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大家晚上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句俗語——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平時懶懶散散,不做家務的老公突然做了一桌子菜。畢業後就不再聯繫的同學,突然請客吃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老闆突然要發獎金了。

發生這種不尋常的事情時,我們腦子裡往往會蹦出一句俗語: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指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旁人不會平白無故的為你好。突然對你好,一定是有求於你,或者是想要從你這裡獲得些什麼。下面將從心理學角度解析這句俗語。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案例

一向對妻子不太關心,且從不做家務的丈夫,突然之間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對妻子噓寒問暖,送名貴的禮物,還搶著做家務。這一反常態的表現,一定會讓妻子有所懷疑 。懷疑丈夫是否做了錯事,想要通過獻殷勤來將功補過,減少懲罰。

這是人的本能猜想和反應。因為丈夫的性格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從懶懶散散變成勤快,從冷漠無情變得熱情。性格是人格的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如果沒有得到很強烈的外部因素刺激,是不容易改變的。即使發生改變,速度也不會很快。所以,“非奸即盜”四個字就會出現在妻子的腦海中,認定丈夫做了錯事,或是有求於自己。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作為丈夫,可能是做了錯事,認為自己對不起妻子,這件事情無法彌補,就只能通過別的方式來進行彌補。也可能是看了某部電影,或與別人交談時發現自己對妻子的態度或某些行為不太好,產生了愧疚之情。

這兩種情況都會引起丈夫的心理不平衡。為了使自己心理重新達到平衡,就會用一些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方式在心理學中屬於防禦機制中的抵消,即想要用好的行為來掩蓋或抵消掉之前不好的行為和思想,將功補過。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當一個人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採取一些行為,來消除煩惱,恢復原有的心理狀態。其好處在於,可以緩解或消除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其壞處在於,過度啟用防禦機制,會使得個體由於壓力的緩解而自我滿足,或者產生過多的退縮性行為。甚至會產生心理疾病。常見的防禦機制,除了消退,還有否認,合理化,轉移,昇華等等。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我們會發現,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蘊藏了心理學知識。其實,古人很早就已經看透了很多心理學現象,並融進俗語或寓言故事中,流傳至今,啟示眾人。如:掩耳盜鈴就是防禦機制中的否認。通過否認困難,當作沒有發生,而獲得心理的暫時安慰。“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就是防禦機制中的合理化,通過合理的解釋來為自己的失敗辯護。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心理學解釋

生活中處處都是心理學,一些俗語,成語,或是寓言故事,你或許知道其中的含義,但如果知曉了其背後的心理學含義,就能更好的理解古人流傳給我們的智慧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