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幼升小的祕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父母知了

幼升小的專欄第48篇,先分享兩條關於閱讀的留言:

  • 前兩天做節目,聊親子閱讀的事,有朋友在線留言:“親子閱讀都知道是好的,多陪陪孩子一定會增進感情,可是自己工作很忙,晚上回來也很累,基本上都不想動,哪有時間陪孩子,再說我們自己也不太懂閱讀方法,會不會耽誤孩子,是不是送他去那些閱讀班會好一點,多花點錢到沒事。”
  • 我的孩子快上一年級了,一直聽別人說要對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教育,可是我們感到很困難,孩子不喜歡讀書,就喜歡瞎玩,或者看電視,玩手機,是不是我的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呢,我們也很擔心,將來孩子真的不會讀書該怎麼辦?”

謝謝這兩位朋友的信任,很明顯這樣的困惑是具有普遍性的,也戳中了年輕爸爸媽媽的痛點:工作忙,沒時間,心累,也不懂方法。結果,就是想幫孩子送到閱讀班,只管付錢就是了。這種想法把親子閱讀看成一件過於專業化,甚至是高端付費的項目,這就有點過了,缺少了父母特有的零距離親子互動分享,會導致孩子的某種情感缺失,這就不是小問題了。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幫助他形成一種態度或觀念,體驗父母和自己的情感的融洽,比教給他某種具體技能(比如識字、數數)要重要得多。早期閱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閱讀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對書的有益的態度,養成貫穿一生的欣賞趣味。

作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個時刻和孩子共同進入親子閱讀的曼妙時光,通常許多家庭選擇在晚上臨睡前進行閱讀。

每天半小時親子閱讀,這是一個父母能夠做到的最經濟最高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如果你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講一段故事,你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或媽媽。別小看這每天半個小時的親子閱讀,它能讓你的孩子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獲得巨大的樂趣,你嘴裡的“小狗生氣啦”、“小貓找不到家啦”全是生動的畫外音,而畫面中的小草、小花、小動物的表情、色彩和動作,也因為媽媽富有表情的講解而成了鮮活的畫面。

當爸爸媽媽充滿戲劇色彩、熱情洋溢地一遍又一遍地給孩子朗讀故事時,倘若它引起一個詩的思想,暗示一個美的感情,觸動人的心時,孩子也能感覺到美的存在。正是這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將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由於父母的參與陪伴而帶來的親密體驗,使得故事成為影響孩子思維的最好方式。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記得瀚兒小時候閱讀時總是拉著我們一起來,每天,我們與孩子在輕鬆而溫馨的環境中開始閱讀體驗。

即使他滔滔不絕地說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話,我們也要用鼓勵的眼睛望著他:哇,和媽媽講得一樣好呀。讓他模仿你的面部表情,手勢和音調變化,你會發現,他真的很聰明。當你和他講到新詞時,你要向他打手勢去強調它們,並像做遊戲一樣,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新詞,孩子非常喜歡媽媽陪著他看書,講圖書中的故事,對孩子來說,書是一種能打開合上的、藏著有趣故事的寶藏,在那一行行看不到的符號或者看得見的畫面背後,竟然藏著連續的美好的故事。

在他看得到的範圍裡,擺好他的繪本,最好有個可愛的小書架,讓孩子感受到那些色彩鮮豔、圖片耀眼的被媽媽叫做書的東西里面,有很好聽、很好玩的故事和遊戲。

直到現在,瀚兒已經是大一的新生了,他依然保持著閱讀的習慣。當然現在是他帶著我們讀英語原版書,聽他講這些書裡的故事,這個場景和他小時候正好反過來,現在輪到我們不知道這書裡的內容了,他有時津津有味的講給我們聽,我們的內心也是很開心的,覺得當初的這種陪伴是有價值。

如果父母抽出時間每天都與孩子閱讀半小時或者短一些20分鐘,這段時間全身心投入其中,很快就會讓寶寶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與幸福,所以各位家長,不要以沒時間、忙等為理由就不留給孩子時間,讓寶寶快樂健康的成長吧。

所以,親子閱讀不能由“閱讀班”替代包辦,這是我的一個堅定的態度!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對於第二條留言提出的問題:“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不喜歡讀書,該怎麼辦?”我想也放在這裡一起聊一聊,可能之前的關於閱讀的篇章裡已經有過一些闡述,也算再強化一些理念,有些東西值得反覆講一講。

首先孩子喜歡玩手機或者看電視、電腦,主要是這些東西讓他感到有趣,他可以從中獲得快樂,而且可以持續不斷的獲得快樂,例如遊戲的升級,一關一關得持續打下去,孩子會非常願意一刻不停的玩下去,這是遊戲的特點。我們要看到這個特點的危害:因為它會讓孩子失去時間感,把大把的時間花在裡面。但又沒有同時想一想,如何從遊戲中獲得一些啟示:我們的許多教育行為無法讓孩子動心,父母單純的給一本書給孩子,他當然不會有興趣,對他來說這些靜態的符號簡直天書一樣,如果一定要類比,假如父母是一個設計工程師,現在卻給他們一本會計專業的書,父母會感興趣讀下去麼?

