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天宮院街道貫徹“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政策精神,以網格管控為工作基礎,縱深“三個細化”理念,發揮社區工作者、機關人員和社會力量對防疫管控工作進行逐戶排查、落實和監管的作用。精準發力,內外兼施,確保將社區防控到家庭防控的深化工作落實到位。

細化“地毯式”摸排,擰緊防控安全閥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在摸排工作中,多角度做好保障工作,掃清死角。一是借力網格化管理,開展“地毯式”摸排。轄區內18個社區按照網格分工對住戶進行三次地毯式排查,核實現住人員身份信息。分門別類,對出租戶的房主信息、租賃合同、身份證等具體信息進行多項核實,保障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維護臺賬,不同人群分類管控。各社區建立“一圖五臺賬”防疫管理體系:一圖為網格平面圖,簡要介紹每家每戶基本情況,一院一圖,一目瞭然。五臺賬包括離京、在京、返京、湖北、武漢五本臺賬,分類清晰,直觀明瞭。三是不厭其煩,毫不洩勁地尋找“失聯戶”,不漏死角。將每一個新返京人員信息分類同步到物業手中,及時聯動、互通掌握每一名新返京人員信息及居家觀察信息,從而有效採取管控措施。對於反覆排查無果的“困難戶”,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反覆敲門、反覆數燈、反覆拍照、反覆蹲守的“4個反覆”工作方法進行排查監控。一旦採集到有效信息,及時上報。同時,社區工作人員毫不放鬆的做好電話詢訪工作,保證每天撥通200次詢訪電話並認真記錄情況,及時掌握返京人員信息。

細化社區封閉式管理,守住群眾健康門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天宮院街道構建“三道門”防護體系,從守門護點到服務到家,運用妙招,嚴密守護,保障群眾健康。一是設卡守點護大門,實行社區封閉式管理,只設一個出入口,大門口實行出入登記,測體溫,認真核實進入院裡人員情況,並對每日返京人員進行詳細登記。利用“雙色出入證”,分類管理,嚴格執行出入卡查驗制度,針對沒有辦理的居民上門進行核實,利用移動終端查驗個人行程軌跡記錄。二是細問細查再進門。卡點工作人員接受培訓後再上崗,堅持“三對照”查驗返京人員,即身份證、車票(機票) 和個人軌跡手機查詢信息對照,切實查清居民返京前情況。同時做好測溫工作,簽訂居家觀察承諾書,專人負責每天詢問身體情況和體溫情況並記入臺賬,居家觀察期間生活必須品由社區工作人員跑腿配送。三是靈活守點位,日夜把好大門。各社區根據小區地理位置設計點位,針對無圍牆的開放式社區,設立流動行崗,一個電話控制聯動,及時監管返京人員至固定登記點登記。為優化夜間值班條件,街道建好帳篷、電暖氣,併為所有夜班人員購置保暖羽絨褲。為幫助社區減負,街道各科室工作人員全員排班,參與社區夜間防控工作。

細化 “三個心”,助推社區防控到家庭防控深化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家庭防控目前進入關鍵期,天宮院街道加強家庭防控工作,用好“三心”。一是眾心防控,分級分類做好三方聯動。發動全民參與防控,社區聯合志願者紅袖標樓宇守望,聯合警務工作站、物業將管控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門崗執勤人員。針對返京群組人員,動員六方共同參與:家人監督、室友監管、中介督促、物業監控、鄰里監督,社區送生活必需品時做好入戶核實。發揮樓門長、黨員、在職黨員及志願者的作用,發現新面孔、新亮燈及時反饋,針對單元返京人員採取盯、守、查,隨時關注本樓門人員情況,及時報告確保返京人員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二是暖心微站來“話聊”,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對返京人員嚴格落實14天居家觀察的執行情況。社區做好“暖心微站”服務工作,建立專屬微信群,為每個居家觀察居民配給一名社工和一位心理諮詢師。社工每天上下午隨時觀測其體溫,為其代買代送蔬果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取快遞到門到戶。心理諮詢師慢慢開導,緩解對方焦慮的心情並指導居家觀察人員的隔離生活細節,要確保居民做到:一人一屋,分餐進食,生活用品不公用,家裡人互相監督照顧。三是熱心科普強宣傳,提高居民防護意識。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防控戰“疫”基層在行動(三)—天宮院街道防控“三個細化”築牢社區防線

線上線下方式交互,共同加強宣傳效果,加大宣傳力度:先是在各單元門口、電梯間、小區出入口、小區顯著位置等地點張貼宣傳海報,從預防為主,深入居民日常生活行動中;通過社區電子屏、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給居民及時發佈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六個防疫好習慣: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多鍛鍊,心情保持舒暢樂觀,多看多聽正能量的新聞報道。不僅如此,興宇社區豎起公開倡議書,邀請居民簽字承諾提升居民防控的直觀參與感與責任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