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海与深圳的金融中心定位有什么不同?

我是妙女郎


在我国,真正称得上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只有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纽约、伦敦、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合称“纽伦港”。

上海、深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明显逊于香港,很难称得上是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区域金融中心。


上海和深圳各自都拥有证券交易所,全国有数千只股票、债券在沪深两市交易,并且开通了国外机构投资通道(B股)。除了证券交易所,有的还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上海市浦发行和交通银行的总部所在地。深圳是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集团总部所在地。无疑,他们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但国家对于他们的定位还是有所区别的,其中上海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原因无外乎有两个,第一上海长期以来是远东金融中心;第二上海经济实力强于深圳。


因此上海除了证券交易之外,还是我国人民币交易中心,以及我国推出的首个国际原油交易所。早在2013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了,2018年原油期货交易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推出。

就是在股票交易之中,深沪两市也有侧重。登录上海交易所的,主要是大型企业,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上市都在上海。我在深圳上市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就是我们平时询问我国的股票指数,一般也说上证指数,而不是深成指数。似乎大家对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加认可。


财经知识局


我的观点:上海的金融中心定位和国际影响力是高于深圳,但是不可以单独拿上海与深圳来作比较,上海其实是在与深圳+香港,形成金融互补!

北上深港四大金融中心的定位

北京虽然没有定义成金融中心,但其实北京的金融中心赋能是最强的,四大国有银行总部都在北京,金融监管中心也在北京。

深圳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深圳是全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同时也是民营企业扎堆的城市,金融活跃度在全国是最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北京控制了金融监管,上海金融机构扎堆,而深圳控制了交易,深圳每天有很多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这一点是北京和上海无法比拟的。

上海,最尴尬的金融中心,国有四大行、金融监管都在北京,世界500强民营企业扎堆深圳,没有了金融监管和市场交易体系,上海这个金融中心显然有些“虚胖”,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银行按区域进行运作,举个例子,上海市的建设银行,并不比内地一个省的建设银行级别高。

香港,许多人喜欢以GDP来标榜一座城市的实力,其实不然,香港迄今为止,依然是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方,拥有全球最健全的司法体系和严密的知识产权条例,科技和金融是香港的两条腿,而其自由港的身份与体制则使得在香港、货币自有兑换、货币自由进出、人员自由迁徙、全球资讯无障碍沟通成为现实。所以,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最大的三个优势就是金融的“自由度”和“法制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体系”。

任何金融中心,脱离不了实体经济

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企业都是从草根阶层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往往可以产生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广东有美的、格力、格兰仕、TCL等巨头,深圳有华为、腾讯、平安、招商、华大基因、大疆创新、比亚迪、万科、恒大等巨头。金融只是一个虚拟的但是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脱离不了实体产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圳的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依然是全国最高的,而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和香港、广州三个一线城市之间的互补和融合,相融共生,一定会发生更大的化学反应,催生出中国下一个超级都市。

综上所述:

其实深圳与上海的金融中心之争,最后都要归根到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其实从金融扩大到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竞争,最后根源都是文化的竞争,一个开放、包容、热情、充满创业和冒险精神的深圳,所释放出来的创造力,不是上海所能相比的。

因此,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浦东也干不过前海!


蒋昊说经济


上海和深圳相比较起来,可能还是上海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更强一点,上海是大家公认的中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许多国际金融巨头在华总部都在这里。



深圳有它特色。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移民城市,属于创新创业型城市,虽然没有上海的高大上,但也极具野蛮的生长力。不仅有很多国资背景的金融公司,民营金融。也不可小觑。福田汇聚了很多证券投行基金,私募基金这对外地高材生,还是有很大的需求量的。而且也有政策优惠。



上海呢?名校扎堆金融业不一定能吸收所有的人才而且上海民营这块较差。画完全不同上海比较小资,文艺享受生活如果是毕业于名校的天之骄子。日就能在这里混的也高大上的金融工作。深圳就不一样,比较务实,也蛮具有男性。我能感受到男生正工作的外地人,脑子里只有一个目的,赚钱拼命赚钱。



