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驾崩前,顺治想起一个罪臣,康熙重用后受益匪浅

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历史上为了子孙能够少些麻烦、安稳太平,那些老皇帝们也是操碎了心。唐太宗临终前就把当年自己那些得力的老臣几乎贬了一个遍,为的是自己唱黑脸,好让儿子李治再提拔笼络人心。驾崩前,顺治也为康熙办了一件事儿,不过不是贬大臣,而是要他提拔重用,此人是谁呢?事情还得从一座祠堂说起。

驾崩前,顺治想起一个罪臣,康熙重用后受益匪浅

历史上,为了纪念一些开国功勋以及后来的能臣干吏,一些朝代都有各自的荣誉榜,比如西汉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时期供奉28将画像的云台阁,以及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在清朝的时候,这方面堪称代表的就是雍正建造的贤良祠。

何谓贤良祠呢?说起来这是雍正八年兴建,用来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也就是说,能进这座祠堂的,都是一些对国家有大功劳大贡献的文武百官。历史上前后有99个人享此殊荣,为首的第一位是和雍正关系很好的康熙第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这第二位,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图海。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相信对图海这个人并不会感到陌生。剧中他是典型的莽夫武将,和周培公两人相辅相成,南征北战为康熙解决了不少大麻烦。殊不知,历史上真实的图海,则要比电视剧中厉害多了。

驾崩前,顺治想起一个罪臣,康熙重用后受益匪浅

图海是满洲正黄旗人,虽然后来确实以军事谋略见长为后人所熟知,可他一开始出道的时候却是以文见长,干的是笔贴式的工作,这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翻译满汉文字奏章。

也就是说,图海不仅擅长军事,他还是文武双全。后来他还做过国史馆侍读、明史纂修官等文职。一次上班途中,顺治看到了图海,第一感觉就是小伙子不错,举止稳重,可以重用。就提拔图海做了内秘书院学士,后来还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

图海也算没有辜负顺治的一番眼光,工作干得相当出色。可真应了那句老话,伴君如伴虎。后来顺治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看图海不顺眼。图海先后被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及所加之级。后来因为图海侍卫和皇亲国戚的家奴打架斗殴,图海还差点丢了性命。想当年为了提拔图海,顺治可是跟大臣玩了不少心眼子的。这差别,这变化,也忑大了点儿。

驾崩前,顺治想起一个罪臣,康熙重用后受益匪浅

这样的经历,等待图海的铁定是默默无闻,可没想到的是,顺治驾崩前突然良心发现,给康熙留下了遗言:“原任都统图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满洲都统缺补用。著图海补授都统。”可见,顺治承认图海是被冤屈的,所以留下遗言,待日后由新皇帝为他弥补。

正是因为有了顺治帝的这句话,所以康熙帝即位后,马上就重新起用图海。后来历史证明,这一举措是多么明智。

《康熙王朝》中,图海先后参与的事件有平叛察哈尔叛乱,降服王辅臣,平定三藩之乱这几件大事,期间充当的一直都是周培公的副手。而历史上可不是这么回事儿。

在平叛察哈尔之前,图海就在剿灭大顺农民军余部的作战中初试锋芒。察哈尔平叛康熙无人可用,孝庄说了一句话:图海才略出众,可以胜任这个位置。就是在图海的建议下,皇亲国戚的家丁们凑成了一支军队,最终在其率领下,以沿途纵兵劫掠的争议方式,打败了叛军。所以说,这件事儿没有周培公什么事儿。

驾崩前,顺治想起一个罪臣,康熙重用后受益匪浅

周培公第一次见图海是在降服王辅臣的时候,因为善用奇计被图海收为了幕僚。在周培公的帮助下,图海降服了王辅臣再立新功。除了平定三番,后来图海还根据揭发,破获了清廷通缉八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的要犯杨起隆。

所以说,历史上真正的图海并不像《康熙王朝》中塑造的那样不通文墨,徒有莽夫之勇,人家可是文武双全。后来因为常年征战,图海积劳成疾,还朝之后两个月就因病去世了。康熙谥其文襄,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