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抱財網:改革開放40年,普惠金融開啟新徵程

7月5日,由財經新媒體“讀懂新金融”、麥子金服聯合主辦,抱財網、包公有財協辦的“改革開放40週年,和我們身邊的金融”主題沙龍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麥子金服副總裁兼買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石蔚明、包公有財執行總裁童哨兵和數十名資深媒體、金融行業人士出席活動並發表精彩演講。

抱財網:改革開放40年,普惠金融開啟新徵程

新經濟、新金融

社會有新發展,經濟有新經濟。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正在由移動互聯網進入新的智能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舊的商業格局將被打破,新的聯接和演化正在發生,人工智能與未來應用充滿想象。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副院長歐陽日輝在致辭中指出:讀懂共產黨,才能讀懂中國經濟。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要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振濤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普惠金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運用具體和數量化的統計數據,進行清晰的定量測度,能夠進一步明確當前制約普惠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和薄弱環節,從而更好地推進普惠金融有重點、有方向地發展。”

為了更好滴理解普惠金融的普及率、下沉深度和成本等問題,尹振濤介紹了現有的三個衡量普惠金融的重要指標,分別是G20指標體系、世界銀行指標體系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標體系。

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2018年,是網貸行業定局之年,行業風雲變幻,洗牌加速。

不合法合規的平臺被淘汰,部分小平臺選擇“良性退出”,只有真正優質的平臺“存”了下來。整個互金行業迎來了“去偽存真”,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的時代。

面對網貸行業的強力整治,抱財網主動擁抱監管,採取了更為理性的分析和積極的應對態度,並迅速開展整改工作:逐漸減少大額借款項目佔比並逐步停發大額標的,同時增加小額產品的供應,這是抱財網在“新政”之後的重大動作。

網貸1+3的監管體系,註定了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能夠活下來最後變成備案平臺是最重要的。活下來就意味著平臺的實力、合規和安全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加快,未來行業競爭將不僅在國內、更在全球。“新經濟”在呼喚著“新金融”,不論是機制建設、業務模式還是產品創新,都將快速向成熟市場靠攏,相信,在技術的驅動下,金融機構將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和變革業務模式,將帶來整個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體系的完善進化,必將更加穩定、健康、快速地發展,從而帶動新時代中國經濟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