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一个新兵的新生

一个新兵的新生

作者 王山城

  我生于1933年,兄弟6人,家境贫苦。原来家住盘锦,后因发大水把家里的房子冲走了,于是全家逃荒来到营口市。由于家里人口多,生计难以维持,家里揭不开锅是常事。1947年,营口正处于国民党统治,一片战争气氛,驻防营口的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招兵买马,扩军备战。尽管我只有14岁,年龄小,但做事还算机灵,手脚勤快,就被一个连长看上,招到身边做他的特务兵,也就是勤务兵,说是有吃有喝、管穿管戴,不用上前线打仗。也就是因为这些,特别是不用上前线打仗这一点,父母也就勉强同意我当了兵。那时候当兵打仗,全都是家庭困难、难以维济的无奈选择。

往事回眸 | 一个新兵的新生

就这样,年仅14岁的我就到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成了一名孩子兵。毕竟军队里解决了像我这样的困难家庭根本解决不了的生计问题。我这个连长勤务兵,除了传令、送信这一类跑腿的事,还必须兼顾连长的家务事,经常是每天不仅听连长传唤,还得伺候连长太太及其家人,买东西、生炉子等等这些家务活大多都落在我身上。

往事回眸 | 一个新兵的新生

我年纪小,腿脚灵便,随叫随到,各级长官派我送信、传令我一叫就到,很快就在营部、团部、师部混熟了,所以不久,就把我调到暂编五十八师师部通讯连当通讯员。那时,通讯分为有线和无线,有线就是有线电话,无线就是电报。我参军不到半年,就赶上了1948年2月25日王家善率部在营口起义这件大事。起义前,我是一点儿消息也不知道,这说明起义的保密工作做得好。2月25日那天,通讯连接到命令:“共军即将攻打营口,全师都要做好迎战准备,一旦形势不利,就从营口转移。”所以通讯连按照师部命令,于25日下午撤掉电话线,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就这样,师部的所有人员都在紧张地做着战斗、撤离、转移的各种准备。命令还要求全师每个人都准备一条白毛巾,需要的时候系在胳膊上。一时间,也找不到那么多的白毛巾,有的人干脆就把白色的窗帘布、桌布等撕成小条,应急备用。晚7时许,营口上空升起3颗信号弹,这是国民党暂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王家善率部起义的信号。我们接到号令,随师部进行转移。这时候,营口西部枪声大作,我就以为是辽南解放军打进来了。到了晚上10点,我跟随师部离开营口,向老边开拔。快到老边的时候,遇到了辽南军区的部队,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握手,表示欢迎。这时我才知道,王家善率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起义了。

那天夜里,我们起义部队离开营口,走了一夜,天亮时,部队开到大石桥百寨子一带驻扎下来。在那里驻扎了几天,受到辽南军区、行政公署以及当地百姓的热情欢迎。在此期间,师长王家善曾给部队作过一次讲话,大意是:我率全师起义,加入人民军队、跟着共产党走,是对全师官兵的前途负责,是为全师官兵选择了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我们只有走这条路,才能避免被国民党嫡系吞并排挤、被人民军队消灭的可悲下场。

在百寨子驻扎期间,当地百姓把我们起义官兵请进家中,为我们生火做饭,嘘寒问暖,把那时最好吃的黄米饭也拿了出来,待我们这些士兵比亲人还亲。当时我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黄米饭,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饭。临别时,老乡们还为我们带上花生、苹果,我和战友们都不由地感叹,还是当人民的子弟兵好,老百姓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起义部队经过凤城、通化,一路辗转来到吉林延吉一带。这时,我们这个师的正式番号是辽东军区独立第五师。辽东军区派来了政工干部,部队开展集中整训。这时,我们脱掉了国民党的旧军装,换上了解放军的新军装。换装那天我特别高兴,特意跑到一家照相馆照了一张穿新军装的相。从那时起,我就特别留心,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在当地找一家照相馆照一次相,留作纪念。

独五师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和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战斗力也大幅提高,为下一步参加解放全国的战斗打下了基础。

1949年1月,王家善部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军,番号一五○师。6月,王家善奉命率部入关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役。9月进入鄂西战场,战川东,解放四川首府成都,到1949年底,四川全境解放。1950年2月,王家善率师东下,在湖北境内休整。1950年10月,王家善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整个赴朝作战期间,王家善师全体官兵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英勇奋战,再立新功。

在正式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之后,为了丰富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因为我年纪最小,学什么学得快,所以经常被派到文工团去学唱革命歌曲、快板书,学会之后回来教唱其他战士。时间一长,我渐渐地对乐曲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培养成一定的乐感。现在我还能比较完整地唱出好几首当年在部队里学唱的歌曲,例如《八路好》:八路军好,八路军强,因为八路军打仗为老乡……这些革命歌曲伴我至今,经常唱上一段,总让人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所以我经常参加社区、老干部集体活动,唱老歌、作新词,讴歌我们幸福、平安的美好生活。

王山城 1933年12月出生,营口人。1948年2月跟随王家善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历任五十军一五〇师通讯连通讯员,四野司令部通信处学员。1953年转业到营口工作,1983年9月离休。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驻营口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起义70周年”纪念专刊

往事回眸 | 一个新兵的新生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