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原創」經濟安全核心是戰略產業安全

「原創」經濟安全核心是戰略產業安全

「原創」經濟安全核心是戰略產業安全

柳斌杰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北京交通大學產業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摘要:本文全方位的簡要論述了戰略產業安全比金融安全更重要,是經濟安全的核心。並指出戰略產業包括生存產業、基礎產業、裝備產業、環保產業、信息產業等。建議為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安全發展,必須要重視對戰略產業安全的研究。

JEL code: O20

一場金融危機引發了政界、學者和社會公眾的深思,不僅使人們關注國際金融秩序、貨幣政策、銀行監管體系諸多金融方面的問題,而且涉及了各種主義、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等深層次問題的討論。許多政治家、銀行家、經濟學家也把精力放在應對金融危機上。對於度過當前危機來說,這當然是對的,但對整個經濟生活來講,只關注虛擬經濟法則是不夠的。事實上,基於物質財富創造的實體經濟決定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前景,戰略產業安全比金融安全更重要。

為什麼呢?理由有以下三點:

第一,從縱向看,近幾百年的經濟史表明,金融危機並不是什麼新問題,而是資本主義世界不斷出現的老現象。據統計,從1819年至今,已經發生過全球性的、地區性的、局部性的金融危機幾十次,每次的結果都是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出某種程度的調整而告終,既未影響基本制度,也未改變經濟運行模式,只觸及戰術層面的問題。

第二,從橫向看,當前所發生的金融危機,只是影響到少數國家的少數產業,對許多國家和地區整個經濟生活的影響並不太大,即使美國這樣引發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實體經濟也未受重創,人民生產生活基本如常,更談不上對制度、模式的動搖。恰恰相反,中國的物價上漲,房價走高,生產高速發展,我們的經濟生活沒有什麼危機的表現,就是出口減少也只是結構性問題,自主創新的產品出口大幅提升——這難道還不清楚嗎?

第三,從深層看,社會經濟生活的本質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那麼人類需要什麼呢?當然是能夠解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實體產業才能生產出解決人們吃、穿、住、行問題的物質產品和解決人們德、智、體、美問題的文化產品。而那些貨幣、證券、信貸等虛擬經濟不過是主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輔助條件。如果我們的經濟學家、經濟領導者只關注那些並無決定性意義的問題,而不下工夫發展戰略經濟,特別是不關注戰略產業的基礎地位,那就是本末倒置,到最後可能造成使整個國家經濟崩潰、人民遭難的大危機。

因此,從戰略思維的角度看,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條件下,一個國家始終要把戰略經濟放在首位,抓住國家戰略產業的發展不放鬆。對我國來說,做到了這些,國計民生才有保障,什麼樣的金融危機都阻擋不了民族復興的前進步伐,也動搖不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這也是最大的經濟安全。

那麼,什麼是戰略產業?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生存產業。就是關係生命健康、存續的基本生活資料的生產。例如糧食、食品、藥品、住房、服裝產業及其相關工業。人類存在的價值是以生命的健康為前提的,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需要。即使在當代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條件下,吃、穿、住仍是任何人的基本生存之需。聯合國秘書長最近公告全球,尚有10億人受著飢餓的威脅,每天都有人因飢寒交迫而死亡,許多國家因缺少食物而社會動亂、民不聊生。糧食安全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嚴重問題。近幾年發生的流行疾病,使不少的生命過早結束了,治病救人的藥品和醫療技術工具尤顯迫切。面對這些關係人類生死的物質生產問題,那些只關心GDP、只注重虛擬經濟的理論,就顯得蒼白無力。

基礎產業。這是為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生產提供基礎條件的產業,主要是指能源、交通、電訊等產業門類。在社會發展問題上,能源已經成為目前各個國家爭奪的戰略重點,能源安全與糧食安全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社會政治穩定。由於化石能源分佈不平衡並在不斷減少,再生能源、新能源開發滯後,能源問題一直困擾著一些國家和地區。而工業化和現代化對能源的需求在大幅提升,這個矛盾將在很長時間內影響全球經濟安全,甚至會導致危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交通、電訊等基礎產業地位上升,直接影響實體經濟和人們信息交流的效率,如果出現交通癱瘓、電訊中斷這類問題,也是打亂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關鍵問題。直接影響經濟安全。

