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但凡一條百年老街,總會隱藏著最地道的民間美食。他們眼見那商業廣場起高樓、宴賓客,卻兀自堅守“佛系”的生意之道。他們的美味流傳於鄰里鄉黨、翁嫗之口,數十年不變,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老味道…

坊間巷弄,人間煙火。

按察司街是濟南的一條老街了,北倚大明湖,南鄰泉城路,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條老街老巷裡,尋找那舌尖上的濟南味道。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對於吃貨而言,早餐是一天的開始。

濟南人的早餐桌上,油條是主要角色之一,還有一個專有量詞“匹兒”。內裡中空疏鬆,色澤飽滿均勻,咬之酥脆,油香撲鼻。兩匹兒油條再配上一碗甜沫,實在是一頓極為熨帖的早餐。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這家油條店,已經有些年頭了。1970年,老闆還不到16歲就進入濟南市某國營飯店,在那裡學會了炸油條的手藝。下崗之後為維持生計,與妻子路邊擺攤賣早點,後來搬進這個院裡,才算是有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案板被用的光滑鋥亮,牆壁也被燻得有些烏糟,供客人吃飯的桌椅,洗手處的水槽,院裡那棵一合之粗的樹,都是老舊的。嶄新的,是每天勤換的食油和在油鍋裡誕生的油條。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凌晨四點,師傅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製作麵糰,是炸油條的重中之重。以踹面疊面法反覆揉壓,使得麵糰光滑勁道,下鍋時還易蓬鬆。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對於下劑子這道工序,師傅已經爐火純青,一條麵糰擀開,右手持刀切面,左手按序後退,前後不過十秒,就把麵糰分成了大小均一的劑子。兩根為一組,扯成長條下鍋油炸,長竹筷翻面炸至金黃。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師傅們分工合作十分默契,工作的時候沒有交流,只有案板的鏗鏘聲和油鍋的滋啦聲。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為了街坊們吃起來更健康,老闆堅持不加明礬,只加入適量小蘇打和鹽,所以張家油條顯得短小而且不勻稱。有點醜,但是健康。“他們家的油條特別香,沒有氨水味。”一位前來買油條的老先生說。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剛出鍋的油條,金黃剔透,香氣撲鼻,美好的早餐即將開始。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林俊杰有一首歌《豆漿油條》,“豆漿離不開油條,讓我愛你愛到老”,而在濟南人的早餐裡,油條最地道的CP則換成了“甜沫”。

店裡沒有粥食,只提供甜沫與豆漿。更叫座的,非甜沫莫屬。花生米、紅豆、菠菜、豆腐皮同熬,蔥姜倒熗鍋,鹹香適口,與油條天作之合,對於這碗小米麵做的甜沫,濟南人一向鍾愛。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雞蛋包是另一個明星產品,也是大萌的最愛。麵糰做成口袋狀,打入一顆雞蛋,丟入油鍋中,焦黃就可以出鍋了,外皮酥脆內裡柔嫩,蛋香撲鼻,如果碰到溏心,簡直是中獎。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環境也就是普通小院的模樣,來吃早餐的人,多數也是附近的老街坊,像我們這種新面孔,還是鋪子出名之後的事情。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油條鋪子現在是被更多的人熟知,有好多人慕名前來,有人說好吃也有人說低於預期,可它仍然是一個喧鬧的早餐鋪子,讓鄰里街坊吃上熱乎的早餐。老闆還是那個老闆,低著頭擺弄著手裡的麵糰。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地桌馬紮,熱氣蒸騰;油香四溢,食客匆匆。

老闆姓張,炸油條已近五十年。

他近50年專注炸油條!在按察司街的老院子裡,藏著最濃的濟南味兒

對於張家油條,或者濟南的老字號,您有什麼想告訴我們的呢?

2018年春節後第一篇推文,

文/王大萌,攝影:趙民昌,部分圖片參考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