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这些与阅读相关的大趋势,你知道吗?

亚马逊阅读一直是中国阅读市场的风向标,其权威性长久建立在真正阅读者广泛品鉴上。12月25日,一年一度的亚马逊年度阅读盛典在达美中心广场落下帷幕。今年的阅读市场上,有哪些值得投资者、读书人、图书电商等群体关注的秘密呢?排行榜上熟悉的作家影子说明了什么?新锐作家群体有哪些共性?这些,都是喜欢阅读的读者们,不容错过的重要信息。

过去的几年,图书电商平台从三足鼎立慢慢走向一超多强,今年京东超越当当成为了第一大电商平台。不得不说亚马逊在中国的品牌势能之大,其强大的权威影响力,仍然能使其作为代表宣布图书市场的波诡沉浮。

成长的阅读市场,愈发浮躁

2017年关将至,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出版书市场(线上线下)大概会在10%左右的增长率。这是全民阅读倡议政策的好结果,在如今多样化娱乐形式当道的大背景下,能看到阅读市场的蓬勃发展,相信不少出版人心中会有默默的惊喜。

然而现实总是不忍细看的。亚马逊中国新锐作家榜上,《认知突围》、《好好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等个人成长类书籍霸榜,整个社会的知识焦虑状态“昭然若揭”。知识付费是今年的主论调,也影响到了今年的阅读风向标。不过在在保持阅读习惯的深度读者眼里,这届的阅读市场不是变好了,而是变浮躁了。

爆品思维吞噬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创业之初的亚马逊赖以发家的核心思想,这是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分发能力的表现能力之一。1995年的阅读市场当然是另外的光景了,如今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书籍的遴选能力,加之网络文学的稀释,阅读行为愈发显现跟风之态。尽管如今纷杂复繁的综合媒体已完成去中心化,《引爆》一书中的关键人物法则却发挥了更高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KOL通过小的粉丝圈对外发声并产生影响,一旦其间信息产生交合重叠,便会形成强大的统一推荐力——这对出版图书市场形成了脉冲式的干扰。

排除诸如《解忧杂货店》《我们仨》等长销书不谈,销售总榜的《人民的名义》《未来简史》,无不是重磅营销资源倾泻下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亚马逊中国的客户电商消费行为画像也早就跳出了二八原则的过去式,腰部及尾部的销售额不断向头部聚集,用户&消费曲线像极了第一象限的幂指数——这也是当当网把发展独家书作为图书营销主战略的核心洞察。

影视热剧对图书的空前影响

如上一点所提到,图书爆品逻辑的内在驱动的背景原因,其一便是IP剧的吸睛能力。如今多数的娱乐包装公司对IP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较之去年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渠道独播、版权分发、联名游戏、正版周边等等手段让IP有了更强的变现能力,相比之下,影视剧原著的热卖并不是IP营销公司主动推动的结果。去年的《琅琊榜》并没有给原著销售带来太多的新生流量,而今年的《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其衍生流量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图书年销售总榜的程度。

明星流量经济正在快速变革着图书市场。今年的这一变化,想必也被IP运营公司收入眼中。也许明年在行业介入之后的专业运作下,会有更多的热门影视作品带动出版图书的火热。

长销书的持久影响力

与头部效应相照应的,是长销书在排行榜中持续的影响力。每年的排行榜中,总有相当数量的重复书目。其实,在排行榜之外,这一现象更明显。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带动其长销书《人类简史》的销售长峰,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带动其长销书《影响力》的再次热销。经典好书的影响力长久不衰。

或许,这一现象侧面表达出的是,近年来图书市场新书平均质量的下降。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经典著作都是经由国内出版社通过版权签约购入国内,进行的本土化译制。国外图书排行榜呈现如同国内一般“长尾失效、爆品为王”的排布逻辑,换言之,知识出版市场储备的势能,在多年的出版业告诉发展影响下,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走出国门的中国经典

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呼声很高但进展缓慢的大课题。

亚马逊借助其全球化的背景,为各国各文化的文学交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国人可以以非常便捷的渠道,通过母语学习到国外优秀的经典。当然,桥梁的联通作用是双向的,国内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贾平凹先生的《高兴》英译本《Happy Dreams》登上了今年美国亚马逊的畅销榜前100名。

此外,借助国外kindle市场强大的内容渠道分发能力,例如陈忠实、冯唐等作家的作品纷纷走出海外。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郝景芳的雨果奖背后,很难说没有中国文字走向世界大前提的内在驱动。或许不远的将来,中国文字将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Kindle十周年,仍然是“玩物”

中国的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3亿的关口,在不去准确考证其统计口径的前提下,该数字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受益于移动互联网+内容热潮的推动,上至一线城市精英,下至边陲农业乡村,都浓郁着积极的内容学习意识。2017年是中国知识最焦虑的一年,而Kindle要想摆脱其身上“玩物”的标签,似乎还任重而道远。

之前我曾在文中提到过一个数字,据Kindle的数据部门披露,Kindle付费电子书的平均最终阅读位置为12%,这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比嘲讽的数字。打开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搜索Kindle,在诸多卖家的商品描述里,你不难看到无数“买来试试最后退烧”的身影。从第一代在中国上市的Kindle算起,Kindle在中国的已经发布了6代产品,基本保持了一年一代的迭新速度。而出货量年年攀升的现状,却没有带起中国整体数字阅读市场的大繁荣。或许,我们需要先解决的,是阅读意识培养的根本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