裝備產業。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最根本的是體現在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水平上,這種產業是自主知識產權、材料工業、製造能力和工藝技術等完美統一的硬實力。有些國家是靠進口解決裝備,而不具備裝備製造的能力,這樣的國家國民經濟部門的基礎裝備和國防裝備實際是不安全的。在經歷戰爭或災難後,有些國家能很快恢復發展、強大起來,有些國家則陷入困難、無法復興,就是取決於裝備製造業的能力和水平。對於國家經濟、國防安全來說,裝備製造產業是個決定性因素。

環保產業。人類和自然環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人類要想有一個適宜生存和和諧友好的環境,保證自己生活的舒適、安全,就要珍惜和保護自己的家園——地球。人類經歷的自然災害證明,不僅許多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洪水等會給生存帶來安全威脅,就是人類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也會給自身生存帶來不良的環境,例如目前全球關注的環境汙染、資源浪費、溫室效應、氣候問題等,如果任其下去,也會有消滅人類的危險。這就警醒世人,要發展環境保護的產業,開發清潔能源、環保材料、節能減排、防災減災、森林碳匯、控制排放等有利於保護環境的技術和產業,給我們的子孫後代安全生存和持續發展留下良好的環境條件。在今天過度探索大自然的情況下,它是最大的經濟安全問題。

信息產業。由於計算機、互聯網、數字化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加快了信息時代的到來。今天的經濟、產業活動已經離不開信息資源的支持,信息產業在整個社會生產、生活中有主導作用。而它對未來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的影響,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認識。更何況我國許多產業部門,並沒有信息化的自覺,而是被動捲入信息化的潮流中。所以,認識信息產業、發展信息產業、使用信息產業的成果,維護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顯得尤為重要。一切有遠見的政治家和專家學者,必須要把信息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產業加以高度重視、務實推動,使之成為經濟安全的核心之一。對待這些新型戰略產業,不能用傳統的思維去對待,無論你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它都會進入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信息產業的戰略地位和對經濟安全的決定作用,因勢利導地發展它、利用它。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人類解放和發展的學說。這個學說集中研究人類解放的途徑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指出未來社會人類的光明前途。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就是回到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現代化的重要成果。以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經濟安全的研究,就必須以人的生存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全面考量經濟安全的核心和要素。而一些經濟安全的研究者,只把經濟安全放在虛擬經濟要素如貨幣、信貸、證券、股市上,忽視了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決定國計民生的戰略產業的安全問題研究,竊以為是有偏頗的。它的後果是會誤導人們只注重那些虛擬的數字、指標,而對支撐經濟發展的產業經濟漠不關心。試想一下,把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工業危機、環境危機、信息危機和次貸危機放在一起比,哪一個更致命?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使經濟決策者真正關注經濟安全問題,能做出保持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安全運行的決策,我們必須把戰略產業安全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把深入調查各類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提供實體經濟運行的真實狀況。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完備的情況下,貨幣、價格、股市、信貸等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產業經濟的實際效果,例如企業生產很好的股價都很低迷,實際效益很差的企業股價反倒上揚,市場失靈、價格失真、股市失調,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切不可由此而忽略了真正的經濟安全。

當然,經濟安全問題是個複雜的課題,除了虛實關係之外,還有內外關係,就是不可侷限於一國之內,全球經濟安全上的問題會影響到任何一個開放國家的經濟安全,全球產業安全也直接衝擊別國的產業安全,例如石油安全、糧食安全等都會引發全球的災難或危機,這也是在戰略產業安全問題上不容小視的國際因素。

產業經濟是金融類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前者是第一性的、決定性的,因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第一位的需求是延續生命的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一切其他活動只有在解決吃穿住用的前提下才能存在。但是作為流通中介的金融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對實體產業的發展有強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宏觀調控、國際貿易、市場交易等方面也是重要的槓桿。所以,對金融安全也不能夠輕視,應當吸取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加快改革我國的金融體制,加大調整金融結構、信貸結構和外匯結構的力度,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更好地為我們的戰略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