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PLC編程缺的不是技巧,而是這幾個軟實力!

PLC編程,無論是LAD,抑或STL,都不如VB那麼直觀、有趣,更不如CAD那麼形象。但比單片機的彙編語言的可視性強多了。對於初學者,LAD(梯形圖)的編程相對直觀,更容易上手。

PLC提供了豐富的指令、模塊,比單片機方便了很多。針對入門者,編程時應儘量先使用簡單的指令達到目的。儘管看上去有點土,卻不失為一個入門的好途徑,且對你理解那些較為複雜的指令會有幫助。具備了一定經驗後,應該考慮掌握複雜指令的應用,以及程序的優化。

事實證明,PLC雖難,但也是有蹤可尋的,聽說具備這些素質的人更容易掌握PLC編程,看看你擁有了幾個?

敢於實踐的勇氣

學AutoCAD最關鍵的就在於實踐。你隨便怎麼操作,大不了一張圖重畫,最壞的結果是系統崩潰,沒關係,系統重做,再來,只要電腦沒被砸了,怎麼都行。兩年後,你再看到你做的CAD圖紙,也會驚異於自己的成長。

同樣,只有不斷地在PLC上運行這些指令,觀察運行的結果,才能弄清PLC指令的作用。很多初學者對PLC一臉的迷茫,往往是出於一種畏懼,擔心損壞設備。而這些畏懼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仔細閱讀手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僅靠讀書是成不了一個工程師的。更何況手冊上的內容並非面面俱到。

在接觸到那些不熟悉的指令時,單獨編一個小程序,讓PLC運行,然後逐個修改條件,觀察運行的結果(MicroWin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好的監控手段),反過來再重新理解手冊的描述,這樣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理解這些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不必擔心自己寫的程序會有什麼問題,會影響PLC的正常工作。程序有沒有問題,只有讓PLC運行了才能發現。而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就是對自己能力的提高。

撇開硬件操作不談,單就軟件來說,我還真沒有遇到過由於軟件問題而損壞PLC的事。在這裡不必擔心繼電器電路接錯線可能造成的後果。所以,大膽的實踐是PLC編程的必由之路。

當然,大膽實踐並不是野蠻操作,而是必須遵循必要的規範。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在程序未經可靠性證實之前,千萬不要掛接負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數字量的輸出有LED顯示;而模擬量處理可以採用一些硬件或軟件模擬手段來解決。

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心

人各有所長,有些人把編程看作一項趣味的智力遊戲。在實驗室中很多學生表現出對這一堆堆符號的專注,其實,這是興趣使然。興趣使我具備了足夠的毅力和耐心。編程工作是對人的毅力和耐心的挑戰,經過無數次失敗後,當看到一個個符號按自己的思路整齊的排列,PLC按要求有條不紊地運行時,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如同打了一個遊戲的通關,但事實上,這種成就感遠遠大於打遊戲的愉悅。

良好的編程習慣

每個人編程都會有不同的習慣和特點,不能強求一致。但是一些好的習慣還是應該為大多數人所遵循。

一是理順邏輯關係、時序關係,編制程序框圖;

二是合理分配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斷程序;三是合理分配寄存器,編制寄存器符號表。

PLC編程更接近於單片機,或者說PLC就是模塊化的單片機。因此PLC的很多操作都是直接針對寄存器的,如果在程序中出現不合理的寄存器地址重疊,一定會出現不可預想的後果。編制寄存器符號表不僅可以避免上述問題,而且可以使程序具備更好的可讀性。這和VB中定義變量有異曲同工之處。

VB編程中關注的是事件,不強調主程序和子程序的觀念,因為VB主程序的工作是由PC的操作系統完成的。PLC則不然。PLC程序是以主程序為主幹的,CPU不斷的循環執行主程序,只有觸發條件成立時才會調用子程序或中斷程序。即子程序和中斷程序所執行的任務不是全時需要的。

如果把這些任務都放在主程序中會無端增加主程序的工作量,降低程序的效率。這點和單片機的編程思路是一致的。子程序的使用可以使整個程序的邏輯更清晰。而且子程序可以分開編寫、調試,最後“安裝”到主程序上,然後一個一個解決問題。

縝密的邏輯思維

編程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維過程。在高級語言中,使用最多的是ifthenelse、select這些條件判別語句,這就是邏輯中的因果關係。PLC程序就是由這些因果關係組成的:判別條件是否成立,進而決定執行相應的指令。最初的PLC是用來替代繼電器邏輯電路的,所以繼承了繼電器電路以觸點作為觸發條件的描述方式。

在PLC中,以虛擬觸點代替了繼電器的金屬觸點,而繼電器電路所表達的邏輯關係還是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即使引入了繼電器電路難以勝任的數值處理過程,PLC從根本上還是在執行一個個因果關係。所以,理順對象的各個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是編程之前必須精心做好的準備工作。

在接到一項任務後,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出一份邏輯關係圖,與用戶反覆商討,取得用戶的認可,然後才真正進入程序的編寫過程。

用時方恨晚的相關知識

PLC的程序是直接作用於對象的具體工藝過程,那麼對對象具體工藝過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這兩門知識不可或缺:

一是過程儀表的硬件知識,包括傳感器、變送器(二次儀表)和PLC本身,這是構建控制系統的基礎;

二是過程控制理論,包括各種控制模型的原理和應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二位調節和PID調節模型。

PID調節是目前用得最廣泛的過程控制手段,且變化多端。學習PID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幾乎所有講解過程控制的書籍都有關於PID的內容,多讀基本相關的書籍對理解PID是很有益處的。

缺乏這些相關知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事者不能靜下心來彌補知識的缺陷。工作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是學校裡沒講過的,這不能成為我們拒絕工作的理由,而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這些問題,要注重自己如何去學習這些知識。事實上,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學習的知識,比課堂上學的東西更容易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