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油茶产业发展三大特性及及竞争格局

1、油茶行业发展概况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迄今已有 2,3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通过压榨或浸出等工艺,可以产出食用茶油。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以上,远高于菜油和花生油,甚至比橄榄油高出 7 个百分点,维生素 E 的含量也比橄榄油高出一倍。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以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 4 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油茶产业发展三大特性及及竞争格局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油茶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及发展策略前景报告》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提出,到 2020年,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 7,000 万亩,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 40 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 250 万吨。

(1)油茶种植业概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油茶的生态、经济和保健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化,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油茶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油茶种植面积超过 5,000 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 14 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超过全国总面积的 75%。

油茶在中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6000多万亩,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我国油茶种植进入高速发展期。2010 年,全国 14 个省(区、市)新造油茶林面积 260 多万亩,抚育低产林 300 多万亩;2011 年,全国新造油茶林 320 万亩,改造低产林 300 多万亩,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面积达到 5,080 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已达到 1,567 余万亩,良种推广率约 30%。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对油茶产业高度重视,予以政策、财政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亟待发展的茶油加工业

目前我国茶油加工企业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小型加工作坊。该类作坊为油茶种植户提供油茶籽压榨服务,单户加工量较少。该类作坊广泛存在于我国广大油茶种植地区,是农村中茶油加工的主要形式;第二类是毛油生产企业。该类企业不具备精炼茶油的生产能力,主要向广大农户收购油茶籽或茶饼作为原材料加工生产毛油并出售给具有精炼能力的茶油加工企业;第三类是茶油精炼企业。该类企业具备精炼茶油的生产能力,精炼生产所需的毛油有的来自自身生产,有的来自外部采购。

(3)前景广阔的油茶副产品加工行业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枯饼中仍存在 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 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 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 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发展前景很大。油茶副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对茶粕有机肥等油茶副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

(4)关于茶油的质量安全

2010 年,少数茶油企业的产品出现了苯并(a)芘含量超标问题,对油茶行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针对 2010 年“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质量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问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召集了行业专家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结论认为造成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的原因主要有原料不当的晾晒(如在沥青路面晾晒造成污染)、烘干(如烘干过程受到烟气污染)、炒籽时操作不当(如温度过高造成部分原料焦糊)等几种因素,而非是油茶籽油本身固有的,也不是制油工艺缺陷和浸出制油方法造成的。世界上浸出法制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技术还是浸出溶剂都在不断改善和提升,浸出制油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先进、安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油的制取,浸出工艺不会造成油脂中苯并(a)芘超标。因此,“油茶籽油苯并(a)芘超标质量事件”对油茶行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随着人们对油茶认知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消除,不会影响油茶产业的长远发展。

2、油茶产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油茶生长分布的区域性和油茶籽收获的季节性,对茶油、茶粕等中下游产品有较大影响,使得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周期性

油茶树与其他经济型作物类似,受自然条件因素影响,油茶籽的产量与其他经济作物类似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一般情况下,油茶籽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具有高低交替的规律。油茶籽价格也会随着产量的波动表现出相应的周期性特征。

(2)区域性

目前,我国油茶的种植及其相关产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油茶主要产区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北等省份。由于油茶加工对原料依存度较高,我国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上述主要油茶产区。同时,油茶主产区消费者对油茶产品较为了解,认知度较高,而其他区域则相对偏弱。

(3)季节性

现阶段我国油茶主要品种的成熟期集中在每年的寒露(10 月 8 日或 9 日)至霜降(10 月 23 日或 24 日),油茶果采摘后的保质期一般为 4 个月。为保证油品质量,行业内一般把茶油毛油的生产期安排在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3、油茶产业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促使山茶油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费水平的升级,食用油市场上“健康”、“营养”等概念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成分的小品种油开始流行。橄榄油、玉米油、茶油等高端小品种油逐渐走俏,虽然这些小品种油的定价相对高于传统食用油,但是其更加健康、营养的特性在增加了居民消费多样性的同时,也使自身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随着人们认知的深入,山茶油作为营养、健康、安全的高端植物油品种,其市场需求有望迅速扩大。

(2)茶粕有机肥市场前景广阔

与化肥相比,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因此,有机肥料的施用与推广,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加大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力度,有机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茶粕有机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与其他传统有机肥相比,其添加的茶粕、茶壳有机质含量高(约为鸡粪的两倍)。功能型茶粕有机肥富含茶皂素,因此具有肥药双效、壮苗抗病的优点,除在很多应用领域可以替代传统有机肥之外,还在高产经济林的种植、高档草坪园林等的养护和高尔夫球场的维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广阔。

(3)制订油茶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改变油茶加工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状况,主管部门或将制定加工企业准入技术标准和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建低水平的加工企业。同时有望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加大扶优扶强力度,鼓励企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快发展和资本运作,发展壮大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

(4)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推进油茶综合利用开发

目前油茶企业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未来企业将加强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大力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以橄榄油行业为例,七国膳食调查和 FDA 允许橄榄油在产品上标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两个标志性事件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进行充分的、长期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促进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未来随着茶油产业在营养、医学方面研究的开展、深入,茶油产业的发展后劲将得到大大提升。

4、油茶行业竞争情况

现阶段我国油茶产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茶油加工领域。目前,我国茶油加工领域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现阶段国内大多数茶油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不够,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弱。

目前,整个油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湖南省、江西省、广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的茶油加工及油茶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均在积极筹备,力图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产业链,以深化对油茶的精深加工和提高其综合利用程度。现阶段,市场开发较好的有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其他省的油茶企业也迅速发展,加速开拓各区域市场。

总体而言,我国精炼茶油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并不长,消费市场还不成熟,整个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众多精炼茶油品牌都在不断的寻找突破市场的路径。随着精炼茶油绿色健康概念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市场推广与宣传力度加大,油茶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与完善,精炼茶油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促使行业内众多企业加快打造市场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市场份额,精炼茶油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油茶产业发展三大特性及及竞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