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梅州特產之客家算盤子

梅州的客家小吃樣式非常多,多以麵食為主,我們知道,麵食發源於中原地區,中原地區的麵食做法多樣,非常考究,而客家人從中原遷徙過來,所以,在很多客家小吃中都還保留著中原麵食的習慣。比如客家的粄類,客家憶子粄,客家老鼠粄,客家釀粄等都是非常出名的,而且都深受客家人的喜愛。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款既是梅州特產又算是客家小吃的麵食——客家算盤子。

梅州特產之客家算盤子

客家算盤子

歷史由來:

客家算盤子是非常出名的一道梅州客家特產小吃,一般是由煮熟的薯粉和芋粉搓和而成。

客家算盤子為什麼叫算盤子?因為客家算盤子的形狀跟真實的算盤子十分類似,大小相仿、中間凹下兩邊凸起,人們喜歡用竹籤將幾顆串起來食用,更加形象。嚴格來說,算盤子不算是“粄”的一種,並非米制品,是用木薯粉和香芋粉混合做成,用這兩種一硬、一軟的材料搭配使用,算盤子就既不會太“韌”也不會太“痞”,口感剛剛好。客家人吃“算盤子”不但象徵團團圓圓,同時也期盼自己更加精打細算、賺很多錢。

做法大全:

一般傳統的客家算盤子是白色的,下面用傳統方法客家算盤子的做法

主料:

芋泥(100g)、太白粉(50g)、菠菜汁(20ml)、紫薯泥(100g)、太白粉(50g)、水(30g)

輔料:

肉碎、香菇碎、胡蘿蔔碎、洋蔥碎、香菜碎、蒜碎、鹽、老抽、油。

製作步驟:

1、香芋去皮切片,紫薯一樣,入鍋蒸熟或微波爐打熟。菠菜胡蘿蔔打成汁。

2、熟芋頭取100g,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g,菠菜汁20ml揉成團。

3、熟紫薯取100g,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g,水30g揉成團。

4、綠團揪一小塊,約10g左右,滾圓,稍按扁,用茶壺蓋類似的小紐在中間按壓做成算盤子,開水入鍋,煮至飄起撈出。

5、紫算盤子一樣煮熟,分別浸泡涼水。(做好的算盤子要全部都煮好,浸泡涼水中放冰箱,可放2—3天)

6、鍋裡熱油,加洋蔥、胡蘿蔔、肉丁、香菇丁翻炒,倒入生抽。加入瀝水的算盤子,翻炒2—3分鐘至有些粘稠,加入蒜碎和香菜碎,翻炒均勻即可

現在有很多地方出現客家五彩算盤子

,其實做法也很簡單,這裡也為大家介紹一下客家五彩算盤子的做法:

材料:

主料,芋泥100g,太白粉50g,菠菜汁20ml紫薯泥100g,太白粉50g,水30g。

輔料,肉碎,香菇碎,胡蘿蔔碎,洋蔥碎,香菜碎,蒜碎。鹽,老抽,油。

做法:

圖很多,其實做法很簡單。只做原色的便更加簡單。太白粉即馬鈴薯澱粉。也可用木薯粉。(按照粘性和糊化後透明度來分,馬鈴薯澱粉最高,依次木薯澱粉、番薯澱粉、玉米澱粉、小麥澱粉)做好的算盤子要全部煮熟,若一次吃不完,則浸泡水中置冰箱冷藏,可放幾日沒問題。先吃先炒。炒時要大火。生抽與鹽的用量根據自己口味。

香芋,紫薯,菠菜,胡蘿蔔 可以通過這幾種蔬菜來做五彩算盤子。

香芋去皮切片,紫薯一樣,入鍋蒸熟或者微波爐大熟。菠菜胡蘿蔔打成汁。

熟芋頭取100克左右,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克,菠菜汁20ML揉成團。

熟紫薯取100克左右,趁熱壓成泥,加太白粉50克,水30克揉成團

綠團揪一下塊,滾圓,按扁,然後在中間按壓做成算盤子。然後紫團也一樣,開水入鍋,煮到飄起後就撈出

紫算盤子一樣煮熟,分別泡涼水,可以把做好的算盤子泡涼水後放進冰箱,可以存放兩三天。

鍋裡熱油,加洋蔥,胡蘿蔔,肉丁,香菇,倒入生抽,加入瀝水的算盤子,翻炒2-3分鐘後到有點粘稠,再加入蒜末、香菜等,翻炒均勻即可。

梅州特產之客家算盤子

算盤子

出鍋,用牙籤穿起,這樣客家五彩算盤子出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