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去年全球範圍發佈禁售燃油車時間表,讓人們意識到新能源車的時代就要來了,而純電動車、插電混動、燃料電池車等等,為什麼短短几年時間就成為未來的主旋律?一方面是全球戰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提升,更長的續航、更短的充電時間,直接關乎用戶的通勤需求,才讓新能源車來到我們身邊,將來還會取代傳統燃油車,與大家的日常出行密不可分。於是就有了人們所說的:“ 新能源車的發展,就是電池技術的發展。”

鉛酸電池

純電動汽車最早使用的是鉛酸電池,鉛及其氧化物製成作為電極材料,硫酸溶液作為電解液,這是現在大部分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低成本是其最大的優勢。不過,因為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低,從而帶來了體積大、容量小等問題,無法滿足一臺汽車對於自重的控制、驅動力的消耗,乃至每年超過 1 萬公里行程的使用壽命,所以無法大規模用於量產車上,最終被汽車廠商淘汰。

鎳氫電池

鎳氫電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很近,從早期的隨聲聽到現在的充電牙刷等小型電器很常見,正極為鎳氫的化合物,負極為金屬氫化物,其能量密度、充放電次數相比鉛酸電池有不小的提升,並且電解液不可燃、安全性有保障,製造工藝成熟,比亞迪在造車之前就是全球第二大的鎳氫電池製造商。

不過,因為鎳氫電池充電效率一般、有充電有記憶效應、工作電壓較低(無法使用高壓快充),並不適用於汽車的單一動力源,適合輔助發動機工作。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屬豐田,其混合動力系統採用阿特金森發動機 + 鎳氫電池組,阿特金森發動機本身具備中間轉速區間高效的優勢,卻也有著低轉速和高轉速疲軟的問題,而鎳氫電池正好能夠解決起步與高速動力不足的一大助力。

而從鋰電池廣泛引用之後,鎳氫電池在汽車上也有被完全取代的趨勢,如豐田新一代混動系統就採用了更高效的發動機 + 鋰電池組合。相比鋰電池,鎳氫電池的容量、循環充電的壽命以及環保角度都不佔優勢,成本的優勢也在鋰電池大力發展之下被弱化了,這正是鎳氫電池逐漸退出汽車領域的原因所在。

鋰電池

鋰電池正是現階段新能源車的主流選擇,鋰的化合物(錳酸鋰,磷酸鐵鋰等)作為電極材料,石墨作為負極材料,其優勢在於能量密度高、體積小、重量輕、充電效率高。決定鋰電池類型或者說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於電池兩極的材料,其中正極的材料是現階段的關鍵,如主流的磷酸鐵鋰、三元材料中的鈷酸鋰、鎳鈷錳等,在容量、成本、低溫充放電、安全性等多個維度上存在差異。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通用集團鋰電池組

不過無論任何類型,所有鋰電池組都會面臨低溫這個 “ 天敵 ”。不同鋰電池類型的最佳工作溫度雖然有一定差異,但低於最佳區間之後伴隨而來的鋰離子的活性降低,對於續航里程的影響比較大,這在我們此前的測試中也有所體現:搭載鋰電池組的電動車,北方冬季實際使用中的續航,普遍只能達到理論續航的 60% 多,最多也就 70% 左右。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騰勢 EV400 極限里程測試結果

低溫的負面影響從電池本身不太好解決,於是眾多汽車廠商想辦法給電池組加溫,增加單獨針對動力電池的控溫系統,採用這種做法的大部分品牌車型都有一定緩解作用,但實際效果還算不上出色的解決問題,因為有一些電動車控溫系統的耗電量,比低溫的損失還要大。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帝豪 EV450 搭載 2.0 版的 ITCS 電池智能溫控管理系統

在這方面可以有所期待的是,通用集團已經有意向與韓國 LG 集團合作,採購直接在電池組內部裝備多個溫控元器件的產品,不光能與現在一樣給電池散熱,還能在寒冷天氣提高電池的溫度。這項技術的落地值得期待,據悉,通用集團下一輪純電和插電混動的新車就會使用,取代現在日立品牌供應的電池組。

氫燃料電池

大家都知道 H2+O2 燃燒最終得到的水,所以氫氣是非常理想的清潔能源。就氫氣本身來說,燃燒可以釋放大量的能量、低溫表現上佳,最重要的加氫的效率高,加氫只需 5 分鐘就能行駛超過 600 公里,並且這個數據還有提升的空間,以上這些都要遠遠優於現有的鋰電池。

關於氫燃料電池車投入方面,日、韓兩國的車企早就開始了研究,如今已經小範圍投入到了各自國家的市場中,如筆者春節前試駕的現代 NEXO 氫燃料電池車,已經大量用於平昌冬奧會並上市銷售。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現代 NEXO 氫燃料電池車

而氫氣這麼好的能源,為什麼不推廣?因為以現在的技術獲取氫氣太難了。大家都學過電解水能得到氫氣,但耗費電能去電解水,然後再燒氫氣最終變成水,這個過程的用電量和損失還不如直接給鋰電池充電,成本太高。而成本、工藝都比較合適的是從石油、天然氣裡提取,但量並不大,所以燃料電池車 “ 只聞其名、難以推廣 ”。

石墨烯電池

對於未來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討論,最靠譜、討論最多的要屬石墨烯電池了,將一些專業角度的解讀 “ 翻譯 ” 一下就是:用這種材料結合鋰電池有兩種使用方法,一是用石墨烯的複合材料作為鋰電池的導電劑,二是直接用作負極,效果都是增加鋰電池的活性,從而提升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充電速度。

新能源車為何快速崛起?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大剖析

石墨烯 - 碳化海綿鋰氧電池

石墨烯電池可以有效解決鋰電池的短板,產品特質與新能源車用戶使用直接掛鉤。這種材質的好處確實大,而且韓國三星也已經對外公佈掌握了這項技術,但成本是一大瓶頸,石墨烯的獲取不太容易,早期是用於航天領域的一種材料,何時、採用什麼方式降低成本,將是這項優質產品 “ 飛入尋常百姓家 ” 的一大難題,各個汽車廠商都還沒有公佈在這方面發力的計劃。

簡單來說,純電動車的工作原理是 “ 充電直接用電 ”,氫燃料電池車則是 H2+O2 “ 燒成 ”(化學反應)電能和水,相當於 “ 燒氫 ” 來發電。兩種 “ 電池 ” 同樣都是零排放,電動車鋰電池能力密度更小、低溫活性差影響續航,充電速度慢的問題,氫燃料電池完全沒有,而且工作效率要高出不少,這正是氫被稱為優質能源的原因。

固態鋰電池

固態鋰電池顧名思義就是不再使用液態的電解液,採用固態電解質,其能力密度遠超現在的主流的鋰電池,這意味著純電動車型更高、甚至達到節能型汽油車的續航里程,並且充電效率相比現階段也有著質的飛躍,據悉裝備固態電池的電動車,最理想化的充電速度可達到 1 分鐘增加 800 公里,這可以說是新能源車的最佳核心部件。

現階段,一些海外的能源、科技企業,以及松下等電池製造商都開始了固態電池的研發,汽車廠商涉及這方面的只有豐田、本田以及日產三大日系車企,這源於日本國家層面的助推。從已經開始研究固態電池的各方計劃來看,預計 2020 年將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產製造方面有突破性進展。到 2030 年才能將這項研發成果落地、在新能源車領域廣泛普及,即離我們還有些遠,這也是各大車企發佈 2025 年全球禁售燃油車的應對戰略時,並未提及固態電池的原因。

來源 | 易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