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二現代商業的接軌(和世界商貿接軌)

改革開放——二現代商業的接軌(和世界商貿接軌)

歷史學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公司的力量》

現代商業是怎麼回事,現代市場是怎麼回事,不僅我們需要學習,政府也需要學習怎麼怎麼處理現代商業糾紛。

市場監管——公法監管問題——市場準入問題。

沒有契約文件,沒有商貿合同文件,就沒法建立起現代商品經濟制度——銀行、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很快就會被摧毀。沒有契約文件,沒有商貿合同文件,有個毛的現代市場經濟。

《財產權利與制度創新》:

每一次交易都涉及一個合約,在市場上所進行的交易都會在締約各方之間產生產權的全部或部分轉讓,這些轉讓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合約安排來進行。

我們消費者到市場購買非常多的商品的時候,都是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很多貨品還包括三包服務等等,有很多貨物就一次買賣(買菜等等)沒有後續服務,就和古代很多貿易集鎮裡面的一次買賣一樣。

但是不要以為交易就是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簡單過程,每一次交易都涉及一個合約,的確涉及一個契約或者合同,比如產品的說明書以及三包服務,屬於合同範疇(雙方出現問題,怎麼處理)。

支付寶的出現,解決了一個跨空間(網上交錢,網下收貨的交易模式,當然也包括退貨的保障,其實網上購物的交易過程是非常長的,收貨驗收之後簽收,再把支付寶的錢轉到商鋪手中,這個交易才基本上結束)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信任問題。

製造業一般是訂單(合同)客戶預付金、製造、倉儲運輸、在經過客戶檢驗合格收貨,客戶髮尾款(說不定還有質量跟蹤多少年的合同,也就是說這個交易或者合同要到幾年後才結束)。

更多的由文字構成雙方簽訂的交易合同就不說了。

交易早已經發展超過了一手交貨一手交錢的簡單過程,才孕育出了現代商業。

交易不僅僅只是買賣的交易,更涉及到投資的交易,還涉及到各種產權資本的歸屬,銀行參與交易,股票市場參與交易等等。

商業法隨著交易變成跨時空而轉變成現代如此複雜的商業規則。

我們的發展——從做事說起(這本來是可以寫一本書的——改革開放之前怎麼做改革開放之後怎麼做,但是資料不足)

我們改革開放之時,和我們現在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那是,很多事情沒做過,不知道不清楚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是怎麼生產汽車、衣服等等(一切一切的都不清楚),當時中國封閉很嚴重的。現在我們改革開放,和世界接軌也有四十年了。

我們很多開始都是跟著外資(包括港澳臺)學的,還有跟外資合資合作等等。

我們現在和世界交流沒有什麼問題,發達國際怎麼生產的,怎麼製造,農業是怎麼樣的,我們很多都可以去看看。

金融非常重要的一個點——證券市場(融資市場是,這個改革開放之前是沒有的,中國當時市場、貨幣都還是沒多大用的(統籌統銷下票證經濟)。不僅僅是金融很重要的一點資本市場是沒有,保險業是沒有的,當時的銀行和現在的銀行完全不一樣,在統籌統銷下票證經濟下面,中央銀行其實也不重要。

資本要獲得收益,這個大家都知道,存銀行的錢要獲得利益,這是不是資本?是資本。(當時也不是資本時代,利息好像也沒作用)

不僅金融業很多類別是沒有的,現在很多產業下面的細分門類很多也是是沒有的。

怎麼和外國人打交道,怎麼和外國人做生意,以前也就外交部的人可能接觸的多一些,其他的人都不清楚怎麼做,當時私有經濟都沒了,做生意是違法的。

最大的兩個改革,一個農業分田到戶(私有經濟的迴歸),中國當時是一個80%是農業,錢開始起作用了,農民的收成增加了,農民手上有錢了(需求活了),私人做生意也就放開了(人活了,追求財富也正常了),接著就是企業活了,人們可以辦企業(很有一些是從國企裡面偷技術人才,這時候的企業很多都是滿足農民收入增長的需求,內需起步的企業),做商貿等等,統籌統銷下票證經濟開始被市場交易的貨幣經濟取代。

市場交易的貨幣經濟已經佔據主流,金錢有了回報,變成資本,銀行賺錢的時代到來。

後面的後面再說。

在做事上面,看外資怎麼做的,看港澳臺怎麼做的,學習,他們能做,我們也能做。

開放就是看到世界,認識世界,改革目的就是務實做事。

市場活了,貨幣活了,人活了,生意活了,企業活了,產業發展,人們收入增長。

改革開放之前是什麼面貌,現在是什麼面貌,以前怎麼做事,做什麼事,改革開放之後,怎麼做事,各種事情都變樣了。

改革開放之前,農業人口占比很大,城市化意味著人們能夠在城市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從另一角度說就是在市場為生。

現在中國大部分人在市場中為生,感覺大部分人都還活的不錯,更可以從這種不錯或者這麼多人在市場中生活的秩序井然——瞭解市場的作用。

商貿集市、人民幣(錢幣)、價格、商品(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企業產業工廠、個體戶(商戶,商鋪)、貿易商經銷商、創業者、商業契約與信用、物流旅店餐飲、銀行金融、學校醫院、建築廠房、公共交通、進入市場的各種各樣的人等等述說著一個又一個努力或者奮鬥或者悲痛或者喜悅等等的故事。

民營經濟的代表——民營企業家:

改革開放,很重要的一點是,人“活”了,“企業”活了。

《吳曉波:中國企業家譜系(1978—2018)》:

企業家作為一個階層,在1956年曾經被制度性地清除。從1978年之後,企業家從無到有的出現過程,可謂本輪改革開放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因而具備了創世紀般的特徵。四十年間,企業家第一次替代政府成了解決就業和擺脫經濟危機的領導力量,富有創新的企業家精神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各個領域,並重新塑造了一代中國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