但是相比较高端写字楼和硬件深圳福田的金融中心,就比上海的陆家嘴,差太远了。我座城市更有各的好


章鱼杂谈


中国会有多个金融中心,这点没有错 所以华北,华东,华南,华中 以及 西部可能都会有一个金融中心出现。

当然华中和西部可能还太早,也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这个要看中央的政策。

但是必需指出一点,就是不管怎样,一个区域内部,只能放得下一个金融中心。

多于一个的金融中心,那似乎就不太符合政策,现在政策也都看到了,说的是要协同发展多个城市 每个城市,强调职能,不强调大而全,要协同发展 通俗点说,就是别重复建设,不同行业去不同的城市 。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一二线城市都在把制造业外迁,三四线城市才是将来收容制造业的主要点,上海的策略是兴建各种卫星城,包括把科技产业迁往张江,深圳在大湾区的定位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大湾区的定位中,香港才是大湾区的金融中心。

对于深圳的金融属性,大湾区的规划中几乎是只字不提,换言之,深圳将来的金融属性将会被弱化 ,如果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在上海或者是深圳中选的话,显然答案是上海。

深圳的金融属性从长远看,将会被弱化,被雄安等分流,应该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一个很明显的政策性改变就是,科创板放到了上海,广东这边很着急 说有了创业板,还要科创板干什么?

这个应该搜索一下都能找到很多 而且广东这边还在抓紧改革,说要把创业板做成注册制,就像科创板一样 那这个能不能批都很难说,金融是牌照经济,国家政策说了算,不以从业者意志为转移 所以应该从长远看,上海至少作为长三角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而且随着科创板,沪港通这些政策的放开,上海会进一步强化金融中心的地位 反观深圳,金融中心的属性会被弱化,或者说已经开始被弱化了,从规划中看,深圳的定位是创新中心,而不是金融中心,加上香港这个城市在,深圳要想做中国的金融中心 估计是没戏了,别说中国的金融中心了,就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估计都没戏了。

因为华南不需要,也容不下两个金融中心,从大湾区的规划中看,香港是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 而且听说雄安也要建股票交易所,将来深圳的金融属性会进一步被分流掉。


香港保险海外理财波波


深圳目前二百十三百十摩天大楼建成的在建的通通世界第一,上海人要努努力争取能够达到深圳的一半水平,别再过两年跟地均GDP 一样只达到深圳的三分之一!我就纳闷了在衡量经济发达的上述指标上,包括人均GDP (上海刚刚二万美元,而深圳三万美元)上海人哪来的自信吹嘘一百年甚至永远深圳都追不上你呢?自大自负自卑阿Q真的好可怜,不知是自已的智商问题还是在愚弄国人的智商,我知道靠 垄断抢占排它性定位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抓狂诋毁代表全国改革开放最大功臣深圳,一个创造世界发展史奇迹之城,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倒数第一靠定位告挖人家总部打压别的城市,以假芯片,以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来取笑兄弟城市,一个以洋玩意为荣的城市注定了你们在上述领域包括证券国际专利金融保险证券科技巨头互联网支付等方面都被只有你三分之一不到,人口少你一半的深圳秒的满地找牙而不自知自省,还好至少嘴巴还在还能把别人赢下去!


深圳潮闻天下


就金融中心而言,深圳根本无法比肩上海。深圳和上海都有股票交易中心。但深圳没有的,全国期货交易中心,全国黄金交易中心,全国石油交易中心,全国钻石交易中心,全国保险中心,全国银行总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百家所有外资银行(如花旗,汇丰,法兰西,渣打等在华总行,网上银行总行,金砖国家银行总行,一带一路国家银行总行全部设在上海。无论资金总量,还是市场交易量,深圳和上海根本不是一个等级。就象上海金融中心大厦全国第一高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高度想超越上海,但地位决定,力不从心,只好低头,矮上海一截。


龙中海龙


就目前而言,中国没有上海可以,没有深圳就不行。


一剑铸沙漠


讲定位可以,但是讲得过多了也是很大问题。还是要在基本定位上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要有自由竞争,看谁做得更好,谁更利于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帽子应该是可戴可摘的,国家由于发展需要都可以迁都,什么金融中心更是可以变化的,过多的指定、人为干涉都不能长久,只会削弱中国整体竞争力。国家应该定好规则底线之后允许几个一线城市之间相互竞争,同时也要允许中西部广大地区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而不是把中西部的资源全部都往沿海搬,这样只会越来越不利于中西部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国家总体上做好政策底线和监管即可。


一心真学


深圳主要服务大湾区,上海服务全国


远方166735348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好,你也好,就是那句话“他好,我也好”所以,希望大家热爱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