專業不對口啊!沒法讀,沒法交流的。

那怎麼辦呢,當另一個懂的人告訴你這本書裡的故事,一個接一個,你立刻就會被吸引了,因為這些符號背後隱藏巨大的一個信息量,好奇的人都會被吸引。所以現在網絡上一些音頻平臺“拆書”,把一些專業的經濟學書籍用一種通俗的講解,訂閱的人不少,道理是一樣的,孩子也首先需要父母引導“拆書”。

這對年輕的爸爸媽媽是一個巨大的啟發:要捨得時間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給孩子講述書裡的故事,用書裡面的故事來吸引孩子,而不是用包裝精美的書的形式去引起孩子興趣,那是短暫的,不持久的,只有書裡的故事、內容才是對孩子具有吸引力的東西。給孩子進行早期閱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加孩子的知識量。

接下來要思考的是怎樣講故事才能吸引孩子,因為有的父母可能也嘗試講故事,一開始還好,但時間一長孩子也不喜歡你講了。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所以,這裡給出3個建議:

飽含感情的朗讀故事,首先父母要感悟樂趣

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讀故事時,父母最好是真的飽含感情去朗讀,提高圖畫書對孩子的吸引力。還可以配合故事情節模仿動物或者機器的聲音,增加故事的趣味性。為什麼要用“真的”來限定的,因為有的爸爸媽媽是任務式完成,覺得這些故事很無聊,太小兒科,讀著沒勁。父母如果都那樣無趣怎麼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

爸爸媽媽同時應該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裁剪、重組故事,並且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言語表達出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能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享受故事的樂趣。

倘若孩子還不能夠理解每個字句的意思,父母可以簡化故事的內容。而對於年紀很小的孩子,父母最好從“看圖說話”之類的簡單圖片或者圖畫書開始念起。逐步地,可以念些較長的故事給他聽。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週期性重複讀一個故事,讓孩子不斷有新的發現

對孩子喜歡的書進行反覆朗讀,是幫助孩子進入書本世界的方法之一。重複的地聆聽,也是孩子成為一位閱讀者的必經過程。

重複多次,可以加深孩子對文字和語音的印象,同樣會讓孩子對故事內容有進一步的瞭解。所以,當他們聽故事的時候,會對故事的發展有所期待,也能猜測書中的人、動物,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反覆為孩子念一本書,不但可以讓孩子的層次從聽懂提高到欣賞體會故事的,而且可以使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夠預知、掌握故事的發展,而在心裡獲得極大的喜悅與成就。這裡的重複念不是機械地重複,而是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讓孩子自己表達這種感悟的差異,就像我們小時候讀西遊記和長大再讀,感悟就很不一樣。當然這裡的重複不是跨度十幾年,而是一兩週之後,再讀,一兩個月再重複讀一次,孩子會有新的發現,他的閱歷也會逐漸提升。

幼升小的秘密48:父母每天花30分鐘這麼做,抵得上3萬元閱讀班!

積極生動的念故事,體會閱讀的力量

閱讀是孩子成長之路上一種充滿刺激和想象的遊戲,倘若從接觸讀書一開始的過程就十分的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孩子就會建立“書本即樂趣”的信念。

並且父母為孩子讀書的第一要務,就是激情和保持愉快的心情,把讀書給孩子聽當作是一種遊戲。而父母同樣可以從圖畫書中的巧思與趣味中獲得很多單純的驚喜。

因此父母在讀書給孩子聽之前,最好自己先看幾遍,瞭解書中的情節,然後再積極生動的讀書給孩子聽,那麼不僅是父母給孩子快樂,孩子也同樣帶給父母快樂。

千萬不要找一本自己都不熟悉,然後讀起來也是有氣無力,那索性不讀為好,免得給孩子帶來負面的讀書體驗。​

小結一下今天的文字:首先不要把親子閱讀這件事交給陌生人,帶孩子見一見作家,聽一聽講座之類未嘗不是好事,但委託給什麼閱讀班是不建議的。其次,父母要會“拆書”,把書裡的內容用飽含感情的聲音去講給孩子聽;另外,要對每個故事進行多次的重複,把握機會將一切能讀的東西讀給孩子聽,掌握這些竅門能夠更輕鬆有效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借鑑遊戲的特點,不斷讓孩子感悟到閱讀讓自己生命的升級感,假以時日,堅持下去,孩子一定不會拒絕讀書的,比3萬元閱讀班要有價值得多,至少他會在多年以後回憶起來,爸爸媽媽靠在床頭和自己一起唸書的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