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十年變化日新月異!F15難敵解放軍殲11,日本喪失對中國空中優勢

作為亞洲最早裝備美製F-15戰機的國家,日本航空自衛隊在當時亞洲國家空軍中一枝獨秀,與同時期的鄰國包括相比,無論是在飛機數量還是質量上,日本在遠東都具有無可爭議的空中優勢。

日本早在1980年就拿到首批F-15J戰鬥機,這款戰機裝備了當時先進的APG63平板縫隙陣列天線雷達,再加上性能先進的AIM7半主動中距空空導彈和AIM9近距空空導彈,戰鬥力極為強大。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敘利亞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是米格21、米格23,被以色列的F15打出了碾壓般的84-0的戰績。而同時期的中國,裝備的是老舊的殲6、殲7戰機,戰鬥力還不如敘利亞空軍的米格21和米格23。所以當時依然駕駛著殲6、殲7的中國飛行員,在直面日本F15J時的壓力十分巨大。

十年變化日新月異!F15難敵解放軍殲11,日本喪失對中國空中優勢

90年代,中國空軍開始裝備具有第三代戰鬥機水準的殲8Ⅱ,但其戰鬥力相比於日本的F-15J,不值一提。當時在中國挑大樑的戰機是蘇27戰機,但其數量只有區區的20多架,面對日本200多架F-15J,捉襟見肘。

劣勢改變是在2000年後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防事業也得到井噴式的發展。首先,中方獲得150架蘇-27和蘇-30「側衛」戰鬥機,緊接著再基於蘇-27設計進而製造的殲-11戰機也正式服役。在這之後大批量性能先進、能夠發射主動中距空空導彈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殲11B逐漸大批列裝中國海空軍,日本的F-15J終於碰到了對手。在10年中,日本無論是在戰機的數量還是質量上對中國都全面處於下風。

十年變化日新月異!F15難敵解放軍殲11,日本喪失對中國空中優勢

從日本引進f-15戰機到現在,快40年過去了,日本的F-15戰機也逐漸老化,為應對中國,日本人開始著手對F15J進行升級,然而由於經費的拮据,改進速度極為緩慢。

十年變化日新月異!F15難敵解放軍殲11,日本喪失對中國空中優勢

10年間,中國空軍日新月異的發展使日本在亞洲的空中優勢不復存在。隨著更新一代的國產殲20的服役,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喪失了在亞洲天空獨霸的局面。在F-35無法形成一定數量,面對中國層出不窮的新銳先進戰機,日本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使用F-15J來勉強維持自己那越來越脆弱的天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