡迎易學界朋友不吝批評指正)


朱友振


《易經》是什麼?其實四個字就講完了:變化之道。

易,就是變異啊,經就是路徑啊方法啊。有人講易,是簡單容易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說的過去,不過變異發展之法,不止簡單容易哦,還有紛繁複雜呢。所以,易字,不僅是簡單容易的意思,還有紛繁複雜之意。

《易經》講變化之道,那就也是在講一些變化規律。因此,只要熟悉易經之法理,也就懂得預測之術了。古人把易經分為三部分,是象數理。所以預測之法也分象數理,用現象表現來預測,用數字模型來預測,用理法道理來預測。懂得其中一種方法,已經算很不錯了,懂得倆種方法,就更精準了,若是三種方法都能融會貫通,那就算非常高明的人了。

說到這裡,您會不會也想學習啊?或許您也會好奇我這麼講,那我又學到多少呢?我雖然是個算命先生,也算接觸過易經,不過我沒學到什麼,都是拾人牙慧而已,八八六十四卦我都背不齊全呢哈。

好了,就講到這裡吧,總結來說,《易經》講的就是很簡單的象數理的發展變化之道,也是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之道。【本人緣福堂命理師陳一宏,汕頭人士,歡迎交流切磋】


命理師陳一宏


《周易》裡面講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啟蒙的一位數以內乘法這一簡單的基礎工具,遇到問題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具體地說,《周易》是“宇宙代數”,即用代數一至九這一條龍數字相乘,得出人類生存利益最大化的真理結論、答案。如果不知這些代數所代的文化內容,就根本讀不懂。

知道一至九這一條龍數字相乘的代數所代的文化內容,會九九乘法口訣的每一個人,就能像買日用的白菜口算價格那樣,簡單容易地讀懂《周易》了。

附:

文化的確切定義就是:應用數學的科學法則正確處理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和諧有序地發展的文明開化活動。

簡單地說,“文”就是應用數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這一條龍,“化”就是制止壓制“文”這一條龍中的“六”,即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把“文”“化”二字合起來,就是以“文”“化”人和事物,制止壓制對方選擇不同目標、意見的行為的文明開化活動。

一條龍數字代數代表的內容:

1.“一”——自己要明確樹立整體目標,提出一個意見即“德”/乾;

2.“二”——對方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的目標、意見,自己要包容、愛護對方的不同的目標、意見,即“愛”/艮;

3.“三”——自己與對方從雙方討價還價的目標、意見中競爭出明白的創新共識目標、意見,即“新”/離;

4.“四”——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共同遵守人們選擇認同的法則、法紀、規矩,即“規”/巽;

5.“五”——雙方競爭創新共識目標、意見,要公正、公開,經過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即“公”/龍:虛擬一至九一條龍,無具體卦;

6.“六”——核心成員投票決定出的目標、意見,交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即“民”/坤;

7.“七”——對方全體人員民主選擇,要通過票決、交換,要大膽反映自己的意願,即“道”/兌;

8.“八”——對方全體人員在票決、交換中,要選擇能補自己不足的、最需要的目標、意見,投票、付款,即“善”/坎;

9.“九”——自己在看待、管理如上活動程序時,不能在私下反對,即“管”/震。

這正如俗話所說的:“一龍生九種,九種不相同。”中國漢字的圖像象形字都是由它們組合或代出來的。

例如:乾卦:一乘一得一,答案是按文化一條龍內容中的第一條內容辦。

詳見拙著《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不要天天為《易經》而纏,周王寫《易經》闡述了人與自然並生並存,適應於天地融合,人文氣象自然法則遵循,天干地支,八卦五行自然規律周而復失,事物的循環性,人的因果現象起因結果性,其重要因素分內,表象人文,表象現象自然,過多的還是人文社會學科內,它不具備什麼叫文化創造性,(物質性)。它《易經》本身就是侷限性,困梆性,束縛性,巫術,玄學之內。看了很多對《易經》的見解各至一詞,其實,我們不難分析,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易經》它沒有對中國文化進展取得突破性改變,相反消弱了中國文化自信向前發展,還有人鼓吹什麼群精之首,凝視還要把中國拉回不成,重溫《易經》。我們對《易經》的探討不是去迷信它,更不是猜測它的深奧,而是取之物理之學,感觀它心學智能,物質變化理念觀,便不推理想象哲學及神學未知法,我們人類有生以來,就是以物質基礎做後盾,沒有物的應用方法,人類是無法生存,根本談不上什麼精神文化。《易經》講的是人文自然,實具它以超越人文自然,反抺糊思維猜想主義,沒有系統化設計自然規律所變化,只知有不知其。它所告訴人們的是"末知"沒有明確,《易經》一書只閱中國,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