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世界高铁大战:中国太快欧洲太慢

93岁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化身中国高铁粉,从杭州乘坐高铁抵达上海,体验了一把中国速度。

可惜的是,马哈蒂尔此次访华并没有在高铁上与中国谈下大单,反而取消了中国多个资助项目,其中包括由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马新高铁”高铁项目以及200亿美元的“东海岸铁路计划”。要知道,中国为了拿下这个高铁项目经历了激烈的竞争,打败了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以及意大利国营铁路公司和奥地利建筑公司,打败了日本,最后还是没能赢得马来西亚的芳心。

世界高铁大战:中国太快欧洲太慢

近年来,承建高铁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热门项目,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纷纷在高铁项目上投入建设。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要夺得一席之地。

竞争很激烈,西方国家,比如日本和欧洲国家等也加入了此番高铁项目“抢夺”战之中。结果很残酷,日本和中国目前的赢面远超欧洲。

就拿印度高铁来说,印度高铁公司自2014年12月开始对全球公开招标,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7家的12名咨询公司联合体参与了竞标。经过印方几轮的筛选,日本和中国进入最后的角逐,由日本拿下了最终的胜利。

世界高铁大战:中国太快欧洲太慢

印度尼西亚的高铁项目亦是如此,中国日本通过了印尼政府的筛选,最终由中国拿下了这一项目。

这场高铁争夺战,中日则成为了赢家。有输有赢,那么,欧洲等国家输在了哪里?是技术不好?倒也未必,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铁路车辆领域分居世界第二、三位,是这个领域内曾经的霸主,其节能型和安全性拥有者世界一流水平,就连中国的高铁技术都得向他们学习。

实力摆在那里,可怎么就不如他人了呢? 欧盟正是验证了这么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技术一流,价格也要配得上技术。对比来看,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高铁每公里造价在1,700万美元至2,100万美元之间,而欧洲则是在2,500万美元到3,900万美元。

中国高铁发展到今天,技术上也已经不会落后于人,中国赢就赢在价格很美丽。性能相差无几的产品,价格却有很大的差距,购买者难道会花冤枉钱吗?

世界高铁大战:中国太快欧洲太慢

另外,在承建铁路项目过程中,一般承建国家都会向建设铁路的国家提供贷款服务。日本和欧洲国家的银行一般需要国家主权信用担保。也就是说,如果当地承包铁路项目的公司还不起了,借钱企业的国家要帮着企业偿还。可中国对此并没有硬性要求,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可以直接向当地的建设公司提供全额贷款,利率为2%,不需要主权信用担保。

不用国家出面就能借到钱,这么省事便利,谁会放着便宜不占呢? 价格贷款优惠,中国高铁还“快”,不是说跑得快,是交付得快。拿印尼高铁招标项目来说,其铁路长度为140公里。日本提出的工程方案造价85万印尼盾(约62亿美元),建设周期为5年,2016年兴建,2021年完工。而中国提出的工程方案造价75万印尼盾(约55亿美元),建设周期为3年,2015年9月兴建,2019年前通车,比日本的速度快了近一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欧洲在高铁建设上则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按照欧盟现有经验,高铁线路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大约需要16年时间。欧洲审计院的卢克·特乔也称,“欧盟高铁项目往往因时间拖延而受挫”。30个高铁项目中有8个至少拖延了1年,10条线路中有5条拖延长达10年之久。

这么看来,欧洲“交货”时间太慢,当东南亚和南亚等国都在谋求快速发展时,这样慢工出细活的做法,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中日在高铁技术上的迅速成长已经改变了欧洲企业在高铁项目上一家独大的格局。如果,欧洲还没看清现实,还端着自己的“高价”,不改变自己施工的“套路”,最终只会变成龟兔赛跑中昏昏沉睡的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