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说道大清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相信大家马上就能想起他“傀儡皇帝”“末代皇帝”的名号,但对于他的死,尤其是他死后的事情,大家可能就没那么熟悉了。这次,我们就来扒一扒溥仪“骨灰”里的那些事儿。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您没看错,上文的“骨灰”没什么特殊含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我这样说您可能就要犯嘀咕了,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写个骨灰,这不是埋汰人嘛?你别着急,他这骨灰啊,跟普通人的骨灰还不一样,“普通中国国民”溥仪的骨灰,兜兜转转好几次,才落在了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骨灰”的确没意思,可这“兜兜转转”有意思,普通国民的骨灰落在皇陵的原因,就更有意思了。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在“兜兜转转”开始之前,我希望能先说一说溥仪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溥仪早在十岁时选好了未来的陵墓所在地,名字挺好听,在清朝皇陵清西陵的泰东陵附近,叫“狐仙楼”。这原是当年一个精通风水的人给他挑的“万年吉地”。连死后的事都想好了的溥仪做了人生中的第四次皇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自然包括溥仪这个“普通中国公民”)当家做主了,自己也终于安定下来,过着幸福的日子。好景不长,幸福在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戛然而止,溥仪过世了。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兜兜转转”随着溥仪的过世正式开始,哪怕他早在就选好了墓地,他的安葬问题还是引起了讨论。周总理亲自发表意见,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了溥仪充分的自由――其遗体火化、土葬由其家属决定,安葬地点可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万安公墓、人民公墓或另一处墓地任意安葬或寄存骨灰。 现在问题就很明朗了,基本上是想怎样安葬就怎样安葬。给了自由,这问题就更麻烦了,得,开个家族大会吧。李淑贤在溥仪生前是溥仪的贤妻,在溥仪死后同样是一名合格的遗孀。这时她和溥仪的七叔一起拍板,将其骨灰放置在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因为溥仪生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应该还是跟老百姓放在一起比较舒坦。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既然在前面说了这是“兜兜转转”,那这个“句号”就不能画的这么容易。十三年后,溥仪的骨灰盒从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挪到八宝山的人民公墓,这还不算完,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骨灰盒又挪到了清西陵附近的华龙国家陵园。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第一次陵墓变动主要是因为民主和法制的增强,通俗来说就是对溥仪的“洗白”。溥仪再怎么说也是曾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过职的人,还曾受过多年的不平等待遇,他对社会有恩,社会却对他有愧。怎么能随便放在人民公墓里呢?1980年5月29日,我国部分领导人在政协礼堂为溥仪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同时将溥仪的骨灰重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副室。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第二次陵墓变动的原因有些复杂,我们简单来说只有“两条四个字”,一条是“遗愿”,另一条是“名愿”。第一条我们很容易理解,就是溥仪生前想要把自己葬在清西陵的意愿,这在前文溥仪选墓地时已经说过了。第二个原因说的就是这次陵墓变动的“牵线人”张世义。张世义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在清西陵内经营一座民营性公墓:华龙国家陵园。说到这儿您应该就已经明白了,如果溥仪的骨灰能迁过去,人们一提起华龙国家陵园就会说:“那不是傀儡皇帝溥仪葬在的地方吗?”这样就提高了华龙皇家陵园的知名度,也就间接给他带来了利润。在我看来张世义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坦诚。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张世义一去,溥仪的家人肯定就会想啊,如果没什么目的,张世义能主动给他们张罗吗?很显然,张世义就能体会溥仪亲人此时的想法,坦诚地说出溥仪迁墓对他利润的影响,也正和了溥仪生前的心意,于1995年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

清西陵,“迁坟”也就得以成功。

溥仪的骨灰明明安置在八宝山公墓,为什么最后却在清西陵长眠?

虽然华龙国家陵园不是溥仪当初选中的风水宝地,但也算是在清西陵了。如果溥仪泉下有知,想必也能安然长眠了吧。

文献出处:《清史稿》、《末代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