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在陳逖狀元的故事中,筆者介紹了泉州文廟皂莢樹“預言”狀元及第的趣聞。本文主角黃仁穎狀元及第也與那棵皂莢樹有關。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黃仁穎狀元

黃仁穎(900—972),字福佑,號潘湖翁,泉州晉江潘湖人,祖籍莆田涵江黃巷,系唐朝御史黃滔庶孫;其父黃珦,字玉卿,官大理評事;母親歐陽氏。

黃仁穎幼敏慧,喜好學,有大志,善詩文,生活儉樸,自耕自作。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他赴京城汴(今開封)應試,學究及第(明經科中的一科目);次年,應進士科考試落第,深以為恥,回家後更加勤奮研讀。

這裡介紹下明經科和進士科。隋唐時期科舉主要分兩科,一為明經,二是進士。明經科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帖經和墨義,帖經有點像現代考試的填充題,試題一般是摘錄經書的一句並遮去幾個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詞;墨義則是一些關於經文的問答。進士科的考試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題目創作詩、賦,有時也會加入帖經。唐高宗時代以後,進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經,成為科舉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進士科的評選標準非常嚴格,考上的人數往往只有明經科的十分之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句話道出了進士科的難度。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皂莢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丁亥科,黃仁穎終於高中狀元,實現了與陳逖比肩的願望,該科共錄取進士二十三人。據記載,在黃仁穎狀元及第的前一年,泉州文廟皂莢樹於後梁貞明中所生的半莢處復生全莢,當地人都說又要出狀元了。

黃仁穎中狀元后,初授編撰、校書郎,頗受丞相馮道賞識,曾多次獲其薦闢。後唐皇帝李嗣源系一介武夫,目不識丁,樞密使(宰相)安重也識字不多,特召黃仁穎入洛陽鳳閣輔助,賜為護鑾學士,負責通讀和協助處理章奏。

黃仁穎為官清廉,生活簡樸,崇奉歐陽詹的文章和德業,為朝臣所敬重,但遭權奸安重排擠,一度被貶為中書舍人。後歷末帝李從珂、石敬塘兩朝,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學士。清泰四年(937年),他見朝政無所建言,大失所望,辭官返鄉,在潘湖歐厝隱居。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黃氏宗祠

黃仁穎著有《潘湖翁黃狀元詩集》五卷行世,其詩《新都行》“縹緲空中絲,朦朧道傍樹;翻茲葉間吹,惹彼花上露。悠揚絲意去,苒蒻藕花枝注。何計脫纏綿?天長春日暮。”表達他鬱郁不得志的情懷。當時泉州人多工於文學,而能文者,必稱歐陽詹;能學者,必言黃君仁穎。歐陽詹以文行稱於八閩,黃仁穎以學節顯於世

黃仁穎娶唐朝榜眼、四門助教歐陽詹曾孫女歐陽氏為妻,後裔有的以歐陽為姓,如長子歐陽偃因年幼時家庭貧困,入贅於舅父吉州通判歐陽郴家為養子,隨母姓。歐陽偃是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之曾祖父,本姓黃

泉州人黃仁穎是歐陽修的高祖父?他中狀元時文廟的半個皂莢長全了

歐陽修(網絡圖片)

黃仁穎次子黃傴,徙居莆陽(莆田)太湖;季子黃佢析居泉郡龜山。後來,有一部分後裔遷徙到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臺灣宗親所居地艋舺,也以祖地村名命名,稱為“潘湖渡口”。

黃仁穎逝後,南唐後主李煜賞識其才,賜諡“文傑”,賜祭葬於獅山東側五虎朝金獅穴。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潘湖人為紀念黃仁穎“以不二爭第一”,特建潘湖仁穎書院,以志鄉賢。

(作者簡介:林琪翔,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北大文學碩士,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尋找南少林》《福建狀元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