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怎樣使家長更好地融入到康復訓練中

隨著康復事業全面化與深入化的發展及國家對貧困聾兒救助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得以進入康復中心進行學習。而家長思想意識的提高,又使他們對康復效果報有較大的期望值。那麼,怎樣才能用有限的時間,使聾兒達到最大程度的康復呢?自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人員,使他們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1.提出問題

在康復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康復人士認識到一名聽障兒童的全面康復,是需要一個團隊來完成的。這個團隊包括家長、康復教師、聽力師、言語矯治師等等人員。而家長作為這個團隊中最重要的一員,卻有其客觀存在的劣勢,沒有專業的康復知識和康復技能。那麼,這些東西從哪裡獲得呢?對此,筆者曾做過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家長獲取資源的方式比較豐富,如:互聯網、家長間的經驗交流、諮詢專家等等。但是,很大一部分知識經驗是從康復教師的身上獲取的。畢竟,康復教師才是和他們相處時間最長,最瞭解聾兒情況的。綜上,作為一名康復教師,我們不僅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與家長溝通的能力。筆者通過三年的探索與研究,總結出一些經驗與方法,現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廣大教師提供幫助。

2.解決方法

2.1 “看”

一般情況下,孩子失聰後,家長從心態上都會起或多或少的變化。從特徵上來說大致分為逃避型、溺愛型、固執型、補償型、急躁型、理智型等類型。

作為一名剛剛進入康復機構的家長,可能會是上述類型中的一種或幾種。那麼,作為康復教師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看”。

2.1.1教師–“看”

教師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觀察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態度等等。確定他屬於哪種類型的家長,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

2.1.2家長–“看”

當一個家長剛剛接觸康復訓練時,教師不需要對他用語言進行大力度的疏導。因為這時他的心情還不穩定,語言的疏導作用不大。我會要求他“看”,即看其他有經驗的家長是怎麼與孩子相處的,包括他們的語言、行為。要讓他從心底上先接受這個事實,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

2.2 “提要求”

當家長情緒比較穩定,能夠從心底接受康復教師時,就要給他“提要求”了。“提要求”要注意時間與內容。

2.2.1“提要求”的內容

目前,大部分康復中心都設有親子班,在親子教學活動中康復教師更能把握家長容易出現的問題,並及時給予糾正。

在家長初入親子班時,教師應要求他們學會用什麼樣的語言引導幼兒聆聽,怎樣做聆聽提示,怎樣引導幼兒發音,怎樣引導幼兒配合教學。這樣家長才能在長期的跟班教學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會用合適的語言跟孩子說話。

2.2.2 “提要求”的時間

教師對家長提出要求的時間應分為兩部分。一、在入班初期,當家長已經適應環境之後,對家長提出總體的要求。這次提醒一般以開家長會的方式共同進行。二、在每節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康復教師提醒並糾正家長忽略或錯誤的地方。如:“XX的媽媽請注意,你的寶寶沒有注意聽哦!”“XX的媽媽,聆聽提示應該這樣做。”“XX的媽媽,這句話我建議你這樣說,……”使家長在一點一滴中進步。

2.3 定期舉辦家長培訓。

除了康復中心每半年舉辦一次的家長學校外,每個班級應在每週舉辦一次家長培訓班。這是針對本班孩子進行的小範圍的家長培訓。這樣的家長培訓更有利於家長針對自己的孩子存在的問題作出判斷,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更能引起家長的共鳴,幫助家長學到更多的康復知識。

康復教師在安排訓練內容時應注意,每次安排的內容少一點,儘量講的細緻一點,給家長操作和反饋的時間。

怎樣使家長更好地融入到康復訓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