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2019國考行測言語理解:你不知道的解釋關係

2019國考行測言語理解:你不知道的解釋關係

在眾多公考當中,言語理解與表達一直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說到言語理解與表達,就不得不談到其中具體的一類題型,叫做邏輯填空,也就是我們通常的選詞。看似簡單的一種題型,卻有著許多的陷阱與技巧,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做這類題可能就不會太好。中公教育專家在本文中進行詳述。

首先要明確的是,如今我們這類題的考試傾向是:語境分析與詞意並重。詞意就不多說了,要選詞那麼詞語的意思你要大概的瞭解,除此之外還要了解語境,簡單的說這是空缺處與題幹之間的關係,常見的關係有:解釋關係、反對關係、遞推關係等。

其次,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是其中最常見的解釋關係,我們通過一些參考書籍可以瞭解到,解釋關係有很多標誌性的詞語,如同類互換詞、指示代詞、總結詞等,來幫助我們快速的確定。但是實際的考試中我們的解釋關係常常是沒有標誌性詞語的,看一道真題:

例1:莫里哀曾說:“喜劇的責任,就是通過娛樂來糾正人的缺點。”近年來的法國輕喜劇,尤其擅長,用淡淡的笑聲拆解社會難題的九連環,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舉重若輕 B.借古諷今

C.微言大義 D.振聾發聵

中公解析:這是一道國考真題,很多考生在做這道題是,都會選擇C,但其實這道題應該選擇A。我們一起分析題幹:讀到空缺處時我們不知道法國輕喜劇擅長什麼,繼續往後的,會讀到“用淡淡的笑聲拆解社會難題的九連環”,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法國輕喜劇所擅長的,所以仔細理解這句話,不難發現“微言大義”是不合適的,合適的應該是“舉重若輕”。

通過這道真題,我們瞭解到空後的內容是對空缺處的解釋說明,但是這裡沒有什麼標誌詞語。這就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解釋關係無標誌情況。那麼有同學就問了:那怎麼判斷呢?其實很簡單:分析句意就可以得到。而且它常見的形式是:空前或空後是對空缺處的具體說明,所以只要我們認真讀題,都是可以較快分析出來的。

例2:胡適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科學研究的兩個基本步驟:首先要能,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新的想法;之後要能對提出的假說做嚴格的論證或實驗。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去粗取精 言之成理 B.不拘一格 革故鼎新

C.吐故納新 有的放矢 D.標新立異 去偽存真

中公解析:答案D。第一空,會發現空後的內容是對其解釋說明,總結之後看選項,發現只有“標新立異”合適,再看第二空,空前的內容是對空缺處的解釋說明,“去偽存真”放在這裡合適。所以答案為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