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華州農村的鑼鼓傢伙

村裡的鑼鼓傢伙

小時候,我們村裡的那副鑼鼓傢伙,以及鑼鼓傢伙時常回蕩在村中的敲響之聲,留給我很深的記憶,至今都回味無窮。

在我的家鄉各村,幾乎都有一副由鑼鼓鑔鐃組成的鑼鼓傢伙。與部隊連隊說“三句半”時用的“鑼鼓箱”裡的傢伙相比,其特點簡直就一個字:大。

鑼就有兩種,有聲脆的小羅兩個,嗡聲大的大鑼一個。鐃拿起來都很重,別說敲的時候掄起來有多難。鼓呢!一米高,直徑七八十公分。

那時候,每逢過年,敲響鑼鼓傢伙,就是熱鬧過大年的必有慶祝項目之一。記得年節那天天剛亮,就有人家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就不約而同地尋聲跑向放鞭炮人家門口,撿拾那還沒有放盡的零零星星“漏網之魚”。

天一大亮,那些青年小夥,就在大叔們的帶領下,搬出了鑼鼓傢伙,到村中露天開會的操場開始敲響。那聲音,特別誘人。那聲音就好像是要敲出對大豐收喜悅的慶祝,敲走上一年還不盡順利的煩心事;敲來新年的風調雨順和莊稼大豐收,敲來新年的歡樂和順利。

小孩子們喜歡鬧鬧,那裡熱鬧那裡去,因此鑼鼓敲響時,我和我的夥伴肯定就在鑼鼓傢伙現場。有時看熱鬧時,都忘記了趕快回家吃過年餃子呢!

有時大人們敲完鑼鼓離開,鑼鼓傢伙還沒正式收走,我們孩子們就你一件,他一件的搶到手,準備也樂呵樂呵敲它一陣。可那傢伙除鑼之外,都太重了,只好敲出個響聲,就算過癮了。

鑼鼓傢伙是過年節時敲響,還有誰家有紅白喜事時,那也是一定要敲響。誰家有紅白喜事,那鑼鼓傢伙就拿到誰家門口敲響,捧個場子。

記得我大哥那年在部隊當兵,他獲得了“五好戰士”稱號,生產隊長手持喜報,後面跟著鑼鼓傢伙隊,還有圍觀的人群,好生熱鬧呀!隊長講完祝賀的話,父親接過喜報,鑼鼓傢伙就咚咚鏘鏘的敲開了!母親端著茶盤,給祝賀的人散發著“喜糖”,那陣式我還頭次見到。

“文革”那些年,鑼鼓傢伙還派上了新的用場。記得當時兩派群眾組織實現了革命的大聯合,要向縣上“報喜”,村裡的鑼鼓傢伙走在報喜隊伍的前面。重量太重的大鼓,被固定在拉拉車上,咚咚咚,鏘鏘鏘,邊走邊敲。

我們村的鑼鼓傢伙敲打是有板有眼的,比如“三錘”,“五錘”、“九錘”、“十二錘”等等。

所謂的“錘”,就是以鑼錘敲鑼的敲打點數定調的。比如“三錘”,那就是:鑼聲引導的“噹噹噹”,鐃聲跟隨的“洽洽洽”。“五錘”是鑼聲的“當,當,噹噹噹”,鐃聲跟隨的“洽,洽,洽洽洽”。“十二錘”就是“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洽洽洽,洽洽洽,洽洽洽洽洽洽”。錘數越多,敲打的節奏就越快,扣人心絃,越好聽。

大鑼體現嗡聲,大鼓講究打鼓把式敲出的“加音”。也就是,在“鐃聲”的三個“洽”中,能打出四個配合鼓音音節。建國初期,村裡能被公認為敲鼓把式的,當屬有個叫“保壽”叔的老者。

這麼好聽的鑼鼓點系列,後來聽哥哥們說,那系列鑼鼓點的敲法,還是我那在建國之前專為別人刻章子的春風爺爺逐項,逐音節一個一個研究出來,並經他的夥伴認可,逐步推廣開來的。鑼鼓聲音好聽,帶人以入喜悅的鑼鼓聲中,我的確為爺爺對村中的這個文化貢獻而欣喜!

這多年,村裡的體制變過多次,那副鑼鼓傢伙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換了一次又一次。作為村裡習俗的鑼鼓聲,總是沒有斷過。

鑼鼓聲聲引人樂,鑼鼓聲聲引人醉。前幾年,我父親辭世,在我家門口聽到過敲響的鑼鼓聲,心情那是格外的不一樣!下次若回老家村裡過大年,我還要再好好的欣賞那好聽的鑼鼓聲呢!

作者:杜明科,華州區杜家堡村人,現居住於烏魯木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