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資本是逐利的,滴滴是資本培養的壟斷巨頭。

曾經的滴滴打破國內行政干預的出行市場,為用戶帶來了極大的出行便利,受萬眾擁戴;今日的滴滴壟斷國內網約車出行市場,導致各種用戶被坑的事情頻現,被網友戲稱惡龍抬頭。

前後如此的反差,在近期年輕空姐乘坐滴滴順豐撤遭遇司機殘害後瞬間引爆網絡,21歲正值青春年華,令人惋惜。更應反思滴滴這些年前後變化,究竟如何導致。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2012年的6月6日小桔科技成立,滴滴出行正式進入國內打車市場;

2016年8月2日,柳青的斡旋下,滴滴出行宣佈收購優步中國的全部資產在內地運營;

2015年2月14日,柳傳志調停下,滴滴出行和快的兩家無底洞的燒錢巨頭正式合併。

至此,國內網約車界“壟斷之王”正式形成。資本大額燒錢過後,需要開啟高額回報時代,導致了滴滴的本身的問題頻現愈加嚴重。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用戶

結束了燒錢大戰,對乘客補貼自然逐步減少,用戶不再享受實惠。之前熱議的大數據殺熟問題,滴滴快車的價格逼近甚至高於出租車的價格,甚至高峰加價打車,更多用戶爆照佐證但又只能任憑滴滴宰割,每次價格的問題都是對用戶的一次傷害。安全問題頻現,更觸動了用戶神經。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司機

滴滴抽成高,無補貼後20%的單價抽成導致司機收入降低被重點吐槽。從群體看,在網上不斷爆出利用用戶的滴滴免密支付亂加價(例如過路費、過橋費等)、對乘客構成安全威脅和性騷擾等司機越來越多,這部分司機個人素質直接損害了全體司機的形象,把司機群體樹立在用戶的對立面,降低用戶的信任度。

滴滴

價格問題滴滴認為自己是市場化的私營企業,定價是自由的,而用戶認為打車出行和坐公交一樣是個公益化的事情,價格哪能隨便亂漲。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安全問題滴滴認為自身的審核是嚴格的,原罪不在我。可是除註冊審核外,對於後期車輛與司機的監控無具體措施。且司機註冊出現一大批黃牛利用漏洞幫助審核成功,滴滴並無具體措施去管控,經常出現註冊者、車輛和司機三者不一致,無法保障用戶的乘車安全。同時滴滴在順風車上原先司機端在用戶不知情可對用戶進行評價,宣傳上以過分強調社交功能,甚至暗示豔遇,給了一些問題司機可乘之機。

服務問題,多數用戶的客服投訴,用網友總結的一句話是:您好,您反映的問題是司機不對,我們將進一步核實跟進處理,對於司機出現的問題我們也無能為力!如此服務態度,用戶如何信任。

問題頻現,緣何滴滴離用戶越來越遠!

滴滴利用自身的技術連接司機和乘客,本身是方便用戶出行互利共贏。但資本逐利,公開資料顯示,滴滴2017年交易總額為250億-270億美元,主營業務虧損逾2億美元,整體虧損逾3億美元,滴滴管理層也在面臨著投資人回報收益的壓力。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市場有競爭才有壓力,現在美團、高德、神州、嘀嗒等也在持續搶佔網約車市場。安全問題頻現,國家管理部門也在加大管理力度。得用戶者得天下,硝煙再起是市場的事,用戶用腳投票,在乎的終究是體驗,哪會在乎誰輸誰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