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再推制度创新新成果 打造自贸建设升级版

“设立全国唯一船舶航运专业性融资中心”、“创新跨境融资服务”、“‘ 监管流程再造+共同检验’监管模式”、“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服务”-----近日,随着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新一批创新举措的实施,这块实验田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冷链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跨境电商实现集群发展,一些大型国企总部经济体落地,外商企业投资潜力进一步释放,贸易便利化水平再度升级,航运中心建设提档加速。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再推制度创新新成果 打造自贸建设升级版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大连片区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深耕自贸试验田,续写自贸区发展高含金量的“大连经验”。2017年推出20项制度创新案例之后,今年上半年又总结评估推出20项创新案例。截至目前, 累计向商务部上报创新案例26个,其中12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保税混矿”成为国务院第四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经验,这也是我省此次唯一入选的创新案例。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对大连片区的第三方评估认为,大连片区挂牌一年来,充分发挥了创新“排头兵”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现已初步建成开放度较高、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和法治环境规范的自贸园区。今年4月,中央改革办督察组对大连片区进行了专项督察,并对大连片区一年来在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问需于企 精准发力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再推制度创新新成果 打造自贸建设升级版

在制度创新中,大连片区始终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倾听企业的合法、合理诉求,找准“堵点”“痛点”“难点”,精准发力,纵深改革,让制度创新更加贴合市场主体的需要。今年以来,大连片区先后组织召开了5场政企对话会,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需求,找准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主动出击深入调研,直面涉及面广的问题和障碍,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坚克难,一一突破。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建设银行大连分行、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等金融部门主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创新推出7项金融创新案例,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其中,中国银行总行在大连中行设立全国唯一船舶航运专业性融资中心,有力提升了大连自贸区航运金融中心功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创新跨境融资服务方式,通过提供跨境风险参贷融资方式,为多家企业办理跨境本外币风险参贷业务,累计办理业务量超6亿元;大连建行为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通港达”供应链融资服务,打破了粮食流通中转的资金瓶颈,丰富了港口融资模式等。

突显大连特色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贡献大连智慧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再推制度创新新成果 打造自贸建设升级版

大连片区自挂牌之日起就注重强化与国家战略的联动,开展差异化试点任务,围绕港口经济和贸易便利化这一重点领域,向纵深探索改革,向“系统集成”转换,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和配合,形成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

在两批40项制度创新案例中,涉及贸易便利化方面的有21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保税混矿、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服务贸易在线退税等10余项制度创新经验为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的上线,实现了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部门的“无缝对接”,办理业务综合覆盖率排名全国第2位;“三互”大通关深入推进,通关流程进一步简化。80%检验项目实现网络报关报检即审即放的“秒通关”,通关成本平均降低10%,国际贸易线下办理手续时间缩减1/3;开通国内首条直达斯洛伐克中欧班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连”回程班列常态化运行,去年全年海铁联运完成41.2万标箱,位居全国之首。

今年上半年,大连口岸管理部门又创新推出“‘检企集控’检验检疫快速验放模式”、“‘监管流程再造+共同检验’监管模式”、“创新推动粮食国际中转贸易发展”、“推进邮轮食品供应检疫无纸化模式”、“平行进口车简化流程”等9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在货物中转通关、检疫验放、审批简化、创新集成等方面,又一次受益于“大连智慧”。

注重创新成色 释放自贸红利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再推制度创新新成果 打造自贸建设升级版

注重含金量是大连片区一直坚持的创新试验原则。“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创新,是大连片区的常规做法。因此其制度创新举措成效明显,制度红利不断释放,企业获得感大幅提升。

叠加利用“分送集报”“自行运输”等创新监管制度,使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货物流转速度提升20%,每年节省2万小时通关时间,减少申报近万次,创造了英特尔世界工厂投产新项目的最快纪录。无独有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优惠政策正式落户大连片区,仅2月至4月期间,英特尔公司因此节约成本达1.4亿元。而市国税局量身打造的“英特尔出口退税系统”,未来3年企业将获得出口退税12亿元。“保税混矿”监管模式去年为大连港净增2000万吨吞吐量,创造近2亿元经济效益,使混矿企业甩掉了亏损8000万元的包袱,一年内扭亏为盈,等等。

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随着创新制度的不断推出,自贸区的虹吸效应、联动效应不断显现。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冷链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跨境电商实现集群发展,一些大型国企总部经济体落地,外商企业投资潜力进一步释放。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大连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717户,占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入驻企业总数的47%以上,新增外资企业46户,占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入驻外资企业总数的42%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