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Warby Park,堪稱是美國零售的一個傳奇!

靠賣“白菜價”眼鏡,和美國壟斷大佬抗衡!

實體店每平米年銷售額3000萬美元,甚至超過了 Tiffany 和 Best Buy!

年銷售額更是破2億美元!

成立5年估值就達12億美元,順利挺進獨角獸俱樂部。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四位大學生的白菜價眼鏡

2010年,Warby Parker的四位創始人還是沃頓商學院的學生。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Warby Parker的4位創始人)

Warby Parker的創始人之一Dave一次在飛機上不小心弄丟了他價值500美元的眼鏡。他叫苦連天。

更讓他想不通的是這一副一點點金屬外加2個小小的樹脂塑料片的眼鏡,竟然比他的iphone還要貴。

於是,他就去調研了一番,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原來美國的眼鏡被一家Luxottica公司壟斷了,市場上很多的眼鏡品牌都是他家的,這次的調研結果讓Dave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當時線上的眼鏡銷售只佔到了1%,但是隻要找到一種合適的銷售方式,線上同樣也有很大的市場。

Dave把這個想法告訴另外三個同學:Dave Gilboa、Andy Hunt和Jeff Raider,他們一拍即合,紛紛決定要加入進來。

第二天晚上,他們就在當地的一個酒吧確定了創業的計劃。然而對於他們這個計劃,MBA培訓班裡的其他同學都持懷疑態度。Gilboa表示:“很多人對我們說: “你們永遠不能說服人們在網上買眼鏡這種商品。”

這種懷疑讓他們產生了另外一個想法:每次給消費者發送5副眼鏡,讓他們在家裡免費試戴,最後只留下他們自己喜歡的眼鏡。這個想法讓4個人重拾信心,Gilboa說道:“這個時候我們又一次對自己感到非常有信心,我們相信這個創意一定能夠成功。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就這樣,Warby Parker逐漸開始成型。之後,GQ雜誌聯繫到了Blumenthal,並且寫了一篇關於Warby Parker的報道文章。然而這個時候Warby Parker 還有一個問題:他們還沒有上線。幾位創始人當時除了創業之外,還在攻讀MBA學位。繁忙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將網站上線。

Blumenthal表示:“我們當時還很樂觀,本以為我們可以趕在這片文章發表之前讓網站上線。”他以為GQ的3月刊真的會在3月出刊。但是當他們瞭解到3月刊會在2月15日發刊之後,幾位聯合創始人意識到他們必須調整網站的上線時間。

2010年2月15日,WarbyParker.com正式上線。

在上線後的48小時內,他們收到了大量的訂單,許多消費者紛紛要求在家裡試戴Warby Parker的眼鏡,每筆訂單的金額為95美元。顯然GQ的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該雜誌在文章中將Warby Parker稱為“眼鏡界的Netflix”。

2010年Warby Parker以“反Luxottica壟斷”的定位橫空出世,以95美元的眼鏡切入市場。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這對均價在500美元的Luxottica來說,簡直就是“白菜價”!

而因為高性價比的產品,Warby Parker僅三個月就完成了一整年的銷售目標。

免費試戴,樹立口碑

但也有人開始疑惑了,買回來不合適怎麼辦呢?畢竟線上又不能像實體店一樣可以試戴。

為此,WarbyParker開發了一種高科技——虛擬試戴。

顧客通過電腦攝像頭輸入頭像,就可以把眼鏡帶到自己的虛擬形象上體驗佩戴效果。

如果你還是不放心,那也有辦法,Warby Parker專門推出了一個免費試戴的服務。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顧客可以在線上選好自己最喜歡的5副眼鏡,之後會把它郵寄到家。用戶試戴後,選上自己心儀的那一副或幾副,剩下的可再郵寄回去。中間所包含的郵費也不用顧客承擔。

這樣,不僅解決了顧客的擔憂,而且與顧客建立了一種信任。

提升用戶體驗

剛開始Warby Parker只是在網上銷售眼鏡,然而有一天顧客打電話說想來店裡試戴。可是,Warby Parker沒有實體店,但又不想讓顧客失望。創始人就和顧客說,好吧,但是,你要來我家試哦。於是,他就在把各式各樣的眼鏡攤在餐桌上,萬一顧客來了也好挑選。

沒想到真的有顧客來,而且他發現:顧客面對面交流,更能知道用戶的痛點和喜好。

這件事讓幾位聯合創始人又一次信心大增,他們決定開幾個實體店,並且準備進行一個名為Warby Parker Class Trip的活動,他們將校車變成了移動商店,在15個城市內進行宣傳。每到一個城市,我們都造訪城市內的各個社區,我們獲得了相關數據,讓我們瞭解了哪裡適合開實體店。”

2013年4月,Warby Parker在紐約SOHO開設了他們的第一家實體店。如今,它已經在全美佈局了50多家實體店。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令人驚喜的是,Warby Parker平均每平米年銷售20萬元人民幣,甚至超過了 Tiffany 和 Best Buy!實體店在裝修上就有特色,風格迥異,有復古風格、地中海風格、時尚潮流風格……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看上去,獨特的風格吸睛十足。不過,顧客進去後,又有一種格外的驚喜。

店裡不僅擺放著具有故事性的眼鏡,還有和眼鏡毫無關係的東西——比如老式遊戲機和照大頭貼的攝影亭子。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這些都為眼鏡店增添了生活氣息,讓買眼鏡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顧客更願意在店裡逗留。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實體店可以和線上平臺進行互補,線上購買的產品可以去實體店調試、更換或者退貨,顧客也可以線下試戴,線上購買。售貨員還可以在每次接待消費者時調出他的線上購買歷史,再為他們服務。

創始人Blumenthal說:“我不認為零售死了。死了的其實是平庸的零售體驗。”

賣眼鏡,營銷也可以做得很溜

營銷是一個品牌的必經之路,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Warby Parker在前期推廣的時候,買了一輛黃色校車改裝成體驗車,遊走在美國的各個城市。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黃顏色的車身非常抓人眼球,路人會忍不住過去看幾眼。

一看竟然是賣眼鏡的,路人的好奇心變得更加強烈。

上去一試戴,“哎,還挺好看的,”就有了購買的慾望,最後一看價格竟然那麼便宜,於是就有了這次購買行動。

當然,Warby Parker還以公益的形式來做營銷。

Warby Parker每賣出一副眼鏡,他們都會將一部分營收來捐助慈善,包括VisionSring,他們要讓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能夠更好的關愛自己的眼部健康,並且以低廉的價格買到眼鏡。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這樣的公益活動提升了品牌形象,又為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提高了銷量。

另外,Warby Parker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

Warby Parker會製作1-2分鐘的小視頻上傳到You Tube上,來回答顧客的提問,與顧客形成良好的互動。

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破2億美元,5年就成獨角獸!

甚至還會想方設法在社交媒體上製造話題。

不怕企業新、不怕企業沒名氣,就怕企業不創新!

成立5年的Warby Parker就用定位的創新、產品的創新、營銷的創新,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這個世界總在推陳出新中進步,那些不思進取、墨守成規的老企業,總有一天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