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近年来,祁连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着力建强村干部、第一书记、农牧民党员、乡土人才“四支队伍”,不断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构建起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工作新格局。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选优配强“领头雁”

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一届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高中及以上学历20名、占总数的22%,致富带头人60名、占总数的67%,班子结构呈现出“学历高、能人多”的新气象。采取“理论培训+实践学习”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村干部集中轮训。依托“一校、一苑、一点、一微”党性教育基地,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训壮大后续产业等15个方面,以“点单式”授课的方式,帮助村干部“提质蓄能”。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借助省州集中开展“新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平台,积极选派新任村干部到江苏省华西村、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山东省潍坊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长见识、看差距,汲取经验,找准发展“秘方”。同时,根据农业区、牧业区工作侧重点差异,分批组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负责人赴省内大通、贵德、循化、贵南、泽库、河南等六县,学习观摩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技术、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开阔眼界,丰富经验,增长才智,提升村级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

管好用好“排头兵”

严格执行《海北州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管理细则》,督促驻村干部严格遵守考勤、请销假、工作汇报等制度。制定《祁连县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干部考核评价细则》,把扶贫“软任务”细化成67个具体“硬指标”,逐项“对标”打分,压实扶贫责任。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明确帮助村党支部“建好一个阵地、带强一个班子、完善一批制度、培植一个产业、办成一批实事”的“五个一”目标,精选27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担任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夯实基层一线力量,实现全县45个村第一书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扶贫第一书记累计办实事好事1100余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余起,落实帮扶项目23个。

激活党员“红细胞”

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全县980名机关党员与45个村158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210万元,办实事900余件。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和“需盼求”问题,以“议一件难事、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突出问题”为主的“三个一”方式,把“支部统一党日”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牧民炕头,通过有效的组织生活把党员集合起来、凝聚起来,转化为支部引领脱贫攻坚、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建立50万元的党员创业带富基金“三年创带”工程,专门设置“红色信用贷”“党员联保贷”等金融产品,加速党员创业致富步入“快车道”,辐射带动身边贫困群众共同致富,探索出一条党组织“牵头”、红色基金“贴息”、农商银行“搭台”、党员创业“带富”、贫困群众“增收”的“五位一体”党员创业帮扶新路。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创业带富基金1196万元,培育党员致富能手59名,带动贫困党员86名,帮扶32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集聚人才“生力军”

出台《祁连县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50万元“本土人才”发展基金,为乡土人才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农牧、文化、经信、科技等部门配合,采取村级调查摸底、乡镇核查推荐、县级审查认定的“三查”方式,按照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的“三型”标准分类定型,建立人才信息库,对全县55周岁以下农牧区种养殖、经营能人、合作社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摸底筛选登记。

祁连县建强“四支队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通过专家教学、地头授课、座谈交流、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对326名本土人才实行“流动式”培训、“菜单式”服务,打造一支“永久牌”的扶贫队。目前,举办本土人才培训班10余场次、培训各类乡土人才1600余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