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飠它 湯古稱雉羹,因清乾隆皇帝命名為“天下第一羹”而得名。

堯時,有籛鏗以雉羹而進帝堯,使其虛弱身體很快康復,帝堯並封存籛鏗於大彭氏國(今徐州)采邑。所以,徐州又叫彭城,籛鏗又叫彭鏗。彭鏗善於養生,是大彭氏國的始祖,故人們尊稱他為彭祖。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雉羹至西周時,被定為宮廷八珍御膳之一,至今仍史不絕書。當時,雉羹是用野雞、加黍稷米、藿、菰(茭)白等燉爛,用米粉勾芡製成。戰國時,屈原在《天問》第八十七節裡曾問道: “彭鏗斟雉常何饗,受壽永多何長久。"

據《徐州方誌》記載;雉羹所用主料為雌性錦雞(即野雉雞),佐以稷子米(即薏米仁)、生薑、精鹽等。西漢時,雉羹主料沒變,輔料加薏仁米、黍米、香茅、酸鹽梅、花椒、桂皮、蓼葉等熬製,後再勾芡而成。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相傳清乾隆(公元1736-1794年)下江南,駐徐州行宮時,偶然觀賞市井,品賞到 飠它 湯美味,並吃了八股油條和水煎包,很是愜意。便問廚師: “是啥湯? ” 答日:“就是飠它湯。"當乾隆看到、嚐到飠它湯的同時,己悟出是雉羹,並又問廚師“啥湯怎樣寫的?”廚師用手指比畫著“食”字右邊加個“它”字,即今天沿用的“飠它”字。乾隆高興地封徐州飠它湯為“天下第一羹”。

後來飠它湯製作,其主料、輔料稍加改變。由於野雉日益稀少難捕,便用母雞代之;輔料用去皮麥仁取代薏米仁和黍米,加入了豬元骨、豬肘子、糖、料酒、大茴香粉、花椒末、蔥薑汁、精鹽、在甑中熬10個小時以上,用麵粉漿勾芡,加入胡椒粉、上等米醋、香油即成。清代飠它湯配方一直沿用至今。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大甑鍋以鮮紫柳木圈鍋為佳,因為鮮紫柳木樹汁外流,有和胃消炎的功效,並且產生一種清香味,有助於增加飠它湯的美味。

清乾隆年間,徐州南門口外有老南門口飠它湯鍋,又稱馬市街飠它湯鍋;城隍廟(市公安局舊址)飠它湯鍋。清光緒年間,西城門吊橋(今徐州市醫學院西門)有汪玉林飠它湯鍋;1949年西關有永安飯店飠它湯鍋;1958年市內有大巷口飠它湯鍋和聚福樓飠它湯鍋。但能夠傳承經營、持續發展,為消費者喜愛的只有馬市街飠它湯鍋,其他的早己不復存在。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1968年文革期間,馬市街飠它湯鍋改名為“先鋒飯店”。2003年,先鋒飯店又改名為“馬市街飠它湯分公司”,地址坐落在今天解放南路蘇苑小區7號。於2004年至2006年改造裝修,開設了包間,並增加了精品套餐小吃。

目前,徐州馬市街飠它湯主要分佈於徐州市區,共有十個分店,分別位於徐州市的馬市街、青年路、黃河新村、西安路、黃山壟、民富園、津浦西路、解放路、建國路等。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徐州飠它湯工藝享譽國內外。其配方獨特、科學,用料考究。徐州飠它湯選用優質的原材料,並配有大茴、小茴、丁香、陳皮、桂皮、豆蔻、白芷等10多種中藥材配製而成的輔料;熬製工藝複雜,時間長。徐州飠它湯要經過四五道工序,熬製1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傳統技藝:徐州飠它湯工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飠它湯的配方古老而科學,湯羹營養豐富,文化底蘊厚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選認定為首屆“中華名小吃”。經權威部門檢測,在1000克飠它湯中含有鈣質10. 5%, 蛋白質1.7%,總糖量小於1.0%,是老少皆宜的美羹。

飠它湯可以補中益氣、溫中補陽、健脾養胃、美容養顏、祛風溼、治心腹寒痛、通氣消渴。

主要價值

彭祖開創烹飪之先河。因善於調製味道鮮美的雉羹(今飠它湯)獻給堯帝食用,並用“羹”治好了堯帝因治水勞累而得的病有功,故被封為彭,後建立大彭國(今徐州),彭祖的雉羹之道,被清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第一羹”。

彭祖發明的美食——雉羹(飠它湯)是彭祖美食、養生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長壽文化的瑰寶,是徐州人民的寶貴財富。它的食用養生價值派生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多門學派。

徐州飠它湯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名片,幹百年來影響到周邊地區,形成一種羹文化圈。

徐州飠它湯工藝於2011年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文 徐州非遺保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