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4月1日中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首相官邸正式公佈,代替目前平成年號的新年號為“令和”。新年號將在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當天零時開始使用。年號的變更、天皇的換代,再一次將日本皇室推向了“風口”。不同於古代中國用“皇帝”來稱呼君主,“天皇”是日本百姓對君主獨有的稱呼。為何事事學古代中國的日本,在尊稱統治者時沒有使用“皇帝”,而是改用“天皇”呢?二者又有著什麼區別呢?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不同於中國皇帝只是世俗專制的化身,日本的天皇除了行使世俗權力之外,還是宗教領袖、精神權威,具有“神格”的特點。關於天皇的“神格”由來,日本最早的神話古籍《古事記》中有詳細的記述。作為日本版的“荷馬史詩”,《古事記》記載了日本從天地開闢、國土生成、諸神誕生,到第1代神武天皇的降生,以及截至第 33 代推古天皇之前歷代天皇的家譜和主要經歷。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作為擁有神話色彩的《古事記》,其內容不能全部盡信。事實上,關於日本天皇的記載,最早只能追溯到第 15 代應神天皇。而且“天皇”的稱號也並非從開始就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日本的“大和政權”是在3世紀中期,以日本本州中部地區為中心興起的一支由地方豪族構成的聯合政權。發展到5世紀初,逐漸開始崛起,在征服各部之後,建立起日本列島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大和政權最初的首領並非稱呼“天皇”,而是“大王”。

直到7世紀初推古天皇時代,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才真正改“大王”為“天皇”。日本皇室之所以會選擇“天皇”這個詞,而不是“皇帝”,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攝政聖德太子取取“天子”和“皇帝”字首,創制了“天皇”的稱號。當時的日本皇室為了強化自己的“神格”,故意選擇了“天皇”這一詞來強調自己比當時的隋朝皇帝還要強大。推古天皇致隋煬帝的國書中,那句“東天皇敬稟西皇帝”就是日本皇室這一內心想法的最好佐證。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關於日本天皇與中國皇帝二者的不同之處,還是挺多的。最直觀的便是日本天皇引以為傲的“萬世一系”。一直以來,日本的史著都宣稱天皇的傳承是“萬世一系”,認為所有的天皇都是來自於同一個家族。相反中國自陳勝、吳廣喊出了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便不斷的發生改朝換代的時期。

中日兩國最高統治者之所以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兩國統治者的地位。前文提及中國皇帝只不過是世俗專制的化身,而日本天皇除了行使世俗權力之外,還是宗教領袖、精神權威。天皇所具備的“神格”特徵,保證了日本即便在幕府統治時期,都沒人敢取代天皇自立。而中國則相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思想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所以才會改朝換代的發生。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但也正是沒人敢取代天皇,才使得日本出現了二元化權力體系。隨著武士集團的興起,日本天皇逐步的喪失世俗的權力。在鎌倉、室町、江戶幕府時期,政治重心由代表上層封建領主利益的皇室移向了代表軍事封建領主利益的幕府。這一時期出現的二元化權力體系本質上是日本特色的二權分立,即精神權威與政治權威的分離。

與日本的二權分立相反的是中國的中央集權專制。因為中國曆來有改朝換代的傳統,新建的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不斷的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皇權。分化地方勢力、削弱丞相的權利,成為了每一個皇帝的首要任務。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皇帝有什麼不一樣?

古代日本天皇與中國古代皇帝還有一個最大不同,就是他還兼具宗教性功能,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也就是前文提及的“神格”。這種“神格”在中國皇帝身上就從未體現,歷朝歷代的皇帝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宗教領袖是中國皇帝身上所不具備的。而且歷朝歷代的皇帝往往只是把宗教作為鞏固封建王朝統治的工具而提倡信奉某教。從這一角度而言,在古代中國,皇權是大大高於各種宗教領袖的權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